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loop sel 两种 导出 adt back 优先 标记 pop
图是一种网状的数据结构,其中的结点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即图中任何两个结点之间都可能直接相关。
顶点:图中的数据元素。设它的集合用V(Vertex)
表示。
边:顶点之间的关系的集合用E(edge)
来表示:
顶点的度:连接顶点的边的数量称为该顶点的度。顶点的度在有向图和无向图中具有不同的表示。
V
的度比较简单,其是连接该顶点的边的数量,记为D(V)
。V
的边的方向性,一个顶点的度有入度和出度之分。
无向图(Undigraph):若图中任意\(<v_1,v_2>\in E\)必能推导出\(<v2,v1> \in E\),此时的图称为无向图。
(Edge)
。有向图(Digraph):如果图中 \(v_1,v_2 \in V\),若存在\(<v_1,v_2> \in E\),而 \(<v_2,v_1>\notin E\) 此时的图称为有向图
(Edge)
。无向完全图:如果在一个无向图中, 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一条双向边,那么这种图结构称为无向完全图
N
个顶点的无向完全图,其总边数为N(N-1)/2
。有向完全图:如果在一个有向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方向相反的两条边,那么这种图结构称为有向完全图。
N
的顶点的有向完全图,其总的边数为N(N-1)
。这是无向完全图的两倍,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每两个顶点之间需要两条边。有向无环图(DAG图)
自环和平行边:对于节点与节点之间存在两种边,这两种边相对比较特殊
自环边(self-loop)
:节点自身的边,自己指向自己。
平行边(parallel-edges):两个节点之间存在多个边相连接,也叫重边。
简单图 ( Simple Graph):不存在自环和重边的图叫简单图。
路径、简单路径、回路:
路径:无向图中从一个节点到达另一个节点所经过的节点序列
简单路径:路径中的各顶点不重复的路径。
回路:路径上的第一个顶点和最后一个顶点重合,这样的路径叫做回路。
下图箭头表示路径
连通图与连通分量
连通图:无向图 G
中,若对任意两点,从顶点 \(V_i\) 到顶点 \(V_j\) 有路径,则称 \(V_i\) 和 $V_j $ 是连通的,图 G
是一连通图。
连通分量:无向图 G
的连通子图称为 G
的连通分量
任何连通图的连通分量只有一个,即其自身,而非连通的无向图有多个连通分量
以下图为例,总共有四个连通分量,分别是:ABCD
、E
、FG
、HI
。
强连通图与强连通分量
强连通图:有向图 G
中,若对任意两点,从顶点$ V_i$ 到顶点 $V_j $ ,都存在从 $V_i $到 $V_j $ 以及从$ V_j$ 到 \(V_i\) 的路径,则称 G
是强连通图
强连通分量:有向图 G
的强连通子图称为 G
的强连通分量。
强连通图只有一个强连通分量,即其自身,非强连通的有向图有多个强连通分量。
以下图为例,总共有三个强连通分量,分别是:abe
、fg
、cdh
。
设图G
有\(n (n\geq1)\) 个顶点,则邻接矩阵是一个n
阶方阵。
当矩阵中的 [i,j] !=0
(下标从1
开始) ,代表其对应的第i
个顶点与第j
个顶点是连接的。
邻接矩阵的特点:
n
个顶点的无向图需要n*(n+1)/2
个空间大小。n
个顶点的有向图需要\(n^2\)的存储空间。i
行的非零元素的个数为顶点\(V_i\) 的度。i
行的非零元素的个数为顶点 \(V_i\) 的出度,第i
列的非零元素的个数为顶点 $V_i $ 的入度 。G
中的每一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每条链表的结点元素为与该顶点连接的顶点。无向图的邻接表结构
? 上图中 data
是数据域,存储顶点 u
的信息;firstedge
是指针域,指向与结点 u
相连的第一个结点,即此顶点的第一个邻接点。
? 边表结点由 adjvex
和 next
两个域组成。adjvex
是邻接点域,存储某顶点 u
的邻接点在顶点 v
,next
则存储指向邻接表中下一个结点的指针,如果不存在下一个结点(即没有边),则指针为 NULL
。
有向图的邻接表和逆邻接表:
? 有向图由于有方向,我们是以顶点为弧尾来存储邻接表的,这样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每个顶点的出度。但也有时为了便于确定顶点的入度或以顶点为弧头的弧,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有向图的逆邻接表,即对每个顶点 u
都建立一个链接为 u
为弧头的表。
