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大脑 就是 png 特殊性 一致性 数据分布 判断 过拟合 也有
人类的学习:经验→(大脑思考)→规律
机器的归纳学习:数据→(学习算法)→模型
所以说学习算法是一个模拟人类大脑思考的过程。
1)数据:
数据存储于计算机中,以训练集D的形式存在,D={x1 ,x2 ,... ,xm}其中x1~m为m个样本(示例)。
样本x i ={xi1,xi2,...,xid}→产生d维样本(示例、输入)空间。
有监督:则y i 为x i 的标记,y i 的集合→标记(输出)空间。
x i +y i →(x i ,y i )称为样例。
2)学习算法:
目的:由训练集学习出从输入(样本、示例)空间到输出(标记)空间的映射 x → y 模型。
流程:假设空间→(与训练集一致)→版本空间→(归纳偏好)→模型
在全部的假设空间中,与训练集一致的很可能不止一个,这些都与训练集一致的假设空间就构成了版本空间。
在众多的版本空间里,需要进一步筛选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型,就得依靠归纳偏好(模型评估与选择)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训练出的模型与实际的拟合程度呢?答案是误差分析。
误差的分析:
1.留出法:将训练集D在分层采样(保证数据分布一致性)的条件下N次划分为样本集S和测试集T,结果取平均值,注意,在这里,S、T的划分是有讲究的,若S过多,T过少,得出的误差结果则不够准确,若S过少,T过多,训练出的模型则不够准确,一般划分为S:D=2/3 or 4/5,为了摆脱S:T的误差,可以使用留一法:设共有K个样本,将K-1个样本作为训练集,余下一个作为测试集,反复测试K次取平均值,但是,这个方法也有个困扰,那就是在样本很多的情况下去采用留一法很费时间,不切实际,另外,留一法也未必永远比其他方法准确。
2.交叉验证法:将样本集D进行N次划分为K个分层采样的子集,每次采用K-1个作为训练集,余下一个作为测试集,结果取平均值,故也称为N次K折交叉验证,其实留一法就是只有一个子集(为全集)的N次M折交叉验证。
3.自助法:给定包含m 个样本的样本集D , 每次随机从D 中挑选一个样本,将其拷贝放入D ‘ 然后再将该样本放回数据集D 中,重复执行m 次后,就得到了包含m个样本的数据集D ‘,而D 中有一部分样本会在D ‘中多次出现,而另一部分样本不出现。
不被选中的概率为:
将未被选到的数据(约1/3)用作测试集,这样得到的结果也称为包外估计。但自助法改变了数据集的分布,会产生偏差,所以数据较多时更常使用留出法/交叉验证法。
机器学习将训练集上的误差称为训练误差,将测试集上的误差称为测试误差,新对象应用该模型产生的误差称为泛化误差,我们不能得到泛化误差,只能用测试误差来近似。
注意:训练集具有普适的一般性质和特定于该训练集的特殊性质,若模型未能训练到得到一般性质,则成为欠拟合,反之,若训练得过度了,连特殊性质也学来了,那就是过拟合。
举个例子,若训练集是一些红苹果,若测试集给出的是一棵苹果树,欠拟合会误将整个苹果树识别为苹果,若测试集是一个青苹果,过拟合会误将青苹果识别为不是苹果,可见欠/过拟合都不能对对象进行正确的归纳,测试误差过高/过低都是不适宜的。
TBD
标签:大脑 就是 png 特殊性 一致性 数据分布 判断 过拟合 也有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enminghe/p/MachineLearning_IndustiveLearn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