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请求 优先 git 测试 cut effect 不可 -- fragment
ICMP简介
ICMP 报文的格式
ICMP 报文的类型
ICMP 报文的前 4 个字节是统一的格式,共有三个字段:即类型、代码和检验和。接着的 4 个字节的内容与 ICMP 的类型有关。
ICMP报文可分为两大类:一、有关信息采集和配置的ICMP报文(称为查询报文(query)或者信息类报文(information message)),二、有关IP数据报传递的ICMP报文(称为差错报文(error message)).
ICMP 差错报告报文有许多种比如 :
如图三个网段:1,2,3,可以把网段1的网关设置在A处,那么PC0访问PC2时,PC0把数据发送到网关A,经Router0转发到达PC2;如果是PC0访问PC1那么PC0同样也会先把数据发送到网关A,Router再中转到Router1再到PC1,而重定向就是,当PC0发数据给网关A时,Router0给PC0返回一个ICMP差错报告报文,告诉PC0直接发到Router1处更快到达PC1。
报文类型字段(Type)及代码字段(Code)含义对照:
类型TYPE | 代码CODE | 用途|描述 Description | 查询类Query | 差错类Error |
---|---|---|---|---|
0 | 0 | Echo Reply——回显应答(Ping应答) | √ | |
3 | 0 | Network Unreachable——网络不可达 | √ | |
3 | 1 | Host Unreachable——主机不可达 | √ | |
3 | 2 | Protocol Unreachable——协议不可达 | √ | |
3 | 3 | Port Unreachable——端口不可达 | √ | |
3 | 4 | Fragmentation needed but no frag. bit set——需要进行分片但设置不分片比特 | √ | |
3 | 5 | Source routing failed——源站选路失败 | √ | |
3 | 6 | Destination network unknown——目的网络未知 | √ | |
3 | 7 | Destination host unknown——目的主机未知 | √ | |
3 | 8 | Source host isolated (obsolete)——源主机被隔离(作废不用) | √ | |
3 | 9 | Destination network administratively prohibited——目的网络被强制禁止 | √ | |
3 | 10 | Destination host administratively prohibited——目的主机被强制禁止 | √ | |
3 | 11 | Network unreachable for TOS——由于服务类型TOS,网络不可达 | √ | |
3 | 12 | Host unreachable for TOS——由于服务类型TOS,主机不可达 | √ | |
3 | 13 | Communication administratively prohibited by filtering——由于过滤,通信被强制禁止 | √ | |
3 | 14 | Host precedence violation——主机越权 | √ | |
3 | 15 | Precedence cutoff in effect——优先中止生效 | √ | |
4 | 0 | Source quench——源端被关闭(基本流控制) | ||
5 | 0 | Redirect for network——对网络重定向 | ||
5 | 1 | Redirect for host——对主机重定向 | ||
5 | 2 | Redirect for TOS and network——对服务类型和网络重定向 | ||
5 | 3 | Redirect for TOS and host——对服务类型和主机重定向 | ||
8 | 0 | Echo request——回显请求(Ping请求) | √ | |
9 | 0 | Router advertisement——路由器通告 | ||
10 | 0 | Route solicitation——路由器请求 | ||
11 | 0 | TTL equals 0 during transit——传输期间生存时间为0 | √ | |
11 | 1 | TTL equals 0 during reassembly——在数据报组装期间生存时间为0 | √ | |
12 | 0 | IP header bad (catchall error)——坏的IP首部(包括各种差错) | √ | |
12 | 1 | Required options missing——缺少必需的选项 | √ | |
13 | 0 | Timestamp request (obsolete)——时间戳请求(作废不用) | √ | |
14 | Timestamp reply (obsolete)——时间戳应答(作废不用) | √ | ||
15 | 0 | Information request (obsolete)——信息请求(作废不用) | √ | |
16 | 0 | Information reply (obsolete)——信息应答(作废不用) | √ | |
17 | 0 | Address mask request——地址掩码请求 | √ | |
18 | 0 | Address mask reply——地址掩码应答 |
ICMP 差错报告报文的数据字段的内容
如果网络设备1与网络设备2通信,图中A表示网络设备2收到的来自网络设备1的数据报,该数据报并无有用数据,仅起询问是否能通信作用;B表示该设备返回的数据报,图中演示的是A-->B的过程。首先保留A的首部和数据字段中的前8字节,在IP数据报前面添加ICMP的前8字节形成ICMP差错报告报文,再在ICMP差错报告报文前面添加网络层地址形成B数据报;
抓包演示
我们尝试与两个地址建立通信并抓取通信过程中的数据报,其中一个不能通信的地址:207.226.141.205;另一个为能够通信的地址:202.99.160.68 。抓包总览如下图所示:
不能通信: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即表示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可以看到该ICMP报文的类型(Type)为8,对应代码(Code)为0,表示Echo request——回显请求(Ping请求),属于查询报文。
可以以看到后面还有检验和等字段,检验了上面讨论的ICMP报文字段结构。
可以看到该ICMP报文的类型(Type)为11,对应代码(Code)为0,表示Time-to-live exceeded——传输期间生存时间TTL为0,属于差错报告报文。
能够通信:
可以看到该ICMP报文的类型(Type)为8,对应代码(Code)为0,表示Echo request——回显请求(Ping请求),属于查询报文。
可以看到该ICMP报文的类型(Type)为0,对应代码(Code)为0,表示Echo Reply——回显应答(Ping应答),属于查询报文。
ping命令诊断网络故障
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因特网包探索器,用于测试网络连接量的程序。Ping发送一个ICMP回声请求消息给目的地并报告是否收到所希望的ICMP回声应答。
ping指的是端对端连通,通常用来作为可用性的检查,但是某些病毒木马会强行大量远程执行ping命令抢占你的网络资源,导致系统变慢,网速变慢。严禁ping入侵作为大多数防火墙的一个基本功能提供给用户进行选择。
如果你打开IE浏览器访问网站失败,你可以通过ping命令测试到Internet的网络连通,可以为你排除网络故障提供线索,下面展示ping命令返回的信息以及分析其原因。
目标主机不可到达
目标网络不可到达
请求超时
说明丢包了。
通过延迟评估网络带宽
可以看到最小延迟为54ms,最大延迟57ms,平均延迟55ms。
当 ping 本计算机网关的时候延迟小,速度快:
总结:ping命令只能检测两端口通或不通。
pathping命令跟踪数据包路径
当PC0 ping PC1时不通,可能是1~4处某一处或多处断了,也可能是PC1没有开机。而使用PC0 pathping PC1时,从PC0到PC1,每经过一个路由器都会通过该路由器给PC0发回一个数据包说明PC0到该路由器的路径是通的。即Router1给PC0发回一个数据包则表示1、 2通;Router2给PC0发回一个数据包表示1、 2、 3通。在网络排错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PC0 pathping PC1时,数据包可以通过Router0,但是Router0设置了进入的数据包无法追踪该路由器,则Router0不会给PC0返回一个数据包。
演示
输入命令:
pathping www.bilibili.com
表示从本计算机访问“www.bilibili.com”该网站的服务器,并追踪途经的各个中转路由器。
同时pathping命令还会统计通信方到每个中转路由器的丢包率,由此可以看出从哪到哪丢包严重,网络延迟大,据此可以优化网络。
相同类型的有trace route命令,该命令较为简略不会统计丢包率,这里不做讨论。
标签:请求 优先 git 测试 cut effect 不可 -- fragment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huntSun-blog/p/1223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