对于带权值的网图,可以在边表结点定义中再增加一个weight的数据域,存储权值信息即可。
邻接表创建代码——链表(动态建点):
/*
* 向邻接表中添加一条边,从 from 到 to,权值为 w
* next 为指向与 from 相邻的下一个结点(另一条边)的指针
*/
struct Edge { // 保存链表中的每个结点
int from, to, w; // 通常 from 可以不用,因为表头表示了边的起点编号
Edge* next;
};
Edge* head[MAXN]; // 全局变量,定义表头指针数组,大小为结点个数,初始值为 NULL
void AddEdge(int from, int to, int w) {
Edge* p = new Edge; // 新建一个结点,并将信息进行赋值
p->from = from;
p->to = to;
p->w = w;
p->next = head[from]; // 先将该结点的 next 指向表头指向的结点
head[from] = p; // 更改表头的指向,即可将新结点串进来
}
邻接表创建代码——前向星(数组实现):
/*
* 向邻接表中添加一条边,从 from 到 to,权值为 w
* next 为保存与 from 相邻的下一个结点(另一条边)在数组中的位置
*/
struct Edge { // 保存链表中的每个结点
int from, to, w; // 通常 from 可以不用,因为表头表示了边的起点编号
int next;
};
int head[MAXN]; // 定义表头指针数组,大小为结点个数,初始值为 -1
int tot = 0; // 记录总边数,同时也表示新加的边在数组中的下标
Edge e[MAXM]; // 定义边数组,如果是无向图,大小为给出边数的 2 倍
void AddEdge(int from, int to, int w) {
e[tot].from = from; // 将信息赋值到 tot 对应的位置
e[tot].to = to;
e[tot].w = w;
e[tot].next = head[from]; // 更新新加结点的 next 指向
head[from] = tot; // 更新表头的指向
tot++; // 边数加 1,也作为下一条边的放入的位置
}
邻接表创建代码——vector 实现:
/*
* 向邻接表中添加一条边,从 from 到 to,权值为 w
*/
struct Edge { // 保存链表中的每个结点
int from, to, w; // 通常 from 可以不用,因为表头表示了边的起点编号
Edge(){} // 不带参的构造函数
Edge(int x, int y, int z) { // 带参构造函数,后面使用方便
from = x; to = y; w = z;
}
};
vector<Edge> e[MAXN]; // 定义 vector 数组,大小为结点个数,其中的每一个 vector 模拟一个链表
void AddEdge(int from, int to, int w) {
e[from].push_back(Edge(from, to, w)); // 将新结点加入到 from 对应的链表
}
注意:如果要保存的图是无向图,则需要双向加边,例如添加一条边 (from, to, w),则需要调用函数 AddEdge(from, to, w); AddEdge(to, from, w); 否则只需要调用一次。
? 通常我们需要将与某个结点相邻的所有结点遍历一遍,针对图的不同的存储方式,遍历的方式也不相同。
邻接矩阵存储的遍历
// 输出与结点 u 相邻的所有结点,简单明了,不解释
for (int i = 1; i <= n; ++i) {
if (g[u][i] != -1) { // 假设我们用 -1 表示 u 与 i 之间没有边
printf("%d ", i);
}
}
邻接表存储的遍历
? 这种存图的方式是我们常用的,所以一定要熟练掌握。根据上面给出的不同的构建方法,给出示例代码来输出 结点 u 的所有邻接点编号。
链表(指针实现):
// 从表头开始,访问完一个邻接点后,通过 next 调到下一个邻接点
for (Edge* p = head[u]; p != NULL; p = p->next) {
printf("%d ", p->to);
}
前向星(数组实现):
// 从表头开始,访问完一个邻接点后,通过 next 调到下一个邻接点
for (int i = head[u]; i != -1; i = e[i].next) {
printf("%d ", e[i].to);
}
vector 实现:
// 从表头开始,访问完一个邻接点后,通过 next 调到下一个邻接点
int gs = e[u].size();
for (int i = 0; i < gs; ++i) {
printf("%d ", e[i].to);
}
深度优先遍历(Depth_First_Search)
也称为深度优先搜索,简称为DFS
。
它是从图中某个顶点v
出发,访问此顶点,然后从v
