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ica dsa 数字格式化 test uri white xxx 范围 情况下
// 正向前瞻: exp1(?=exp2) 查找exp2前面的exp1 // 正向后顾: (?<=exp2)exp1 查找exp2后面的exp1 // 负向前瞻: exp1(?!exp2) 查找后面不是exp2的exp1 // 负向后顾: (?<!exp2)exp1 查找前面不是exp2的exp1
举例:
"中国人".replace(/(?<=中国)人/, "rr") // 匹配中国人中的人,将其替换为rr,结果为 中国rr "法国人".replace(/(?<=中国)人/, "rr") // 结果为 法国人,因为人前面不是中国,所以无法匹配到
() 表示捕获分组,() 会把每个分组里的匹配的值保存起来,使用 $n ( n 是一个数字,表示第 n 个捕获组的内容)
(?:) 表示非捕获分组,和捕获分组唯一的区别在于,非捕获分组匹配的值不会保存起来
举例:
‘adsaaa‘.match(/a(?:d|a)/g) // ["ad", "aa"]
?:的用处主要是在有|的时候,很好用,例如a(?:d|r)匹配的就是ad或者ar
?: 的应用 (数字格式化 1,123,000)
// 数字格式化 1,123,000 "1234567890".replace(/\B(?=(?:\d{3})+(?!\d))/g,",") // 结果:1,234,567,890,匹配的是后面是3*n个数字的非单词边界(\B)
document.write("1234".replace(/\d(?=23)/g, "x"),`<br/>`) // "x234" 把 23 的前一个数字 替换成x document.write("1234".replace(/(?=23)\d/g, "x"),`<br/>`) // "1x34" 把 23 的第一个数字 替换成x document.write("1234".replace(/(?<=23)\d/g, "x"),`<br/>`) // "123x" 把 23 的后一个数字 替换成x document.write("1234".replace(/\d(?<=23)/g, "x"),`<br/>`) // "12x4" 把 23 的最后一个数字 替换成x document.write("1234".replace(/\d(?!23)/g, "x"),`<br/>`) // "1xxx" 把除了 23 的前一个数字之外的数字 替换成x document.write("1234".replace(/(?!23)\d/g, "x"),`<br/>`) // "x2xx" 把除了 23 的第一个数字之外, 替换成x document.write("1234".replace(/(?<!23)\d/g, "x"),`<br/>`) // "xxx4" 把除了 23 的后一个数字之外的数字 替换成x document.write("1234".replace(/\d(?<!23)/g, "x"),`<br/>`) // "xx3x" 把除了 23 的最后一个数字之外, 替换成x
根据多次反复的试验,给出以上解释,但终究难知其所以然,若有大神可以指点迷津,万分感谢。
个人理解:
?= 正向前瞻 ?! 负向前瞻 ?<= 正向后顾 ?<! 负向后顾
我把上文中的 23 称之为 判断字符,将要找的那个字符 \d 称之为 查找字符
书写规范:①前瞻:查找字符 放在 分组 之前,②后顾:查找字符 放在 分组 之后。
符合上述4中情况且书写规范的情况下,查找字符 就是 判断字符 紧挨着的字符。
若书写顺序于规范相反,查找字符 则是 判断字符 中的字符。
?= ?: ?! 的理解及引用举例(数字格式化 1,123,000)
标签:ica dsa 数字格式化 test uri white xxx 范围 情况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rZhujl/p/1212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