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tag fst 不可 creat oss graph 意义 less 信息
title: 数据结构 | 图-1 | 图的定义和术语
date: 2019-11-25 21:18:14
tags: 数据结构
本篇记录了数据结构图这一章学习的第一部分,
即图的定义和术语。
ADT Graph{
数据对象V:顶点集;
数据关系R:R={VR}
VR={<v,w>|v,w∈V,且P(v,w), <v,w>表示从v到w的弧,
P(v,w)定义了弧<v,w>的意义或信息}
}
1 CreateGraph(&G, V, VR);
初始条件:V是图的顶点集,VR是图中弧的集合
操作结果:按V和VR的定义构造图G
2 DestroyGraph(&G);
初始条件:图G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图G
3 LocateVex(G,u);
初始条件:图G存在,u和G中顶点有相同特征
操作结果:若G中存在顶点u,则返回该顶点在图中位置;否则返回其它信息。
4 GetVex(G, v);
初始条件:图G存在,v是G中某个顶点
操作结果:返回v的值
5 PutVex(&G, v, value);
初始条件:图G存在,v是G中某个顶点
操作结果:对v赋值value
6 FirstAdjVex(G, v);
初始条件:图G存在,v是G中某个顶点
操作结果:返回v的第一个邻接顶点。若顶点在G中没有邻接顶点,则返回“空”。
7 NextAdjVex(G, v, w);
初始条件:图G存在,v是G中某个顶点,w是v的邻接顶点。
操作结果:返回v的(相对于w的)下一个邻接顶点。若w是v的最后一个邻接点,则返回“空”。
8 InsertVex(&G, v);
初始条件:图G存在,v和图中顶点有相同特征。
操作结果:在图G中增添新顶点v
9 DeleteVex(&G, v);
初始条件:图G存在,v和图中顶点有相同特征
操作结果:删除G中顶点v及相关的弧
10 InsertArc(&G, v, w);
初始条件:图G存在,v和w是G中两个顶点。
操作结果:在G中增添弧<v,w>,若G是无向的,则还增添对称弧<w,v>
11 DeleteArc(&G, v, w);
初始条件:图G存在,v和w是G中两个顶点。
操作结果:在G中删除弧<v,w>,若G是无向的,则还删除对称弧<w,v>
12 DFSTraverse(G, v, Visit( ));
初始条件:图G存在,v是G中某个顶点,Visit是顶点的应用函数。
操作结果:从顶点v起深度优先遍历图G,对每个顶点调用函数Visit一次且仅一次。一旦visit( )失败,则操作失败
13 BFSTraverse(G, v, Visit( ));
初始条件:图G存在,v是G中某个顶点,Visit是顶点的应用函数。
操作结果:从顶点v起广度优先遍历图G,对每个顶点调用函数Visit一次且一次。一旦visit( )失败,则操作失败
编辑器打不出集合包含符号,先用∈代替
两个顶点之间的顶点序列,该序列的每个顶点与其前驱是邻接点,每个顶点与其后继也是邻接点
无向图G的极大连通子图成为G的连通分量。
极大连通子图:该子图是G连通子图,将G的任何不在该子图中的顶点加入,子图不再连通。
有向图D的极大强连通子图成为D的强连通分量。
极大强连通子图意思是:该子图是D强连通子图,将D的任何不在该子图中的顶点加入,子图不再是强连通的。
若在一个连通子图中,包含了与其中顶点有关所有边(the more the better),则是极大连通子图;若只包含了必不可少的边(the less the better),那就是极小连通子图。
关于此概念,下面的博文讲的很好,上面的总结也是受教于这位博主。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erlyn_yang/article/details/82467980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merlyn_yang」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tag fst 不可 creat oss graph 意义 less 信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ightland/p/1350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