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rc false rop 绑定元素 single string template date 支持
Vue (读音 /vju?/,类似于 view) 是一套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与其它大型框架不同的是,Vue 被设计为可以自底向上逐层应用。Vue 的核心库只关注视图层,不仅易于上手,还便于与第三方库或既有项目整合。另一方面,当与现代化的工具链以及各种支持类库结合使用时,Vue 也完全能够为复杂的单页应用提供驱动。
中文网:https://vuejs.bootcss.com/
CDN链接
对于制作原型或学习,你可以这样使用最新版本: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dist/vue.js"></script>
对于生产环境,我们推荐链接到一个明确的版本号和构建文件,以避免新版本造成的不可预期的破坏: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script>
如果你使用原生 ES Modules,这里也有一个兼容 ES Module 的构建文件:
<script type="module">
import Vue from ‘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2.6.11/dist/vue.esm.browser.js‘
</script>
NPM
在用 Vue 构建大型应用时推荐使用 NPM 安装[1]。NPM 能很好地和诸如 webpack 或 Browserify 模块打包器配合使用。同时 Vue 也提供配套工具来开发单文件组件。
# 最新稳定版
$ npm install vue
Vue.js 的核心是一个允许采用简洁的模板语法来声明式地将数据渲染进 DOM 的系统:
<div id="app">
{{ message }}
</div>
var app = new Vue({
el: ‘#app‘,//绑定
data: {
message: ‘Hello Vue!‘
}
})
输出
Hello Vue!
除了文本插值,我们还可以像这样来绑定元素 attribute:
<div id="app-2">
<span v-bind:title="message">
鼠标悬停几秒钟查看此处动态绑定的提示信息!
</span>
</div>
var app2 = new Vue({
el: ‘#app-2‘,
data: {
message: ‘页面加载于 ‘ + new Date().toLocaleString()
}
})
鼠标悬停几秒钟查看此处动态绑定的提示信息!
这里我们遇到了一点新东西。你看到的
v-bind
attribute 被称为指令。指令带有前缀v-
,以表示它们是 Vue 提供的特殊 attribute。可能你已经猜到了,它们会在渲染的 DOM 上应用特殊的响应式行为。在这里,该指令的意思是:“将这个元素节点的title
attribute 和 Vue 实例的message
属性保持一致”。如果你再次打开浏览器的 JavaScript 控制台,输入
app2.message = ‘新消息‘
,就会再一次看到这个绑定了title
attribute 的 HTML 已经进行了更新。
控制切换一个元素是否显示相当简单:
<div id="app-3">
<p v-if="seen">现在你看到我了</p>
<div>
var app3 = new Vue({
el: ‘#app-3‘,
data: {
seen: true
}
})
现在你看到我了
继续在控制台输入 app3.seen = false
,你会发现之前显示的消息消失了。
这个例子演示了我们不仅可以把数据绑定到 DOM 文本或 attribute,还可以绑定到 DOM 结构。此外,Vue 也提供一个强大的过渡效果系统,可以在 Vue 插入/更新/移除元素时自动应用过渡效果。
v-for
指令可以绑定数组的数据来渲染一个项目列表:
<div id="app-4">
<ol>
<li v-for="todo in todos">
{{ todo.text }}
</li>
</ol>
</div>
var app4 = new Vue({
el: ‘#app-4‘,
data: {
todos: [
{ text: ‘学习 JavaScript‘ },
{ text: ‘学习 Vue‘ },
{ text: ‘整个牛项目‘ }
]
}
})
结果将遍历todos
在控制台里,输入
app4.todos.push({ text: ‘新项目‘ })
,你会发现列表最后添加了一个新项目。
为了让用户和你的应用进行交互,我们可以用 v-on
指令添加一个事件监听器,通过它调用在 Vue 实例中定义的方法:
<div id="app-5">
<p>{{ message }}</p>
<button v-on:click="reverseMessage">反转消息</button>
</div>
var app5 = new Vue({
el: ‘#app-5‘,
data: {
message: ‘Hello Vue.js!‘
},
methods: {
reverseMessage: function () {
this.message = this.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
})
逆转消息
注意在 reverseMessage
方法中,我们更新了应用的状态,但没有触碰 DOM——所有的 DOM 操作都由 Vue 来处理,你编写的代码只需要关注逻辑层面即可。
V-Model指令
Vue 还提供了 v-model
指令,它能轻松实现表单输入和应用状态之间的双向绑定。
<div id="app-6">
<p>{{ message }}</p>
<input v-model="message">
</div>
var app6 = new Vue({
el: ‘#app-6‘,
data: {
message: ‘Hello Vue!‘
}
})
组件系统是 Vue 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因为它是一种抽象,允许我们使用小型、独立和通常可复用的组件构建大型应用。仔细想想,几乎任意类型的应用界面都可以抽象为一个组件树:
在 Vue 里,一个组件本质上是一个拥有预定义选项的一个 Vue 实例。在 Vue 中注册组件很简单:
// 定义名为 todo-item 的新组件
Vue.component(‘todo-item‘, {
template: ‘<li>这是个待办项</li>‘
})
var app = new Vue(...)
现在你可以将他应用去html
<ol>
<!-- 创建一个 todo-item 组件的实例 -->
<todo-item></todo-item>
</ol>
但是这样会为每个待办项渲染同样的文本,这看起来并不炫酷。我们应该能从父作用域将数据传到子组件才对。让我们来修改一下组件的定义,使之能够接受一个 prop:
Vue.component(‘todo-item‘, {
// todo-item 组件现在接受一个
// "prop",类似于一个自定义 attribute。
// 这个 prop 名为 todo。
props: [‘todo‘],
template: ‘<li>{{ todo.text }}</li>‘
})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 v-bind
指令将待办项传到循环输出的每个组件中:
<div id="app-7">
<ol>
<!--
现在我们为每个 todo-item 提供 todo 对象
todo 对象是变量,即其内容可以是动态的。
我们也需要为每个组件提供一个“key”,稍后再
作详细解释。
-->
<todo-item
v-for="item in groceryList"
v-bind:todo="item"
v-bind:key="item.id"
></todo-item>
</ol>
</div>
Vue.component(‘todo-item‘, {
props: [‘todo‘],
template: ‘<li>{{ todo.text }}</li>‘
})
var app7 = new Vue({
el: ‘#app-7‘,
data: {
groceryList: [
{ id: 0, text: ‘蔬菜‘ },
{ id: 1, text: ‘奶酪‘ },
{ id: 2, text: ‘随便其它什么人吃的东西‘ }
]
}
})
子单元通过 prop 接口与父单元进行了良好的解耦。我们现在可以进一步改进 `` 组件,提供更为复杂的模板和逻辑,而不会影响到父单元。
在一个大型应用中,有必要将整个应用程序划分为组件,以使开发更易管理。在后续教程中我们将详述组件,不过这里有一个 (假想的) 例子,以展示使用了组件的应用模板是什么样的:
<div id="app">
<app-nav></app-nav>
<app-view>
<app-sidebar></app-sidebar>
<app-content></app-content>
</app-view>
</div>
虽然 Vue 内部没有使用自定义元素,不过在应用使用自定义元素、或以自定义元素形式发布时,依然有很好的互操作性。Vue CLI 也支持将 Vue 组件构建成为原生的自定义元素。
标签:src false rop 绑定元素 single string template date 支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logger-Li/p/1244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