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基金会 serve 数据 ext string 移动开发 成本 详情 自动
2019年Node趋势解读:大前端如何与Node结合?图片
作者|狼叔(阿里前端技术专家,Node技术布道者)
编辑|覃云
你好,我是阿里巴巴前端技术专家狼叔,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大前端的现状和未来,接下来的这篇文章,我将会分享一些大前端跟 Node.js 结合比较密切的点。
本文首发于极客时间《技术领导力 300 讲》专栏: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79?utm_source=frontshow&utm_medium=sitenavigation
Node.js
Node.js 在大前端布局里意义重大,除了基本构建和 Web 服务外,这里我还想讲两点。
首先它打破了原有的前端边界,之前应用开发只分前端和 API 开发。但通过引入 Node.js 做 BFF 这样的 API proxy 中间层,使得 API 开发也成了前端的工作范围,让后端同学专注于开发 RPC 服务,很明显这样明确的分工是极好的。
其次,在前端开发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不依赖服务器端是做不到的,比如场景的性能优化,在使用 React 后,导致 bundle 过大,首屏渲染时间过长,而且存在 SEO 问题,这时候使用 Node.js 做 *** 就是非常好的。
当然,前端开发 Node.js 还是存在一些成本,要了解运维等,会略微复杂一些,不过也有解决方案,比如 Servlerless 就可以降级运维成本,又能完成前端开发。直白点讲,在已有 Node.js 拓展的边界内,降级运维成本,提高开发的灵活性,这一定会是一个大趋势。
2018 年 Node.js 发展的非常好,InfoQ 曾翻译过一篇文章《2018 Node.js 用户调查报告显示社区仍然在快速成长》。2018 年 5 月 31 日,Node.js 基金会发布了 2018 年用户调查报告,涵盖了来自 100 多个国家 1600 多名参与者的意见。报告显示,Node.js 的使用量仍然在快速增长,超过?的参与者期望在来年扩展他们的使用场景,另外和 2017 年的报告相比,Node 的易学程度有了大幅提升。
该调查远非 Node 快速增长的唯一指征。根据 ModuleCounts.com 的数据,Node 的包注册中心 NPM 每天会增加 507 个包,相比下一名要多 4 倍多。2018 年 Stack Overflow 调查也有类似的结果,JavaScript 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Node.js 是使用最广泛的框架。
本节我会主要分享一些跟 Node.js 结合比较密切的点:首先介绍一下 API 演进与 GraphQL,然后讲一下 *** 如何结合 API 落地,构建出具有 Node.js 特色的服务,然后再简要介绍下 Node.js 的新特性、新书等,最后聊聊我对Deno 的一点看法。
API 演进与看起来较火的 GraphQL
书本上的软件工程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那么适用了,尤其是移动开发火起来之后,所有企业都崇尚敏捷开发,快鱼吃慢鱼,甚至觉得 2 周发一个迭代版本都慢,后面组件化和热更新就是这样产生的。综上种种,我们对传统的软件工程势必要重新思考,如何提高开发和产品迭代效率成为重中之重。
先反思一下,开发为什么不那么高效?
从传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可以看到,需求提出后,先要设计出 ui/ue,然后后端写接口,再然后 APP、H5 和前端这 3 端才能开始开发,所以串行的流程效率极低。
图片
于是就有了 mock api 的概念。通过静态 API 模拟,使得需求和 ue 出来之后,就能确定静态 API,造一些模拟数据,这样 3 端 + 后端就可以同时开发了。这曾经是提效的非常简单直接的方式。
图片
静态 API 实现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简单的基于 Express / Koa 这样的成熟框架,也可以采用专门的静态 API 框架,比如著名的 typicode/json-server,想实现 REST API,你只需要编辑 db.json,放入你的数据即可。
{
"posts": [
{ "id": 1, "title": "json-server", "author": "typicode" }
],
"comments": [
{ "id": 1, "body": "some comment", "postId": 1 }
],
"profile": { "name": "typicode" }
}
启动服务器:
$ json-server --watch db.json
此时访问网址 http://localhost:3000/posts/1,即我们刚才仿造的静态 API 接口,返回数据如下:
{ "id": 1, "title": "json-server", "author": "typicode" }
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 YApi ,它是一个可本地部署的、打通前后端及 QA 的、可视化的接口管理平台:http://yapi.demo.qunar.com/
其实,围绕 API 我们可以做非常多的事儿,比如根据 API 生成请求,对服务器进行反向压测,甚至是 check 后端接口是否异常等。很明显,这对前端来说是极其友好的。下面是我几年前画的图,列出了我们能围绕 API 做的事儿,至今也不算过时。
图片
通过社区,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主流的 API 演进过程。
1.GitHub v3 的 restful api,经典 rest;
// 服务器端
// using Express
import { renderToNodeStream } from "react-dom/server"
