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c tar http a strong 使用
版本定义:
版本号使用x.x.x进行定义,第一个x代表大版本只有在项目有重大变更时更新
第二个x代表常规版本有新需求会更新
第三个x代表紧急BUG修正
一个常见的版本号类似于:0.11.10
分支定义:
- master分支对应线上版本,上线都使用master;
- develop是开发分支,用于生成提测分支release,始终保持最新;
- hotfix是紧急分支,从master生成,bug修正后自动合并到master和develop并且生成tag;
- feature是私有分支,用于开发新需求和需要较长时间的BUG修改
- release是提测分支也即常规分支,测试并且bug修改结束后生成该版本tag,后续可以使用git show
tagname来查看版本信息或者回滚
工程师: clone版本库后,首先git flow
init初始化工作目录。 开发工作流程:
- git flow feature start xxxxx(开始新需求)
- 在feature/xxxxx分支下进行开发
- git flow feature finish xxxxx(开发完成后等待研发经理确认可以完成时执行)
- git push origin develop(发布develop分支)
- 每天工程师都需要git pull origin
develop来更新develop分支,然后将develop分支合并到你正在开发得feature/xxxxx分支上来保持代码最新
- 切记不能直接在develop上进行开发
常规分支debug流程:
- 由研发经理通知相关工程师release版本x.x
- git fetch
- git checkout -b release/x.x origin/release/x.x(拉回release版本)
- git pull release/x.x(更新该分支)
- 修改测试中发现的BUG
- git push origin release/vx.x(修改完后提交分支)
- 循环4-5
紧急debug流程:
- 由研发经理通知相关工程师hotfix分支名称x.x.x
- git fetch
- git checkout -b hotfix/x.x.x origin/hotfix/x.x.x(拉回hotfix分支)
- git pull hfx.x(更新hotfix分支)
- 在热修复分支下修改bug
- git push origin hfx.x(修改完成,提交分支)
在日常工作中不能修改master分支下得代码 研发经理:
开发和DEBUG流程同工程师流程
常规分支debug流程:
- git pull origin develop(更新develop分支为最新)
- git checkout develop(切换到develop分支)
- git flow release start x.x(生成一个release分支)
- 通知测试和相关得工程师分支名称
- git pull origin release/x.x(最终测试完成后拉回分支最新代码)
- git flow release finish x.x(最终修改和测试完成后,结束release版本以供发布)
- git push origin develo (发布最新的develop)
- git push origin master(发布最终得master分支)
紧急debug流程:
- git pull origin master(更新master分支为最新)
- git checkout master(切换到master分支)
- git flow hotfix start x.x.x(生成一个hotfix分支)
- 通知相关得工程师和测试人员hotfix分支名称
- git pull origin hotfix/x.x.x(最终测试完成后拉回分支最新代码)
- git flow hot fix finish x.x.x(最终修改和测试完成后,结束hot fix以供发布)
- git push origin master(发布最终得master分支)
在全部的流程中,工程师必须维护自己的feature分支保证代码最新,减少合并时的冲突。
研发经理必须维护release分支,将最新的hotfix都合并进去,保证代码最新,减少合并时的冲突。
在提交代码时还要注意判断对代码的修改是否是自己的,多用diff工具,多查看log,防止代码回溯.
原文来源:转自 http://zeroq.me/p/451 作者: zeroq
【转】git在公司内部的使用实践,布布扣,bubuko.com
【转】git在公司内部的使用实践
标签:c tar http a strong 使用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unqiang/p/373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