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就是 pat 选择 推荐系统 new 如何 豆瓣 发展 ldb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信息匮乏的时代走入了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信息消费者还是信息生产者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作为信息消费者,如何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作为信息生产者,如何让自己生产的信息脱颖而出,受到广大用户的关注,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代表性的解决方案是分类目录和搜索引擎,类目导航是用户主动按类目逐层查找,如yahoo、google new、网易等;搜索时用户提供意图明确的请求,例如google、百度等.而推荐系统是系统主动提供给用户选择,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没有明确的意图,推荐可以帮助用户发现并带来惊喜,例如今日头条、Netflix、豆瓣等。
推荐系统的任务就是联系用户和信息,一方面帮助用户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让信息能够展现在对它感兴趣的用户面前,从而实现信息消费者和信息生产者的双赢。
通俗的讲:就是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社交关系等去挖掘用户的兴趣点,根据所处上下文的环境,判断用户当前的需求或者感兴趣的item。
推荐系统在不同领域的探索:
1992年,Goldberg提出第一个(个性化邮件)推荐系统Tapestry,第一次提出了协同过滤的
思想,利用用户的标注和行为信息对邮件进行重排序。
1994年, Resnick等人提出了针对新闻消息的协同过滤推荐系统 Grouplens。
1996年,在 Berkeley的协同过滤专题讨论会上,提出了推荐系统这一概念。
推荐系统的商业化
1995年,MIT的 Pattie maes研究小组创立了 Agents公司(后来更名为 Firefly networks)
关注技术问题:降低在线计算时间,冷启动问题,可信度、可解释性等用户体验问题。
推荐系统的学术研究
2006年, Netflix的百万美元竟赛
2007年, j. A. konstan等人组织了第一届ACM推荐系统大会( Rests)
推荐系统的未来:基于上下文的推荐(情景推荐
人们开始更多关注推荐系统是否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推荐系统的应用:
音乐、电影的推荐
电子商务中商品推荐
个性化阅读(新闻消息)
社交网络好友推荐、朋友圈推荐
基于位置的服务推荐
推荐系统的价值:
Netflix:2/3的电影是因为被推荐而观看
Google news:推荐提升了38%的点击
Amazon:销售中推荐占比高达35%
标签:就是 pat 选择 推荐系统 new 如何 豆瓣 发展 ldb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iriJR/p/1390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