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被讨厌的勇气》是在知乎上,我喜欢看书。但我会书名比较有深度的哲学或者外著名言,就这样我与这本书擦肩而过。第二次见到《被讨厌的勇气》也是在知乎上,点开一篇文章见推荐此书,我接着看了看评论。然后就有了这片文章由来,请往下看...
岸见一郎:哲学家,1956年生于日本金都,于1989年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指笔与演讲,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个人译著有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讲义》和《人为什么会患精神病》,著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
古贺史健:1973年出生,以对话创作为专长。出版过许多商务或文学方面的书,近30岁邂逅阿德勒心理学。之后连续拜访岸见一郎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本书中就是按照对话形式进行内容呈现。
接下来我以书中的第一夜,第二夜...进行描述,请往下看
我们的不幸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例如你们有没有过在初中或高中上学的时候,每当考试成绩出来后,考得好的学生与考得不好的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的自己总是想着考高分,这样才会有面子,不会被同学小瞧。毕业后找到工作的同学和没有找到工作的也是不一样的。他比我混的好,他买车买房了...等等话。这些都是人的主观意识和情绪,同样人也具备主观能动性。但很少人会去思考背后原因,只注重结果。存在即合理,你改变不了别人或者说是客观事实。唯一能改变的就只有你自己,因为不想改变所以才会制造不安的情绪。为什么不想改变呢?原因在于你有了不想改变的目的,人一旦熟悉周围环境就很难脱离这个圈子就会安于现状,无法进步。是你自己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偷偷的下着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决心。
解决办法: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例如你遇到一个人Y,Y对所有人都很热情,性格也很好,周围的朋友非常多。你想着如果可以变成Y那样的人得多幸福。当你说出这样的话时,难道不是在为你自己做的不改变找的借口吗?就如书上哲人所说:我有一位年轻朋友,虽然梦想着成为小说家,但却总写不出作品。他说是因为工作太忙,写小说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才写不出来作品。也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但真的是如此吗?实际上,他是想通过不去比赛这一方式来保留一种“如果我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出去被人评价,更不愿意去面对因作品未被选上的事实。总之假若落选也应该去做,那样的话或许能有所成长。如果一直不去投稿参赛就不会有所发展。
总结:如果要改变对世界或自己的看法(生活方式)就必须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请不要忘记“必须改变”的究竟是什么。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就可以改变。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是你自己。
今天就写这么多吧,吃饭啦。感谢大家的观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source/p/1286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