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历史发展 ali cloud 意义 优秀 展望 radius ddn src
关键词:博士论文写作
科研工作
论文要求
评审专家
作者:李二
本系列是我个人的一些总结感悟,仅供参考。因为我可能不是很有资格来指导别人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毕竟我自己的论文既不会也没有被评审为优秀学位论文。不过,这不妨碍我将自己的一些经验与见解分享,各位看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
小注:本期内容为正式写作前
需要考虑的内容。
我假定正在看这篇博客的你,正准备些博士学位论文。但是不要着急立刻动手,我们不妨先想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期待着自己写成一篇什么样的论文。
我猜测可能有这几种常见的心理(学生A、B、C、D):
- 学生A:我感觉自己这几年做的工作不错,以后要走学术这条路,我有雄心壮志,希望写成的博士论文成为一篇
优博等级
的文章;- 学生B:我一直踏踏实实的走过来的,没太出彩的工作,但想走科研的路子,没太大的要求,能形成一篇
中规中矩
的文章就可以了;- 学生C:我做的工作还行,但是不想继续科研了,想去公司工作,博士论文对我也没太大意义,写一篇
凑合过得去
的论文吧。- 学生D:我这几年有点浑浑噩噩渡过(亦有可能干了其他的事情),反正就想找个公司呆着,论文
随便一写
就完了。
个人觉得,各自的想法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之分,人性如此,很自然的想法。
但是,心里的想法,落实到纸面上的写作中,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孙子兵法》上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其实我是想说,
目标一定要稍微定的高一些
,比如我会希望自己能写出优博的论文(当然我个人也没有做出那么出色的工作,也没有那么好的写作能力),事实上写完之后自觉不错,拿给导师,导师的看的真是激(huai)动(yi)不(ren)已(sheng),手(yi)舞(dun)足(chou)蹈(ma)。嘿嘿,反正不是夸奖!所以,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
这里有一句话送给大家,算作我们完成博士论文的基本要求吧。
走科研路的,别毁了自己的门面;
不走科研路的,别砸了导师的场子。
然后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读者是谁,写作得有读者,写专业的东西得有专业的读者。
博士论文,当然一方面是我们博士工作的总结,但另一方面还必须要通过读者的审核,这里主要是各位评审专家。
想起一句话,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我们3-4年的博士革命
,目的是夺取博士学历学位
,途径是完成毕业论文长征
,但是沿途要遭受敌人(评审专家)
的围追堵截(各种质疑),但朋友(导师)
会辅助我们,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写的东西评审专家能读懂,能解决他们的疑问,能明白工作的意义,并认为满足要求。
记住,评审专家都是“狠角色”,至少也是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米都咸。所以,从逻辑架构
上,从语言表述
上,都要能过得去评审专家的眼,而不要写成一篇散乱的文章,如本文似的科普或随笔性质的文章。
先来了解一下博士论文的成文模式
吧。
我们常见的有两种:(1) “大部头式”论文;(2) “论文集式”论文。
“论文集式”论文往往是几个独立已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的集子,然后一般我们只需额外写一章绪论以及一章结论展望。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每个工作都独立成文,可以单独拿出一章来看。对于写作而言,也相对容易方便一些。目前常见与欧美的一些学校。
嘿嘿,肯定很多小伙伴(他们已完成多篇论文)很向往这种方式
“大部头式”论文,有机的整体,章节之间连贯性要求高,有专门的综述或国内外研究现状,适合基础研究,有建模章节,有应用章节。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系统地了解该领域以及该研究的研究内容。但是对于写作来说,就相当费劲了。目前常见与中国大学以及传统欧陆大学。
大部头方式其实比较考验人,渡过一次洗礼之后,会更加强大。
多说一句,大部头论文,其实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知识的过程。我猜测,即使是自己写的文章,里面的一些细节的知识未必全部掌握,正好通过这个论文对知识重新梳理,甚至产生新的见解。废话有点多了,但希望你能逐渐喜欢上这种不断学习
的方式。
然后看看学校具体是如何要求的,我们以北师大的要求为例。
我来翻译翻译,主要包含以下几条:
- 通过论文,应能表现出你对相关领域很懂很懂,所以要系统深入的论述。通过综述或国内外研究进展,展示出对该领域历史发展的较好的把握,通过对当前待解决问题以及你解决了什么(主要内容)的阐述,展示出你有深入的研究。
- 从论文中能明显看出你的研究意义与创新性,所以要在绪论中把研究意义铺垫好(最不好写的章节),在结论与展望中把创新性一条一条地明确出来。
- 千万别造假,否则吃不了兜着走!写作严谨一些,别在思路上有大的跳跃,章与章,节与节,段与段要有逻辑递进关系。
- “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这就有点扯了,咋通过论文看出来的??? 忽略吧!
