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out 细粒度 适配器模式 类适配器 环境 有一个 添加 ted 机制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
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以上 7 种结构型模式,除了适配器模式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两种,其他的全部属于对象结构型模式,下面我们会分别、详细地介绍它们的特点、结构与应用。
1、代理模式
1)由于某些原因需要给某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这时,访问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引用目标对象,代理对象作为访问对象和目标对象之间的中介。
代理模式的主要优点有:
其主要缺点是:
2)结构与实现
代理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抽象主题 interface Subject { void Request(); } //真实主题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访问真实主题方法..."); } } //代理 class Proxy implements Subject { private RealSubject realSubject; public void Request() { if (realSubject==null) { realSubject=new RealSubject(); } preRequest(); realSubject.Request(); postRequest(); } public void pre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访问真实主题之前的预处理。"); } public void post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访问真实主题之后的后续处理。"); } }
public class Prox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xy proxy=new Proxy(); proxy.Request(); } }
结果:
访问真实主题之前的预处理。
访问真实主题方法...
访问真实主题之后的后续处理。
3)应用场景
4)扩展
在前面介绍的代理模式中,代理类中包含了对真实主题的引用,这种方式存在两个缺点。
2、适配器模式(Adapter)
1)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能一起工作。适配器模式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两种,前者类之间的耦合度比后者高,且要求程序员了解现有组件库中的相关组件的内部结构,所以应用相对较少些。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如下。
其缺点是:对类适配器来说,更换适配器的实现过程比较复杂。
2)结构与实现
适配器模式(Adapter)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类适配器模式:
package adapter; //目标接口 interface 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适配者接口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适配者中的业务代码被调用!"); } } //类适配器类 class ClassAdapte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specificRequest();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Class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类适配器模式测试:"); Target target = new ClassAdapter(); target.request(); } }
运行结果:
类适配器模式测试:
适配者中的业务代码被调用!
对象适配器模式:
package adapter; //对象适配器类 class Object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ObjectAdapter(Adaptee adaptee) { this.adaptee=adaptee; } public void request() { adaptee.specificRequest();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Object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对象适配器模式测试:"); Adaptee adaptee = new Adaptee(); Target target = new ObjectAdapter(adaptee); target.request(); } }
运行结果:
对象适配器模式测试:
适配者中的业务代码被调用!
说明:对象适配器模式中的“目标接口”和“适配者类”的代码同类适配器模式一样,只要修改适配器类和客户端的代码即可。
3)应用场景
适配器模式(Adapter)通常适用于以下场景。
4)扩展
适配器模式(Adapter)可扩展为双向适配器模式,双向适配器类既可以把适配者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也可以把目标接口转换成适配者接口
3、桥接(Bridge)模式
1)将抽象与实现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它是用组合关系代替继承关系来实现,从而降低了抽象和实现这两个可变维度的耦合度。
桥接(Bridge)模式的优点是:
缺点是:由于聚合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针对抽象化进行设计与编程,这增加了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
2)结构与实现
桥接(Bridge)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public class Bridg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mplementor imple=new ConcreteImplementorA(); Abstraction abs=new RefinedAbstraction(imple); abs.Operation(); } } //实现化角色 interface Implementor {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具体实现化角色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A implements Implementor {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实现化(Concrete Implementor)角色被访问" ); } } //抽象化角色 abstract class Abstraction { protected Implementor imple; protected Abstraction(Implementor imple) { this.imple=imp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 } //扩展抽象化角色 class RefinedAbstraction extends Abstraction { protected RefinedAbstraction(Implementor imple) { super(imple); } public void Operation() { System.out.println("扩展抽象化(Refined Abstraction)角色被访问" ); imple.OperationImpl(); } }
