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解释学循环

时间:2020-02-03 15:43:18      阅读:8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不同   又能   可谓   江南   而在   境界   作者   循环   ref   

解释学这门学问,从最早的圣经解经术,先经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之手一转为普遍解释学,后经海德格尔,伽大默尔的本体论转向,再跃而成一门哲学,附庸蔚为大国。其中“解释学循环”这一概念,我初接触,就觉得很妙。

钱钟书曾在《管锥编》“左传正义,隐公元年”里谈到“解释学循环”,用钱钟书的话来说,所谓解释学循环:

積小以明大,而又舉大以貫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探本以窮末;交互往復,庶幾乎義解圓足而免於偏枯,所謂“闡釋之循環”(der hermeneutische Zirkel)者是矣

钱钟书引佛语解释,可谓妙解:

《華嚴經·初發心菩薩功德品》第一七之一曰:“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其語初非為讀書誦詩而發,然解會賞析之道所謂“闡釋之循環”者,固亦不能外於是矣。

又云:

“朴学家明诏大号‘既通其词,始求其心’,主张诚是也。然复求心始得通词,会意方可知言,譬文武之道,并物而错,兼途而用,未许偏废尔”

大专栏  解释学循环ote>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阅读的境界》,文末引陈寅恪的《读哀江南赋》,其实也颇有“解释学循环”的意味:

以读《论语》为例,可兼有三种,初读可能只是记得很多格言,读着读着,又觉得其味无穷,渐成体系,如读”子在川上曰”,或可见道体流行,再读,又能寻颜子乐处,当下获得愉悦。最后,论语的字句可能不能尽记得,却能随时顿入其甚深境界。总之,读书不在于记得许多,而在于能与作者游于同一境界。境界到了,便再也回不去了。游于同一境界就够了么? 还不够,陈寅恪《读哀江南赋》: “ 古今读哀江南赋者众矣,莫不为其所感,而所感之情,则有浅深之异焉。其所感较深者,其所通解亦必较多。兰成作赋,用古典以述今事。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斯实文学之绝诣,而作者之能事也”,若能与自身经历“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这才是读书的真境界。

解释学循环

标签:不同   又能   可谓   江南   而在   境界   作者   循环   ref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jianming180/p/1225578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