说的还是有点空是吧。其实这些空话套话吧,乍一听起来确实感觉是一点实际价值也没有,因为并没有告诉大家具体怎么做。不过当你写作完成之后去反思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这些“口号”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了。
大家不妨写之前看一下,写完后再逐条对照一下,看看到底能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好好思考一下哦。
接下来就该想一下,如何把自己这几年的研究工作堆砌粘合到一起。先说结论,无论你的工作多么离散,总有办法粘到一起。 毕竟已经到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了,想开展额外的工作已然来不及,所以就凑合拿手头的这几块砖,挑着顺手点的,就来吧。
当然我不鼓励这么做,还是希望大家能在博士的开始阶段确定好一条稳固的主线,沿着走下去。
那些已然沿着一条线,逻辑关系十分明显,专家一眼就能看出总体做了什么的,这里就不说了。估计一般的路线是:综述 --> 考虑**来改改传统模型 / 能量大的搞出一个新模型 --> 模型的验证、分析、不确定性等 --> 模型应用1 -->模型应用2。
但是注意在具体写作的时候,从写法上把逻辑很好的展现出来。
下面就说一下工作比较离散的童鞋们,怎么想办法把工作粘合起来。
- 第一步:摆一摆自己做了哪些工作,把题目和关键词写到纸上;
- 第二步:首先看可以用什么
大帽子
把它们都扣住,然后看看关键词之间有什么关联。
- 一般都能用大帽子扣住的,至少总能找到个帽子吧,拓展一下思维,最后不济无非是写作时向某个帽子靠拢就好了。
- 帽子扣住之后,是章与章的关联,有时你一眼看去比较松散,但沉下心来慢慢想想,是可以找到关联的(看下面的例子)。这可能以下情况:
2.1. 有两项并列的工作,这没问题!帽子一扣,说明并列,可以的话,尝试表明他们的某种若隐若现的关系。
2.2. 太松散了,这做了点,那做了点,那我的建议是,适当扔掉某些关联性实在不好的工作,没必要把你的所有工作、家长里短都告诉别人嘛。剩下的工作,尝试在短时间内,做点新的东西,以便将他们关联起来。
- 第三步: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大的科学问题,既然是博士论文,一定要面向一个稍微大一些的问题,系统的探讨。看一下自己的研究可以放在哪个大问题下面。但是注意,问题不能太大哦,否则你一个博士怎么解决的了(看下面的例子)。
- 第四步:实在自己想不出来,找导师吧!或者师兄师姐。资源在手时不好好利用,等到资源走人了,想利用,黄花菜都凉了。
我就拿自己举例子吧,我一直在做无人机植被定量遥感
的研究,一直关注着植被覆盖度FVC
这个参数,同时还做了多角度测量BRF
以及地基LiDAR布站
等工作。
- 首先,大帽子是
无人机植被遥感
,但是这个帽子太大,需要适当减小,我发现工作量还可以,那就可以把地基布站这块删了。剩下的是植被覆盖度相关工作与BRDF测量相关工作,这两个其实一个是植被的结构参数,一个是光学属性,也就是可以扣在基于无人机的植被参数估算
下面。- 其次,两个参数看起来确实挺不搭边的,怎么办。上面我说了,有两个并列的工作,没问题。但是如果能找到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更加美好。细想一下发现,从对象上讲,森林分层覆盖度估算与森林下垫面BRF的获取,都存在一个分层的概念;从技术实现上讲,二者的技术实现有较大的相通之处。好了,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 再次,可能有人会说,植被参数那么多,你为什么只选择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参数?说实话,用导师的话说是
先打枪,后立靶
。但是我们必须要经得住评审专家的质疑,首先可以说,这两个参数一个是最基础的结构,一个是最基础的光学,研究二者一方面对于本参数是很有价值的,对于其他参数的估算也有参考意义呀。
继续,最重要的是,整个研究要面向一个稍微大一些的科学问题
,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方面,传统方法的精度满足某些应用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方式可能根本无法做出某些东西。
最后,与导师讨论想法。注明一句,以上是与导师的不断讨论中,逐渐总结出来的。这就使得我们对自己工作的认知越来越深刻。
那么,整体的路线就是:在**大帽子下,面向**科学问题,从**方面入手展开,实现了**,对**具有重要价值。 反正八股文
就是类似这样。
好啦,这些考虑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正式写作了哦,我们下一期再继续。
我挺喜欢写后记的,因为感觉后记更像是朋友一样的交流。
有诗云:金风玉露一相逢,一写论文脑袋疼。每个博士生都是第一次写博士论文,难免不会写。但是我希望能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提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供大家参考,少走弯路。
提供一本参考书吧,<博士论文写作技巧_计划、起草、写作和完成>
,有时间的可以读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2NN310Gy7PGEVHxXU1GPg
提取码:yefj
标签:历史发展 ali cloud 意义 优秀 展望 radius ddn src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dwig1860/p/1267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