运行结果
扩展抽象化(Refined Abstraction)角色被访问
具体实现化(Concrete Implementor)角色被访问
3)应用场景
桥接模式通常适用于以下场景。
4)扩展
在软件开发中,有时桥接(Bridge)模式可与适配器模式联合使用。当桥接(Bridge)模式的实现化角色的接口与现有类的接口不一致时,可以在二者中间定义一个适配器将二者连接起来
4、装饰(Decorator)模式
1)指在不改变现有对象结构的情况下,动态地给该对象增加一些职责(即增加其额外功能)的模式,它属于对象结构型模式。
装饰(Decorator)模式的主要优点有:
其主要缺点是:装饰模式增加了许多子类,如果过度使用会使程序变得很复杂。
2)结构与实现
通常情况下,扩展一个类的功能会使用继承方式来实现。但继承具有静态特征,耦合度高,并且随着扩展功能的增多,子类会很膨胀。如果使用组合关系来创建一个包装对象(即装饰对象)来包裹真实对象,并在保持真实对象的类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为其提供额外的功能,这就是装饰模式的目标。
装饰模式主要包含以下角色。
public class DecoratorPatter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mponent p=new ConcreteComponent(); p.operation(); System.out.println("---------------------------------"); Component d=new ConcreteDecorator(p); d.operation(); } } //抽象构件角色 interface Component { public void operation(); } //具体构件角色 class ConcreteComponent implements Component { public ConcreteComponent() { System.out.println("创建具体构件角色"); } public void operation() { System.out.println("调用具体构件角色的方法operation()"); } } //抽象装饰角色 class Decorator implements Component { private Component component; public Decorator(Component component) { this.component=component; } public void operation() { component.operation(); } } //具体装饰角色 class ConcreteDecorator extends Decorator { public ConcreteDecorator(Component component) { super(component); } public void operation() { super.operation(); addedFunction(); } public void addedFunction() { System.out.println("为具体构件角色增加额外的功能addedFunction()"); } }
运行结果
创建具体构件角色 调用具体构件角色的方法operation() --------------------------------- 调用具体构件角色的方法operation() 为具体构件角色增加额外的功能addedFunction()
3)应用场景
前面讲解了关于装饰模式的结构与特点,下面介绍其适用的应用场景,装饰模式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使用。
装饰模式在 Java 语言中的最著名的应用莫过于 Java I/O 标准库的设计了。例如,InputStream 的子类 FilterInputStream,OutputStream 的子类 FilterOutputStream,Reader 的子类 BufferedReader 以及 FilterReader,还有 Writer 的子类 BufferedWriter、FilterWriter 以及 PrintWriter 等,它们都是抽象装饰类。
下面代码是为 FileReader 增加缓冲区而采用的装饰类 BufferedReader 的例子:
BufferedReader in=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filename.txtn)); String s=in.readLine();
4)扩展
装饰模式所包含的 4 个角色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存在的,在有些应用环境下模式是可以简化的,如以下两种情况。
(1) 如果只有一个具体构件而没有抽象构件时,可以让抽象装饰继承具体构件
(2) 如果只有一个具体装饰时,可以将抽象装饰和具体装饰合并
5、外观(Facade)模式
1)是一种通过为多个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而使这些子系统更加容易被访问的模式。该模式对外有一个统一接口,外部应用程序不用关心内部子系统的具体的细节,这样会大大降低应用程序的复杂度,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
外观(Facade)模式是“迪米特法则”的典型应用,它有以下主要优点。
外观(Facade)模式的主要缺点如下。
2)结构与实现
外观(Facade)模式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它包含了对各个子系统的引用,客户端可以通过它访问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现在来分析其基本结构和实现方法。
外观(Facade)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public class FacadePatter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cade f=new Facade(); f.method(); } } //外观角色 class Facade { private SubSystem01 obj1=new SubSystem01(); private SubSystem02 obj2=new SubSystem02(); private SubSystem03 obj3=new SubSystem03(); public void method() { obj1.method1(); obj2.method2(); obj3.method3(); } } //子系统角色 class SubSystem01 {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子系统01的method1()被调用!"); } } //子系统角色 class SubSystem02 {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子系统02的method2()被调用!"); } } //子系统角色 class SubSystem03 { public void method3() { System.out.println("子系统03的method3()被调用!"); } }
运行结果
子系统01的method1()被调用!
子系统02的method2()被调用!
