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use 服务器 占用 ack 连线 动态分配 客户 输出 其他
因特网可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指的是能够让计算机通讯的网络的统称。
边缘部分: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
客户端服务器方式(C/S)
比如通过chrome浏览器输入URL就可以访问一个web网站;那么这个chrome浏览器就是客户端(Client),存放web网站的就是服务器(Server);这种通信方式就是C/S通讯方式。当然这个网站可以供大量的用户访问
对等连接方式(P2P)
比如什么叫P2P下载?
比如从网上下载一部电影,一个人下载,速度还可以;两个人下载也还行;如果三个用户都从同一个服务器上下载,这个服务器的带宽就有压力了;下载的人越多,速度就越慢。这是C/S方式。
若使用P2P方式,则每一台计算机是客户端的同时也可以是服务器。比如如图所示,电影资源在服务器C上大小为500M,客户端D从服务器C上下载了250M;此时客户端F也想要下载,那么它可以从客户端D处下载这250M资源;此时客户端D既是客户端也是服务器。这就是对等(P2P),下载资源的时候客户端可以对应很多下载源,同时从多个源上下载同一份文件,这一部分从这下载,另一部分从那下载,下载的人越多,源越多,速度越快就是这样实现的。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的。
计算机采用的是分组交换的方式。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比如电话拨号机,当电话A要和电话B通讯的时候,交换机就在内部建立电话A和电话B的连接。这就是电路交换,需要通讯时通过交换机建立连接,通讯完之后就释放连接。
电路交换有三个过程: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例如:
当A与B已经建立连接之后,D再想和A建立连接就不行了,因为A与B的连接没断开,出现了“占线”.
电路交换适合于数据量很大的实时性传输(比如语音和视频):核心路由器之间可以使用电路交换
缺点
分组交换方式(Packet Switching)
发送端
假设把这段报文分成三段:
注意:
接收端
分组交换的转发
主机H1与主机H5通信的时候,比如主机H1上一个word文档分成了小的数据分组,分组首部都写上目标地址是H5,然后路由器(蓝色的按钮)就按照首部的地址选择到目标地址的传输路径。也就是说主机H1与主机H5通讯,走的不一定是同一条路径。
如图所示:
H1向H5发送分组,可以走A->C->E;可以走A->B->E;可以走A->B->C->E等路径。
H2向H6发送分组,可以走B->E;可以走B->D->E等路径。
这就是互联网的分组发送方式:每一个数据包(分组)单独地选择路径,这些路径可以同时被多个计算机来使用,不占线,不需要建立连接。
而电路交换,在通讯前先选好路线,选好的路线其他人不给走,这根线就被占用了。
路由器的存储转发功能
优点
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可靠 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缺点
报文交换方式(Message Switching)
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从上往下是时间轴。可见分组交换使用的时间最短;报文交换使用的时间最长。
分析
把20M的数据从A经过B、C发送到D。
电路交换:花一段建立A->D的连接,此后数据直接从A传输到D,随后再花一段时间释放连接。
报文交换:数据不分组,直接将数据以报文形式先从A传输到B,再从B传输到C,最后从C传输到D,需要排队,是一种串行的方式。
分组交换:先将20M的数据分组,比如分成4组:P1~P4,每组5M。
首先P1从A传输到B。
随后P2再从A传输到B,此时B中同时把P1传输给C。
接着P3从A传输到B,此时B中同时把P2传输给C,C也同时把P1传输给D。
然后P4从A传输到B,此时B中同时把P3传输给C,C也同时把P2传输给D。
此时A上的数据已全部传输了出去,此后B~D的传输过程以此列推。可见分组交换方式是延迟了一个分组的并行传输,所以在三种传输方式中速度最快。
标签:use 服务器 占用 ack 连线 动态分配 客户 输出 其他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huntSun-blog/p/1220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