import MyPage from "./MyPage"
app.get("/", (req, res) => {
res.write("<!DOCTYPE html><html><head><title>My Page</title></head><body>");
res.write("<div id=‘content‘>");
const stream = renderToNodeStream(<MyPage/>);
stream.pipe(res, { end: false });
stream.on(‘end‘, () => {
res.write("</div></body></html>");
res.end();
});
});
这段代码里需要注意stream.pipe(res, { end: false }),res 本身是 Stream,通过 pipe 和<MyPage/>返回的 stream 进行绑定,继而达到 React 组件嵌入到 HTTP 流的目的。
上面是服务器端的做法,与此同时,你还需要在浏览器端完成组件绑定工作。react-dom 里有 2 个方法,分别是 render 和 hydrate。由于这里采用 renderToNodeStream,和 hydrate 结合使用会更好。当 MyPage 组件的 html 片段写到浏览器里,你需要通过 hydrate 进行绑定,代码如下。
// 浏览器端
import { hydrate } from "react-dom"
import MyPage from "./MyPage"
hydrate(<MyPage/>,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
可是,如果有多个组件,需要写入多次流呢?使用 renderToString 就简单很多,普通模板的方式,流却使得这种玩法变得很麻烦。
伪代码:
const stream1 = renderToNodeStream(<MyPage/>);
const stream2 = renderToNodeStream(<MyTab/>);
res.write(stream1)
res.write(stream2)
res.end()
核心设计是先写入布局,然后写入核心模块,然后再写入其他模块。
1) 布局 (大多数情况静态 html 直接吐出,有可能会有请求);
2) Main(大多数情况有请求);
3) Others。
于是:
class MyComponen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fetch(){
// 获取数据
}
parse(){
// 解析,更新 state
}
render(){
...
}
}
在调用组件渲染之前,先获得 renderToNodeStream,然后执行 fetch 和 parse 方法,取到结果之后再将 Stream 写入到浏览器。当前端接收到这个组件编译后的 html 片段后,就可以根据 containerID 直接写入,当然如果需要,你也可以根据服务器端传过来的 data 进行定制。
前后端如何通信、服务端代码如何打包、css 如何直接插入、和 eggjs 如何集成,这是目前我主要做的事儿。对于 API 端已经很成熟,对于 *** 简单的做法也是有的,比如 next.js 通过静态方法 getInitialProps 完成接口请求,但只适用比较简单的应用场景(一键切换 CSR 和 ***,这点设计的确实是非常巧妙的)。但是如果想更灵活,处理更负责的项目,还是很有挑战的,需要实现上面更为复杂的模块抽象。在 2019 年,应该会补齐这块,为构建具有 Node.js 特色的服务再拿下一块高地。
Serverless
简单地说,Serverless = FAAS + BaaS ,服务如果被认为是 Serverless 的,它必须无需显式地配置,并能自动调整扩缩容以及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计费。云 function 是当今无 Serverless 计算中的通用元素,并引领着云的简化和通用编程模型发展的方向。
2015 年亚马逊推出了一项名为 AWS Lambda 服务的新选项。Node.js 领域 TJ 大神去创业,开发了 http://apex.run。目前,各大厂都在 Serverless 上发力,比如 Google、AWS、微软,阿里云等。
![](https://s4.51cto.com/images/blog/202012/19/6628324aa8f4a9712d98ae6b3386df7b.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 Eventloop,Node.js 成也 Eventloop,败也 Eventloop,本身 Eventloop 是黑盒,开发将什么样的代码放进去你是很难全部覆盖的,偶尔会出现 Eventloop 阻塞的情况,排查起来极为痛苦。
而利用 Serverless,可以有效的防止 Eventloop 阻塞。比如加密,加密是常见场景,但本身的执行效率非常慢。如果加解密和你的其他任务放到一起,很容易导致 Eventloop 阻塞。
![](https://s4.51cto.com/images/blog/202012/19/ba79fd696140d43f06a55acb25a5a4fd.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如果加解密服务是独立的服务呢?比如在 AWS 的 Lambda 上发布上面的代码,它自身是独立的,按需来动态扩容机器,可以去除 CPU 密集操作对 Node.js 的影响,快速响应流量变化。
这是趋势,对于活动类的尤其划算。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峰值,需要快速动态扩容能力,你也不会一直使用,按需付费更好。就算这个服务挂了,对其他业务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更不会出现阻塞 Eventloop 导致雪崩的情况。
* 可靠性:99.999999999%
* 可用性:99.99%
* 无限存储空间
* 按量付费
在前端领域,Serverless 会越来越受欢迎,除了能完成 API Proxy,BFF 这种功能外,还可以减少前端运维成本,还是可以期望一下的。