子系统03的method3()被调用!
3)应用场景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外观模式。
4)扩展
在外观模式中,当增加或移除子系统时需要修改外观类,这违背了“开闭原则”。如果引入抽象外观类,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问题
6、享元(Flyweight)模式
1)运用共享技术来有効地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的复用。它通过共享已经存在的又橡来大幅度减少需要创建的对象数量、避免大量相似类的开销,从而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享元模式的主要优点是:相同对象只要保存一份,这降低了系统中对象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系统中细粒度对象给内存带来的压力。
其主要缺点是:
2)结构与实现
享元模式中存在以下两种状态:
享元模式的主要角色有如下。
图中的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 是与享元角色,里面包含了非共享的外部状态信息 info;而 Flyweight 是抽象享元角色,里面包含了享元方法 operation(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 state),非享元的外部状态以参数的形式通过该方法传入;ConcreteFlyweight 是具体享元角色,包含了关键字 key,它实现了抽象享元接口;FlyweightFactory 是享元工厂角色,它逝关键字 key 来管理具体享元;客户角色通过享元工厂获取具体享元,并访问具体享元的相关方法。
import java.util.HashMap; public class FlyweightPatter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lyweightFactory factory=new FlyweightFactory(); Flyweight f01=factory.getFlyweight("a"); Flyweight f02=factory.getFlyweight("a"); Flyweight f03=factory.getFlyweight("a"); Flyweight f11=factory.getFlyweight("b"); Flyweight f12=factory.getFlyweight("b"); f01.operation(new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第1次调用a。")); f02.operation(new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第2次调用a。")); f03.operation(new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第3次调用a。")); f11.operation(new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第1次调用b。")); f12.operation(new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第2次调用b。")); } } //非享元角色 class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 { private String info;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String info) { this.info=info;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return info; } public void setInfo(String info) { this.info=info; } } //抽象享元角色 interface Flyweight { public void operation(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 state); } //具体享元角色 class ConcreteFlyweight implements Flyweight { private String key; ConcreteFlyweight(String key) { this.key=key; System.out.println("具体享元"+key+"被创建!"); } public void operation(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 outState) { System.out.print("具体享元"+key+"被调用,"); System.out.println("非享元信息是:"+outState.getInfo()); } } //享元工厂角色 class FlyweightFactory { private HashMap<String, Flyweight> flyweights=new HashMap<String, Flyweight>(); public Flyweight getFlyweight(String key) { Flyweight flyweight=(Flyweight)flyweights.get(key); if(flyweight!=null) { System.out.println("具体享元"+key+"已经存在,被成功获取!"); } else { flyweight=new ConcreteFlyweight(key); flyweights.put(key, flyweight); } return flyweight; } }
运行结果
具体享元a被创建!
具体享元a已经存在,被成功获取!
具体享元a已经存在,被成功获取!
具体享元b被创建!
具体享元b已经存在,被成功获取!
具体享元a被调用,非享元信息是:第1次调用a。
具体享元a被调用,非享元信息是:第2次调用a。
具体享元a被调用,非享元信息是:第3次调用a。
具体享元b被调用,非享元信息是:第1次调用b。
具体享元b被调用,非享元信息是:第2次调用b。
3)应用场景
享元模式是通过减少内存中对象的数量来节省内存空间的,所以以下几种情形适合采用享元模式。
4)扩展
在前面介绍的享元模式中,其结构图通常包含可以共享的部分和不可以共享的部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候会稍加改变,即存在两种特殊的享元模式:单纯享元模式和复合享元模式,
(1) 单纯享元模式,这种享元模式中的所有的具体享元类都是可以共享的,不存在非共享的具体享元类
(2) 复合享元模式,这种享元模式中的有些享元对象是由一些单纯享元对象组合而成的,它们就是复合享元对象。虽然复合享元对象本身不能共享,但它们可以分解成单纯享元对象再被共享
原文链接:http://c.biancheng.net/design_pattern/
标签:out 细粒度 适配器模式 类适配器 环境 有一个 添加 ted 机制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rjns/p/1218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