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深度优先遍历图,直至图中所有和v
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
对于非连通图,只需要对它的连通分量分别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即可。接下来我们以一个示例演示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如下图所示:
在开始进行遍历之前,我们还要准备一个数组,用来记录已经访问过的元素。其中0
代表未访问,1
代表已访问,如下所示:
假设我们是在走迷宫,A
是入口,每次都向右手边前进。首先从A
走到B
,结果如下:
B
之后有三个路,我们依然选择最右边,如此下去,直到走到F
,如下所示:
到达F
后,如果我们继续按照向右走的原则,就会再次访问A
,但A
已访问,则访问另一个邻接点G
,如下所示:
到达G
后,可以发现B
和D
都走过了,这时候走到H
,如下所示:
到达H
后,H
的邻接点都已访问过了,所以我们从H
退回到上层节点G
,发现G,F,E
的邻接点全部已经访问过了,直到退回到D
时,发现 I
还没走过,于是访问顶点 I
,如下所示:
同理,访问 I
之后,发现与 I
连通的顶点都访问过了,所以再向前回退,直到回到顶点A
,发现全部顶点都访问过了,至此遍历完毕。
下面给出的深度优先遍历的参考程序,假设图以邻接表存储(其他情况自己处理即可)
void dfs(int i) { //邻接表存储图,访问点 i
visited[i] = true; //标记为已经访问过
for (Edge* p = head[i]; p != NULL; p = p->next) { // 深度优先遍历 i 的所有邻接点
if (!visited[p->to]) {
dfs(p->to);
}
}
}
// 假设全局变量已经定义好了
int main() {
memset(visited, false, sizeof(visited));
// 如果是有向图,必须用循环才能保证所有的结点都遍历到
// 如果是连通的无向图,从任一结点开始即可
for (int i = 1; i <= n; ++i) {
if (!visited[i]) {
dfs(i);
}
}
return 0;
}
? 广度优先遍历并不常用,从编程复杂度的角度考虑,通常采用的是深度优先遍历。
? 深度优先遍历可以认为是纵向遍历图,而广度优先遍历(Breadth_First_Search)则是横向进行遍历。还以上图为例,不过为了方便查看,我们把上图调整为如下样式:
? 我们依然以 A 为起点,把和 A 邻接的 B 和 F 放在第二层,把和 B、F 邻接的 C、I、G、E 放在第三层,剩下的放在第四层。
? 广度优先遍历就是从上到下一层一层进行遍历,这和树的层序遍历很像。我们依然借助一个队列来完成遍历过程,因为和树的层序遍历很像,这里只展示结果,如下所示:
? 广度优先遍历和广搜 BFS
相似,因此使用广度优先遍历一张图并不需要掌握什么新的知识,在原有的广度优先搜索的基础上,做一点小小的修改,就成了广度优先遍历算法。
void bfs(int s) { //邻接表存储图,访问点 s
queue<int> que;
visited[s] = true; // 将起点 s 标记并放到队列
que.push(s);
while (!que.empty()) { //
int now = que.front();
printf("%d ", now);
for (Edge* p = head[now]; p != NULL; p = p->next) { // 广度优先遍历邻接点
if (!visited[p->to]) {
que.push(p->to); // 找到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加入队列,并标记
visited[p->to] = true;
}
}
}
}
// 假设全局变量已经定义好了
int main() {
memset(visited, false, sizeof(visited));
// 如果是有向图,必须用循环才能保证所有的结点都遍历到
// 如果是连通的无向图,从任一结点开始即可
for (int i = 1; i <= n; ++i) {
if (!visited[i]) {
bfs(i);
}
}
return 0;
}
G
为欧拉图,当且仅当 G
为连通图,且所有顶点度为偶数,即奇点为零。G
为半欧拉图,当且仅当 G
为连通图,且除了两个顶点的度为奇数外,其它顶点度为偶数,即存在两个奇点。G
为欧拉图,当且仅当 G
的基图连通,且所有顶点的入度等于出度。G
为半欧拉图,当且仅当 G
的基图连通,且存在顶点 u
的入度比出度大 1
,v
的入度比出度小 1
,其它所有顶点的入度等于出度。一个无向图如果存在欧拉路经,那么我们如何遍历才能找到一条欧拉路经呢?