Node.js 新特性
2018 年有一个大家玩坏的梗:想提升性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升级到最新 LTS 版本。因为 Node.js 依赖 v8 引擎,每次 v8 发版优化,新版 Node.js 集成新版 v8,于是性能就被提升了。
其他手段,比如使用 fast-json-stringify 加速 JSON 序列化,通过 Schema 知道每个字段的类型,那么就不需要遍历、识别字段类型,而是可以直接用序列化对应的字段,这就大大减少了计算开销,这就是 fast-json-stringfy 的原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比 JSON.stringify 快接近 10 倍左右。
在 2018 年,Node.js 非常稳定的前进着。下面看一下 Node.js 发版情况,2018-04-24 发布 Node.js v10,在 2018-10-23 发布 Node.js v11,稳步增长。下图是 Node.js 的发布计划。
![](https://s4.51cto.com/images/blog/202012/19/d86918668e08dcca376025baacf59bc1.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可以看到,Node.js 非常稳定,API 也非常稳定,变化不大,一直紧跟 V8 升级的脚步,不断的提升性能。在新版本里,能够值得一说的,大概就只有 http2 的支持。
在 HTTP/2 里引入的新特性有:
* Multiplexing 多路复用
* Single Connection 每个源一个连接
* Server Push 服务器端推送
* Prioritization 请求优先级
* Header Compression 头部压缩
![](https://s4.51cto.com/images/blog/202012/19/54e4ce755b6e083adabb2fd64bb527db.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目前,HTTP/2 已经开始落地,并且越来越稳定,高性能。HTTP/2 在 Node.js v8.4 里加入,在 Node.js v10 变为 Stable 状态,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示例代码如下。
const http2 = require(‘http2‘);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server = http2.createSecureServer({
key: fs.readFileSync(‘localhost-privkey.pem‘),
cert: fs.readFileSync(‘localhost-cert.pem‘)
});
server.on(‘error‘, (err) => console.error(err));
其他比如 trace_events,async_hooks 等改进都比较小。Node.js 10 将 npm 从 5.7 更新到 v6,并且在 node 10 里增强了 ESM Modules 支持,但还是不是很方便(官方正在实现新的模块加载器),不过很多知名模块已经慢慢支持 ESM 特性了,一般在 package.json 里增加如下代码。
{
"jsnext:main": "index.mjs",
}
另外异常处理,终于可以根据 code 来处理了。
try {
// foo
} catch (err) {
if (err.code === ‘ERR_ASSERTION‘) { . . . }
else { . . . }
}
最后再提 2 个模块:
node-clinic 性能调试神器
https://clinicjs.org
这是一个 Node.js 性能问题的诊断工具,可以生成 CPU、内存使用、事件循环(Event loop) 延时和活跃的句柄的相关数据折线图。
![](https://s4.51cto.com/images/blog/202012/19/1e1b82871a4d4637b2320df8680a26d4.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Lowjs 使用 Node.js 去开发 IoT
https://www.lowjs.org/
Node-RED 构建 IoT 很久前就有了,这里介绍一下 Lowjs。Low.js 是 Node.js 的改造版本,可以对低端操作有更好的支持。它是基于内嵌的对内存要求更低的 js 引擎 DukTape。Low.js 仅需使用不到 2MB 的硬盘和 1.5MB 的内存。
关于 Deno
Ry 把 Deno 用 Rust 重写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说 Deno 是下一代 Node.js 了。其中的原因大家大概能够想明白,别有用心的人吹水还是很可怕的。Deno 基于 ts 运用时环境,底层使用 Rust 编写。性能、安全性上都很好,但舍弃了 npm 生态,需要做的事儿还是非常多的,甚至有人将 Koa 移植过去,也是蛮有意思的事儿。如果 Deno 真的能走另一条路,也是非常好的事儿。
未来已来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Google 的 ChromeOS 的理念是“浏览器即操作系统”。现在看来,未来已经不远了。通过各种研究,我们有理由坚定 Web 信仰,未来大前端的前景会更好,此时此刻,只是刚刚开始。
![](https://s4.51cto.com/images/blog/202012/19/48057fcd6e59e7f79346c9f6b63dbd2c.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这里我再分享一些参加 Google IO 时了解到的信息:
* PWA 证明了浏览器的缓存能力;
* 投屏、画中画、push 等原生应用有的功能也都支持了;
* Web Components 标准化;
