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实现 mda 条目 对比 执行 cells 集合 基于 概述
静态路由的原理与配置、动态路由
路由技术:
二层(数据链路层)——交换机:mac地址、mac地址表(转发数据的依据)。
三层(网络层)——路由器:IP地址、路由表(数据转发表)。
一、路由表的主要作用:
决定设备的三层数据包的转发关系。目标网络能匹配路由表,从相应接口转发;若不能匹配路由表,则drop(丢弃)掉该数据包,不会像交换机那样泛洪(广播)。
二、路由协议的分类
路由协议:静态路由——管理员手工配置路由
动态路由——路由器间自动学习路由
1.局域网内——IG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V1、RIPV2、EIGRP(思科)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ISIS(LS)
2.互联网 ——EGP(外部网关路由协议)——BGPV4(版本4)
路由传递依据路由表
静态路由的优点:运行稳定,节省设备链路开销
缺点:对大型网络来说,工作量较大,拓扑一旦发生了改变,维护量变大。
建议:小型网络使用静态路由(总共配置少于十条路由),中大型网络使用动态路由。
路由: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转发过程
路由器的作用:
1、能够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目的地
2、转发过程中选择最佳路径的设备
选取最优路由时的标准:
1、子网掩码长度最长的最优先匹配
2、选取路由协议中优先级最小的最优先匹配
DIRECT |
0 |
OSPF |
10 |
IS-IS |
15 |
STATIC |
60 |
RTP |
100 |
OSPF ASE |
150(OSPF和RIP重分发路由时,由RIP学习进OSPF路由协议的路由) |
OSPF NSSA |
150 |
IBGP |
256 |
EBGP |
256 |
3、相同路由协议的情况下,选取metric值最小的最优先匹配。
每种协议metric值定义的都不相同,静态路由和路由优先级有关,这个是人为指定的,RIP协议和跳数有关,跳数越小越优;OSPF协议和带宽有关,带宽最大最优先;metric时用来判定链路质量优劣的
4、如果以上都没有路由可以匹配得上,就匹配默认路由
路由表的定义:路由器中维护的路由条目的集合
路由表的形成:
1、直连网段:配置IP地址、端口UP状态、形成直连路由
2、非直连网段:对于非直连的网段,需要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将网段添加到路由表中
默认路由-匹配的是所有网段:
1、当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找不到目标网络的路由条目时,路由器把请求转发到默认路由接口
2、默认路由时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属于静态路由的一种,使用它是有条件的,只能在末梢网络中使用
浮动路由:
指的是配置两条静态路由,默认选取链路质量优(带宽大的)作为主路经,当主路经出现故障时,由带宽较小的备份路由顶替,保持网络的不中断
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封装过程:源目IP保持不变,源目MAC随着传输设备不同而不同
交换机与路由器对比 |
|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
①根据“MAC地址表”转发数据 |
①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 |
②硬件转发 |
②路由选择 |
|
③路由转发 |
三、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不需要手工写路由,路由器之间能够自己互相学习(基于某种路由协议实现)
特点:
①减少了管理任务
②占用了网络带宽
动态路由协议的概述:邻居路由器之间路由协议应保持一致
度量值:跳数、带宽、负载、时延、可靠性、成本
收敛:所有运行同一种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使所有路由表都达到一致状态的过程
按照路由执行的算法分类
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依据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所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选择路由
RIP、IGRP
2、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综合考虑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各条路径的情况选择路由
OSPF、IS-IS
RIP路由协议工作原理
1、RIP 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2、RIP的概述
①定期更新(30s)
②邻居
③广播更新、组播更新
④全路由表更新
RIP的度量值与更新时间
1、RIP度量值为跳数:最大跳数为15跳,16跳为不可达
2、RIP更新时间:每隔30s发送路由更新消息,UDP520端口
3、RIP路由更新消息:发送整个路由表消息
路由环路的原因:定期更新,更新周期长
执行水平分割可以阻止路由环路的发生
1、从一个接口学习到的路由消息,不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
2、同时也能减少路由更新消息占用的链路带宽资源
标签:实现 mda 条目 对比 执行 cells 集合 基于 概述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ml824504496/p/13359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