标签:自己 目标 mac 公司 接口 维护 ima png 保留
Linux系统中可以定义从1-252个路由表,系统本身维护了4个路由表:
table number | Description |
0 |
系统保留表 |
253 |
default表,没有指定的默认路由都放在这个表里面 |
254 |
main表,没有指明路由表的所有路由都会放到这个表里面 |
255 |
local表,保存本地接口地址,广播地址,NAT地址,系统自己维护,不可以修改 |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499b53eb0a5
另外这篇写的比较好:
摘一部分:
主机1.1要发送数据到主机4.1,首先数据会通过E0端口发送给路由器A、路由器会通过路由表确定有网段为4.0接口为S0发送数据给路由器B,路由器B通过路由表确定网段4.0接口为E0发送数据到主机4.1
上图中路由表的网段有1.0 、2.0、4.0其中路由器A中1.0、2.0网段属于直连网段,4.0属于非直连网段。路由器B中2.0、4.0网段属于直连网段 ,1.0属于非直连网段。
这里路由器A4.0,路由器B1.0都是属于非直连网段,这网段路由器怎么获取的呢?这里对于非直连网段就需要静态路由将网段添加到路由表中了。
静态路由:
1、由管理员手动配置的,是单向的,并且有多少网段就需要添加多少网段,比较繁琐
2、缺乏灵活性
...
*路由表项的"子网掩码"字段
"netmask是有用的,当路由器在查找Network Destination来决定转发到哪个网络的时候,如果同时出现多个匹配表项,就会用netmask来判断跟随哪个表项。一般来说1的位数越多,即子网分得越细的表项就是转发所遵循得表项。"
*zhihu上有一篇不错的类比,来解释arp表,ip表.arp表相当于传达室的门牌号和电话号的记录本,路由表相当于传达室到别的传达室的电话本.
其实路由表更像是"指路表",一个路由器A可能跟多个路由器B,C,D..F相连,这些路由器有各自的IP地址和网段,但是A如果发现自己要转发的是地址Z的数据包,它只能看自己的路由表,看是发给B,还是C..还是F.知道了这个,它又跟他们连着,就可以基于mac地址通信了.
arp表是知道了目标ip,而这个ip对应的设备肯定跟自己连着,
另外关于私网的ip地址:
首先,关于私网地址的出现,是在90年代,也就是互联网刚刚火起来的时候。私网地址这个标准的制定者和标准提交者,领头的是思科公司的Yakov Rekhter。至于说当时提出划分私网地址的目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延缓IPv4地址消耗速度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减少互联网的路由条目。90年代内存还是非常贵的,一般路由器上没多少也就是几M而已,所以存储路由条目的代价也是很高的。可以想见,如果任何一台主机都配置一个可路由的公网地址,那路由表的条目数量会是可怕的,因此私网地址推出的目的除了减少公网地址的使用,还要减少直接连接公网的主机数量,以便减轻路由器的路由存储,查询的压力。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85640/answer/71721566
IP与路由
标签:自己 目标 mac 公司 接口 维护 ima png 保留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ng-yin/p/1210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