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
悟性
拼音
wù xìng
基本解释
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引证解释
对事物理解、分析、感悟、觉悟的能力。
宋
赵师秀《送汤干》诗:“能文兼悟性,前是惠休身。”
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诗固有定体,人各有悟性。”
《
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贾氏三兄弟当中,算贾葛民顶
聪明,悟性极好。
林纾《闽中新乐府》:“儿童初学,骤语以
六经之旨,茫然当不一觉;其点诵经文,力图强记,则悟性转窒。”
简要说明
悟性是一种超常的直觉。悟性人人有,它不立文字,不依理性,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书不能尽言,言不能尽义,它是与规律的一种自然妙合,发问题之宗旨,感现象之根源。科学家发明创造,文学家吟诗作赋,家独具匠心都是在开悟之后,即有所得。
悟性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聪明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捧打不回,这就是有无悟性的区别,智慧有大小,悟性同样也有大小之分,悟性高,知天晓地,明古道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悟性是一种境界的体验。有悟性的人,其层次不断攀升,每有所悟,便有喜愉。悟有顿悟和渐悟之别。顿悟,当下了然,直指人心。渐悟是要经过许多过程,才见真如的。无论是顿悟、渐悟,都是一种超越自我,一次身心的洗理,妙在其中,难以尽言。
单字解释
五笔86:NGKG 五笔98:NGKG
仓颉:PMMR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忄吾(xinwu) [汉字部件构造 ]:忄五口
[笔顺编号]:4421251251
[ 笔顺读写 ]:撇竖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卯集上】【心字部】悟;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388第05。
〔古文〕?【唐韵】【
集韵】【韵会】【正韵】$五故切,音误。【说文】觉也。从心吾声。【
困知记】无所觉之谓迷,有所觉之谓悟。 又启发人曰悟。【崔驷达旨】唐睢华顚以悟秦。 又通作寤。【史记·项羽传赞】尙不觉悟。
◎ 音韵参考
[ 广 韵 ]:五故切,去11暮,wù,遇开一去模疑
[ 唐 音 ]:*ngò
[ 国 语 ]:wù
[ 粤 语 ]:ng6
[ 闽南语 ]:boe2,ngoD7
◎ 索引参考
[ 古文字诂林 ]:08册,第85部,心部,74
[ 故训汇纂 ]:793|0871.7
[说文解字]:编号6741,第10卷下,心部第74字
[ 辞 海 ]:卷5页3240第2
简介
悟性比一般人高的人,内向敏感,性情奇特,聪智过人,敏锐人性。
达摩悟性论
悟性高的人,通常第一次见面说话就知道你以后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一次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后也是这样的人!或者不跟你交往,只看别人说话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知道他以后也是这样的人!我就是我说的第一次!第一次就代表你以后是个什么样的人!看见别人不好的地方,或者有些人品不好。要敏感和注意!这样可以更容易洞察这个人!该不该交往!那些地方值得注意!悟性其实就是悟人,也是悟第一次!悟性高的人性格是内向敏感的!
慧根
悟性和慧根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的意思都差不多,都是说一个人的智慧非同寻常。
从方法论角度而言:悟性是将已有的经验嫁给了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常常说某个人悟性好,重在表现理解一件事或物或某种抽象的东西时的速度快,而快的前提是取决于这个人已有的经验知识足够的多,并且必须具备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 悟性”是指“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英文savvy,本意之一为“机智”。悟性只有一个功能,即直接认识因果关系,由效果过渡到原因,由原因过渡到效果。而真实世界的直观、及一切聪明、机智、发明、天才等,尽管在应用上多种多样,可很显然都是这单一功能的诸多表现。缺乏悟性在本意上就叫做痴呆,也就是应用因果律时的迟钝,是在直接掌握原因效果连锁和动机行为连锁时的无能。悟性是突然的领悟或者是如佛家所说豁然开朗,不是抽象中漫长推论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