假设上图我们其中一种走法是:我们从点 4
开始,一笔划到达了点 5
,形成路径4-5-2-3-6-5
。此时我们把这条路径去掉,则剩下三条边,2-4-1-2
可以一笔画出。显然上面走法不是欧拉路
我们用 +
代表入栈,-
代表出栈,把刚才的路经重新描述一下:
4+ 5+ 2+ 3+ 6+ 5+ 5- 6- 3- 1+ 4+ 2+ 2- 4- 1- 2- 5- 4-
5-6-3-2-4-1-2-5-4
4
开始到 5
结束的一条欧拉回路。算法实现: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const int maxn = 500 + 5,maxe=2*1024+5;//无向图一定注意边数要翻倍
struct Node{//节点定义
int to,next;
}a[maxe];//存储边
int Head[maxn],len=0;//len记录边数,Head[u]表示以u为起点的边在边表中的编号。
int Path[maxe],cnt=0;//记录回路的节点,每条边要访问一次所以点数=边数+1
bool vis[maxe];//记录边是否已访问
void Insert(int x,int y){//边表的建立x起点,y为终点
a[len].to=y;a[len].next=Head[x];Head[x]=len++;
}//要用位运算标记无向图的正反两条边,所以边的编号从0开始。
void Dfs(int u){//递归的最大深度为边数,当边数较大时容易爆栈,可以改为非递归
for(int i=Head[u];i!=-1;i=a[i].next){
if(vis[i])continue;//第i条边已访问
vis[i]=vis[i^1]=1;//i是i^1的反向边,把这两条边设为已访问
Head[u]=i;//优化,前面的边已经走过了,没有必要每次从最后一个位置往前找了
int v=a[i].to;Dfs(v);//从第i条边的终点深搜
i=Head[u];//优化,有可能v的子树中也更新过了u的共点边
}
Path[++cnt]=u;//u回溯时记录路径经过点u
}
void Euler(int u){////递归的最大深度为边数,当边数较大时容易爆栈,可以改为非递归
std::stack<int> q;
q.push(u);//把起点u进栈
while(!q.empty()){
int i,x=q.top();
for(i=Head[x];i!=-1 && vis[i];i=a[i].next);
//跳出循环时i==-1或第i条边已访问即vis[i]=1
if(i==-1){//说明x已不存在未访问的邻接边
Path[++cnt]=x;q.pop();
}
else{//说明第i条未访问
q.push(a[i].to);//第i条边的去边进栈
vis[i]=vis[i^1]=1;//标记第i条边及其反向边
Head[x]=a[i].next;//指向下一条未访问过的邻接边
}
}
}
void Solve(){
int m;scanf("%d",&m);
memset(Head,-1,sizeof(Head));//边的编号从0开始,所以要初始化为-1
for(int i=1;i<=m;++i){
int x,y;scanf("%d%d",&x,&y);
Insert(x,y);Insert(y,x);//无向图要加双向,有向图只加一遍
}
Dfs(1);//欧拉图随便一个点都可以作为源点
for(int i=cnt;i>0;--i)//逆序输出路径
printf("%d\n",Path[i]);
}
int main(){
Solve();
return 0;
}
n
个城市以及这些城市之间的相通公路的距离,能否找到城市A
到城市B
之间一条距离最近的通路呢?A
到点B
的所有路径中边的权值之和最短的那一条路径。Sourse
),最后一个顶点为终点(Destination
)。通过Dijkstra
计算图G
中的最短路径时,需要指定起点 s
(即从顶点s
开始计算)。
引入两个集合(S , U)
,S
集合包含已求出的最短路径的点(以及相应的最短长度),U
集合包含未求出最短路径的点。
操作步骤:
S
只包含起点 s
;U
包含除 s
外的其他顶点,且U
中顶点的距离为:起点 s
到该顶点的距离(s的邻接点的距离为边权,其他点为∞)U
中选出距离源点 s
最短的顶点 k
,并将顶点 k
加入到 S
中;同时,从U
中移除顶点 k
。k
更新U
中各个顶点到起点 s
的距离。2)
和 3)
,直到遍历完所有顶点。图解
代码实现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const int maxn = 100 + 5,Inf=0x3f3f3f3f;//两个Inf相加不会超int
int n,a[maxn][maxn],dis[maxn],path[maxn];//dis[i]表示i到源点的最短距离,path[i]记录路径
void Dijs(int s){//源点s
bool f[maxn];memset(f,0,sizeof(f));//f[i]表示i到源点s的最短距离已求出
f[s]=1;//源点进确定集合
