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输入格式 多次 使用 测试 回车 ati iostream 思路 pre
当你试图登录某个系统却忘了密码时,系统一般只会允许你尝试有限多次,当超出允许次数时,账号就会被锁死。本题就请你实现这个小功能。
输入在第一行给出一个密码(长度不超过 20 的、不包含空格、Tab、回车的非空字符串)和一个正整数 N(≤ 10),分别是正确的密码和系统允许尝试的次数。随后每行给出一个以回车结束的非空字符串,是用户尝试输入的密码。输入保证至少有一次尝试。当读到一行只有单个 # 字符时,输入结束,并且这一行不是用户的输入。
对用户的每个输入,如果是正确的密码且尝试次数不超过 N,则在一行中输出 Welcome in
,并结束程序;如果是错误的,则在一行中按格式输出 Wrong password: 用户输入的错误密码
;当错误尝试达到 N 次时,再输出一行 Account locked
,并结束程序。
Correct%pw 3
correct%pw
Correct@PW
whatisthepassword!
Correct%pw
#
Wrong password: correct%pw
Wrong password: Correct@PW
Wrong password: whatisthepassword!
Account locked
cool@gplt 3
coolman@gplt
coollady@gplt
cool@gplt
try again
#
Wrong password: coolman@gplt Wrong password: coollady@gplt Welcome in
最终AC代码如下:(参考大佬连接如下:https://blog.csdn.net/qq_34594236/article/details/63685645)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 count=0; string s, ans; cin>>ans>>n; getchar(); while(true){ getline(cin, s); if(s=="#"){ break; } count++; if(s==ans){ printf("Welcome in\n"); break; }else{ printf("Wrong password: "); cout<<s<<endl; if(count==n){ printf("Account locked\n"); break; } } } return 0; }
总结:思路简单,但是有两个坑点。
提示:
坑点一:对题干条件的理解:输入在第一行给出一个密码(长度不超过 20 的、不包含空格、Tab、回车的非空字符串)和一个正整数 N(≤ 10),分别是正确的密码和系统允许尝试的次数。随后每行给出一个以回车结束的非空字符串,是用户尝试输入的密码。
注意比较下划线部分与中划线两个部分的的意思。认识到,正确密码是不含空格等字符的,但是这并不是说输入的尝试密码不含空格(非空一词也容易引起混淆)。只有明白这一点之后,才能想到需要使用getline()读取尝试密码,而不是使用cin方式。
此外,由于之前读入ans和n时使用了cin,因此在读取尝试密码之前,需要用getchar()吸收‘\n‘。而读完第一个尝试密码,读取第二个尝试密码时,由于使用getline()方式读取,因此会自动吸收‘\n‘。
个人理解:cin和getline()读取string时最大的两个区别是:
cin以 空格、Tab、回车 等字符结束读入,且不会读取 空格、Tab、回车 等字符,但下次读取时会跳过本次未读取的 空格、Tab、回车 等字符,直接读取非空字符。如下:
读取:
ni hao a !
输出:
ni
hao
a
!
getline()则是以回车(‘\n‘)结束输入,字符串中间有空格或者Tab亦可以读入。并且会自动的吸收字符末尾的‘\n‘。这就要注意,在先使用cin,再使用getline()的情况下,需要先吸收掉cin遗留的‘\n‘,否则程序将出错。
输入:
ni hao a !
输出:
ni hao a !
坑点二:对题干条件的理解:当错误尝试达到 N 次时,再输出一行 Account locked
,并结束程序。
这里是指,已经尝试了N次,并且密码错误,那么第N次尝试错误后,就要输出Account locked
,而不是等到第N+1次输入时,再输出Account locked
。(否则有一个测试点不能通过)。
总结:文字题应该是最难的,因此按寻常逻辑,很难想清楚坑点所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最少时间多拿分就行。
标签:输入格式 多次 使用 测试 回车 ati iostream 思路 pr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your/p/1223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