* 编解码新方案 av1,效率有极大的提升。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改变?原因在于:
* Web 开发主流化,无论移动端还是 PC 端,都能够复用前端技能,又能跨平台,这是 ROI 最高的方式。
* Node 和 Chrome 一起孕育出了 Electron/Nw.js 这样的打包加壳工具,打通了前端和 Native API 的通道,让 WebView 真正的跨平台。
* PWA 对于缓存的增加,以及推送、安装过程等抽象,使得 Web 应用拥有了可以媲美 native client 的能力。
这里首先要感谢 Chrome+Android 的尝试,使得 PWA 拥有和 Android 应用同等的待遇和权限。谷歌同时拥有 Chrome 和 Android,所以才能够在上面做整合,进一步扩大 Web 开发的边界。通过尝试,开放,最终形成标准,乃至是业界生态。很明显,作为流量入口,掌握底层设施能力是无比重要的。
Chrome 还提供了相应 Web 端的 API,如 web pay、web share、credential management api、media session 等。
Chrome 作为入口是可怕,再结合 Android,使得 Google 轻松完成技术创新,继而形成标准规范,推动其他厂商,一直领先是可怕的。
![](https://s4.51cto.com/images/blog/202012/19/26d82c7e8402139ad4cd473a7a901351.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前端的爆发,说来也就是最近 3、4 年的事情,其最根本的创造力根源在 Node.js 的助力。Node.js 让更多人看到了前端的潜力,从服务器端开发,到各种脚手架、开发工具,前端开始沉浸在造轮子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组件化后,比如 ***、PWA 等辅助前端开发的快速开发实践你几乎躲不过去,再到 API 中间层、代理层到专业的后端开发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
我亲历了从 Node 0.10 到 iojs,从 Node v4 到目前的 Node v11,写了很多文章,参加过很多技术大会,也做过很多次演讲,有机会和业内很多高手交流。当然,我也从 Qunar 到阿里,经历了各种 Node 应用场景,对于 Node 的前景我是非常笃定的。善于使用 Node 有无数好处,想快速出成绩,想性能调优,想优化团队结构,想人员招聘,选择 Node 是不会有错的,诸多利好都让我坚定的守护 Node.js,至少 5 年以上。
我想跟很多技术人强调的是,作为前端开发,你不能只会 Web 开发技术,你需要掌握 Node,你需要了解移动端开发方式,你需要对后端有更多了解。而拥有更多的 Node.js 和架构知识,能够让你如鱼得水,开启大前端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前面有二辆车,一辆是保时捷一辆是众泰,如果你必须撞一辆,你选哪个?
![](https://s4.51cto.com/images/blog/202012/19/5e0df8b6270d4a7826267cbd054f98b1.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理性思维是哪个代价最低撞哪个,前提是你能够判断这两辆车的价值,很明显保时捷要比众泰贵很多。讲这个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全栈的好处。全栈是一种信仰,不是拿来吹牛逼的,而是真的可以解决更多问题,同时也能让自己的知识体系不留空白,享受自我实现的极致快乐。另外,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的架构知识,全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我为例,我从接触全栈概念到现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各种折腾,写各种代码,成了一个伪全栈,还挺开心的;
* 第二阶段折腾开源,发现了新大陆,各种新玩法,好东西,很喜欢分享;
* 第三阶段布道,觉得别人能行自己也能行,硬抗了二年,很累;
* 第四阶段带人管理,参加超级项目,心脑体都是煎熬,但对心智的打磨很有意思。
不忘初心,坚持每天都能写代码,算是我最舒服自豪的事儿了吧,以前说越大越忙,现在要说越老越忙了,有了孩子,带人,还想做点事儿,能安静的写会代码其实不容易。
说了这么多,回到大前端话题,至少目前看 2019 年都是好事,一切都在趋于稳定和标准化,大家不必要过于焦虑。不过,掌握学习能力始终是最重要的,还是那两句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少抱怨,多思考,未来更美好”。
做一个坚定的 Web 信仰者,把握趋势,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推荐阅读
2019年大前端技术趋势深度解读
作者简介
狼叔(网名 i5ting),现为阿里巴巴前端技术专家,Node.js 技术布道者,Node 全栈公众号运营者。曾就职于去哪儿、新浪、网秦,做过前端、后端、数据分析,是一名全栈技术的实践者,目前主要关注技术架构和团队梯队建设方向。即将出版《狼书》3 卷。
最后给自己打一个广告,今年 6 月 20 日北京举办的 GMTC 大会上,我会担任 Node 专场出品人,主要关注 Serverless,TypeScript 在 Web 开发框架里相关实践,以及性能,***,架构相关的 topic,如果你有想法,想分享的话,欢迎联系我。
欢迎扫以下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标签:基金会 serve 数据 ext string 移动开发 成本 详情 自动
原文地址:https://blog.51cto.com/15057848/256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