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软件测试

时间:2020-06-08 20:59:27      阅读:8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产品原型   模型   思想   架构   工作   流程   info   项目开发   迭代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分为三个模型分别为: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螺旋模型

瀑布模型

1、瀑布模型是线性模型的一种,在所 有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所 有其他模型的一个基础。 

2、每一个阶段执行一次,按 线性顺序进行软件开发。

测试的切入点: 

测试阶段处于软件实现后,必 须在代码完成后留出足够的时 间给测试活动,否则将导致测 试不充分,很多问题到项目后 期才暴露

技术图片

 

优点:

开发的各个阶段比较清 晰。

强调早期计划及需求调 查。

适合需求稳定的产品开 发。

缺点:

开发的各个阶段比较清晰。

强调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

适合需求稳定的产品开发。

依赖于早期的需求调查,不 适应需求的变化。

单一流程不可逆。 

风险往往延至后期才显露, 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问题在项目后期才开始暴露。

前面未发现的错误会传递并扩散 到后面的阶段,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改良:

沿用瀑布模型的线性思想,细化了各个阶段,在某些重要关注的阶段之间 掺入迭代的思想。

快熟原型模型

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 统的开发工作。
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对原型进行评 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用户的要 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出用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技术图片

优点:

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更好地
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减少由于软
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项目开发
风险。适合预先不能确切定义
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

缺点:

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适合 开发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 统)。前提要有一个展示性的 产品原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 可能会限制开发人员的创新

螺旋模型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几个螺旋周期,每个螺旋周期大致和瀑布模型相 符合,螺旋模型沿着螺旋线旋转,即在坐标的4个象限上分别表示了4个方 面的活动,如图所示:

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开发、客户评估

技术图片

优点:

螺旋模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风
险驱动的方法体系,因为在每
个阶段之前及经常发生的循环
之前,都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评
估。

缺点:

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当丰
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
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 如
果未能够及时标识风险,势必
造成重大损失。过多的迭代次
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
时间

测试模型

测试模型也分为三种分别为:V模型、W模型、H模型

V模型:

• 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业务需求、需求 规格说明书

• 概要设计
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模块 与模块之间的接口。

• 详细设计
模块内部实现的逻辑和方法。

• 编码

实现上面的设计。

• 单元测试 

检测代码的开发是否符合详 细设计的要求。

• 集成测试

检测此前测试过的各组成部 分是否能完好地结合到一起。

• 系统测试 

检测已集成在一起的产品是 否符合系统规格说明书的要 求。

• 验收测试

检测产品是否符合最终用户 的需求。

技术图片

V模型的优点


– 测试V模型即包含了底层测试又包含了高层测试;

• 底层测试:检验源代码质量的测试,如:单元测试;

• 高层测试:检验整个系统的需要,如:系统测试;

– V模型清楚地标识出了软件开发的阶段。– 它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式把整个开发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很明确,因此便于控制开发过程。当所有的阶

段都完成之后,该软件的开发过程也随之结束。

V模型的缺点

– V模型一大缺点正是它自身的顺序性所导致的。到了测试阶段,程 序已经完成,错误已经产生,很多前期的错误一直到测试阶段才 发现,甚至无法发现,往往无从修改了。

– 同时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在需求阶段很难把用户的需求完全明确 下来,因此,当需求变更时将会导致阶段反复,而且都要重复需 求、设计、编码、测试等过程,返工量非常大,模型灵活性比较 低。

W模型

技术图片

W模型的优点:

开发强调测试伴随着整个软 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 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和概 要设计同样要测试;
更早地接入测试,可以发现 开发初期的缺陷,那么可以 用更加低的成本进行缺陷修 复。
同样是分阶段的工作,便于 控制项目过程。
W模型的缺点:
依赖于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依 然保持一前一后的线性关系, 依然无法支持迭代、自发性和 需求等变更调整;
对于当前很多项目,在执行的 过程中根本不产生文档,那么 W模型基本无法适用;
使用起来技术复杂度很高,对 于需求和设计的测试要求很高, 实践起来困难

H模型

• 测试流程

– 测试准备:所有测试执行活动的准备;判断是否到测试就绪点;

– 测试就绪点:测试准入准则,即是否可以开始执行测试的条件;

– 测试执行:具体的执行测试的程序。

• 其他流程

– 具体开发中的流程,如:设计流程

技术图片

H模型的优点:

开发的H模型揭示了软件测试除测 试执行外,还有很多工作;

软件测试完全独立,贯穿整个生 命周期,且与其他流程并发进行;

软件测试活动可以尽早准备、尽 早执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软件测试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 而分层次、分阶段、分次序的执 行,同时也是可以被迭代的。

H模型的缺点:

管理型要求高:由于模型很灵活,必 须要定义清晰的规则和管理制度,否 则测试过程将非常难以管理和控制; 

技能要求高:H模型要求能够很好的定 义每个迭代的规模,不能太大也不能 太小; 

测试就绪点分析困难:测试很多时候, 你并不知道测试准备到什么时候是合 适的,就绪点在哪里,就绪点的标准 是什么,这就对后续的测试执行的启 动带来很大困难; 

对于整个项目组的人员要求非常高: 在很好的规范制度下,大家都能高效 的工作,否则容易混乱。例如:你分 了一个小的迭代,但是因为人员技能 不足,使得无法有效完成,那么整个 项目就会受到很大的干扰。

软件测试分类(图):

技术图片

 

 

 边界值

 

软件测试

标签:产品原型   模型   思想   架构   工作   流程   info   项目开发   迭代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y81/p/1306822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