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偏见 企业 阅读 提升 标签 为什么 最大化 知识 一个
先说说我的经历,毕业在一家500强企业做国内项目,然后在同一家公司做对日项目,后来跳槽到一家韩国公司做对韩项目,然后跳到一家美国公司做国际项目,从此过上了965的幸福生活……后来结识了一些行业顶尖的朋友,时间充裕后又申请了谷歌的某个组织者,偶尔组织一些人工智能的分享活动。
其实从毕业以来我就很少加班,7年里我的加班天数应该两只手就数的过来,但我12点前睡觉的天数两只手也数的过来。下班后也在做编码、阅读之类的事情,努力是必须的,无非是为自己多一点还是为公司多一点而已。所以我并不完全反对996,这个我们先按下不表。
无论是公司内转岗还是企业间跳槽,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你以为我精通日语、韩语、英语?并没有。我抓住了企业的核心诉求,再加上运气。这里的故事太多,我以后会说。大家可以关注我,包括公众号在内全平台都是这个名字,caiyongji。
大家不要否定运气。不管你承不承认,运气一直都起着很大的作用。要增加自己的运气,多去面试就好了。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当你尝试的次数多了,也许就碰到机会了。
工作是一场交易,是利益交换。不要把这个概念妖魔化,它并不是贬义词,这是这个世界通行的道理。一场交易也许不等价,但价值互换以使双方利益最大化是根本。
记住,你和企业之间不是对手关系,是双赢关系。
企业需要看到的是你的价值---能力。
你需要看到的是企业的价值---财力。
这是面试发生时,你们之间潜在的诉求,即使一句话不说,你们开口所有的话题默认都是围绕着这件事展开的。脱离了这个诉求,那就不是面试,也许是套方案,也许是刷KPI,也许是培训班……
你的能力就是你的竞争核心。
如果你工作的诉求和我一样低俗的话,那就试着提升自己可变现的能力。钱嘛,大家都很喜欢。
你可以表达不出你的能力,但不可以没有能力。如果你只是简单的表达不好,可以读一读我写的《带走面试官的节奏》,抓住机会,表达自己。如果你的能力不足以胜任你意向的工作,那你就去提升你的能力。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同时这个道理又太重要了,我不得不提。
企业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呢?能赚钱嘛。什么踏实、肯干、稳定性,这些都是在你的专业能力够硬,能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基础上考虑的。当然,如果和别人比你们专业能力相当时,你还有前面那些特质,你会更有机会。
面试,在某种层面上是你在未知情况下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面对未知的技巧如果延申出一门学问,就叫风险管理。不止企业要做风险管理,我们要想管理好我们的职业生涯,也需要一些风险管理的知识。
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经营自己。
这里我只说两个方面:搜集信息,质疑一切。
我刚毕业那会有一段奇特的经历,我曾经去过某达姓培训机构面试,我本以为是他们掏钱给我,没想到他们是想我掏钱给他们。那段神奇的经历,真是我毕业后最宝贵的课之一。
自此,我一定会去查一查企业的信用信息,比如注册资本,劳动纠纷这样的信息。普遍意义上,大公司一定是优于小公司的。别说个案,我这样说是对大多数人负责。
当然,你也可以向别人打听这家公司在行业内的口碑。口碑好的企业不一定好,但口碑差的企业是一定差。有时候就是这样,不是我多完美,都是同行的衬托。
上面可以算是“排渣”,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还需要花功夫研究这家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不是与你的职场规划一致?公司的技术栈是否与你的能力匹配?公司能够提供的薪资是否达到你的期望?如果达不到,理由是什么?这个时候别相信什么以后再说,以后你就没机会说了。
别HR说什么你就信,HR的绩效考核标准是什么你知道么?大家谁也不认识谁,什么话光说是不够的,要落到纸面上,如果不白纸黑字写下来,那八成是想骗你。拿到口头offer然后辞职,最后offer作废的大有人在。offer一定是通过公司的企业邮箱发送的,个人邮箱,手机邮箱统统都是不作数的。
关于薪资,我先问问大家25kX13个月,和20kX18个月哪个薪资更有优势?
有些人习惯性的算年薪,其实前面的要比后面的更有薪资优势。为什么呢?你想想为什么后者不直接发月薪30k?我可以告诉你除了12个月的基础薪资外,其他的薪资部分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当然,在一些大企业内这部分风险不大,但在有些小公司内,这部分风险还是很高的,你很有可能拿不到。
风险这部分说的比较多,我觉得即使你不会遇到也要防范,有些事一生中遇到一次就足够受伤的了。
35岁中年对企业没有价值?已婚适龄女性找不到工作?培训班出身得不到面试机会?双非毕业生比985差?
普遍意义上上面的偏见是正确的。你无法避免偏见,但你不得不承认它,然后面对它,并在偏见中生存。
这里我先引出两个概念,群体标签和个人标签。不用查,这两个概念是我自己提出的,方便大家理解接下来的论证。
35岁、适龄女性、培训班、双非,这些标签可以概括某类群体,它可以概括你,但不能代表你。如果面试官没有你的更多信息时,他们会采用默认信息,也就是你身上的标签所代表的歧视信息。
但还有一种标签叫个人标签,这类标签相对于群体属于你个人,比如,你的专利、你的论文、你的博客、你的出版物、你的公益活动、你的专业技能、你的成绩、你的实习经历、工作经验甚至外貌长相……这些都是你的个人标签。
当你的个人标签盖过你的群体标签时,你就可以在偏见中脱颖而出。有些人很聪明,他们只做让自己简历更加亮眼的事情。这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给自己身上贴正面标签的过程。
这里我呼吁下做管理的朋友,比如经理、HR们,当你们面对一个个体的时候,不要用群体标签来衡量一个人,比如地域、性别、年龄,我知道你们有一套高效的办事手段,但既然那个人真真切切地坐在你的面前时,就请用个人标签判断他吧!
2019年和朋友吃饭,有人说“2019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我当成笑话听了,没想到2020比2019差这么多!
我承认这篇文章有劝退的成分。以上内容多是劝大家谨小慎微,因为2020年你很可能承受不起波折。权当给各位提个醒了。
标签:偏见 企业 阅读 提升 标签 为什么 最大化 知识 一个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akeurhand/p/1283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