for(int i=1;i<=n;++i){//除邻接点外,其他点离源点距离初始化为Inf
if(a[s][i]){
dis[i]=a[s][i];path[i]=s;
}
else dis[i]=Inf;
}
dis[s]=0;path[s]=s;//源点s到自己的距离为0
for(int i=1;i<n;++i){//每次能确定一个点到源点的最短路,n-1次能求出所有
int Min=Inf,k=0;//每次从不在确定集合的点中找出离源点最近的点
for(int j=1;j<=n;++j){
if(!f[j] && Min>dis[j]){
Min=dis[j];k=j;//k记录最近的点
}
}
f[k]=1;//k到源点距离已确定,进集合
for(int j=1;j<=n;++j)//经过k进行松弛操作
if(a[k][j] && dis[j]>dis[k]+a[k][j]){
dis[j]=dis[k]+a[k][j];path[j]=k;
}
}
}
void Solve(){
int m;scanf("%d%d",&n,&m);//n个顶点,m条边
for(int i=1;i<=m;++i){
int x,y,z;scanf("%d%d%d",&x,&y,&z);
a[x][y]=a[y][x]=z;//x到y的距离为z
}
Dijs(4);//节点4为源点
for(int i=1;i<=n;++i)//输出每个点到源点的最短距离
printf("%d ",dis[i]);
}
int main(){
Solve();
eturn 0;
}
/*数据为上图样例
7 12
1 2 12
1 6 16
1 7 14
2 3 10
2 6 7
3 4 3
3 5 5
3 6 6
4 5 4
5 6 2
5 7 8
6 7 9
*/
n-1
次的松弛必不可少,但需要 O(n)
的时间效率去找最小的边,再用 O(n)
的效率去松弛,对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堆进行优化。Dijkstra
对于上一节普通的最短路算法我们可以进行如下优化:
O(n)
。O(ElogE)
,我们可以用有限队列进行操作。代码实现
#include <bits/stdc++.h>
const int maxn=1000+5,maxe=1e4*2+5;
struct Node{
int num,dis;
Node(){};
Node(int x,int y){num=x;dis=y;}
bool operator <(const Node &a)const{//优先队列默认大根堆所以重载
return dis > a.dis;//小根堆
}
};
struct Edge{//边节点
int to,dis,next;
}a[maxe];
int dis[maxn],Head[maxn],len;//dis[i]表示i到源点的最短距离,Head,len同边表
void Insert(int x,int y,int z){//边表创建,此处最小边编号为1
a[++len].to=y;a[len].dis=z;a[len].next=Head[x];Head[x]=len;
}
void Dijs(int x){
std::priority_queue <Node> q;//优先队列,以距离为key的小根堆
bool f[maxn];memset(f,0,sizeof(f));//f[i]标记是否在确认集合
memset(dis,0x3f,sizeof(dis));//初始化其他节点到源点的最小距离为无穷大
dis[x]=0;//源点到自己的距离为0
q.push(Node(x,0));//源点进队
while(!q.empty()){//队列非空说明还有点可以松弛
Node t=q.top();q.pop();//取出堆顶的点并出堆,必然到源点的距离最小
int k=t.num;
if(f[k])continue;//如果k到源点的最短路已经求出,说明其邻接点已经松弛
f[k]=1;//k点进确定集合
for(int i=Head[k];i;i=a[i].next){//以k为中间点松弛k的邻接点
int y=a[i].to,d;
if(dis[y]>(d=dis[k]+a[i].dis)){
dis[y]=d;q.push(Node(y,d));//松弛成功k的邻接点y进堆
}
}
}
}
void Solve(){
int m,n;scanf("%d%d",&n,&m);
for(int i=1;i<=m;++i){
int x,y,z;scanf("%d%d%d",&x,&y,&z);
Insert(x,y,z);Insert(y,x,z);//无向图
}
Dijs(4);
for(int i=1;i<=n;++i)
printf("%d ",dis[i]);
}
int main(){
Solve();
return 0;
}
标签:loop sel 两种 导出 adt back 优先 标记 pop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bhszxyb/p/1223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