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浏览器 模式 需要 事件 笔记 事物 上下文 此刻 分类
博客摘要:
1.
因为你没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学习的东西常驻在你的大脑中,时刻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你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做梦的时候心心念念想的就是这件事情,你的CPU总是分配给它,这个时候你的思维时间就被利用到了极致,你投入的时间就真正等于了实际流逝的时间,因为你的CPU是满载的。
如果你有做总结的习惯,你在度过一段时间之后总结自己在某某领域投入了多少时间,建议千万不要粗略地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书来翻看过,因为这样你也许会发现书倒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
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远。比如我就经常发现一些国外的牛人们为什么不仅学习牛逼,连“业余”玩儿的东东也都搞得特牛逼,一点都不业余(上次在《How We Decide》上看到斯坦福的一个牛人,理论物理学博士,同时是世界扑克大赛的前六名保持者,迄今累计奖金拿了六百多万刀),你会奇怪,这些家伙到底哪来的时间,居然可以在不止一个领域做到卓越?
程序员们都知道,任务切换需要耗费许多额外的花销,通俗地来讲,首先需要保存当前上下文以便下次能够顺利切换回来,然后要加载目标任务的上下文。如果一个系统不停地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倒腾,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上下文切换上,无形中浪费很多的时间。
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务,就不会有此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时间利用效率高得多的原因。任务切换的暗时间看似非常不明显,甚至很多人认为“多任务”是件很好的事情(有时候的确是),但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发现,消耗在切换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另外,大脑开始一件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时间来“热身”,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并且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举个例子,你看了一会书之后,忽然感到一阵无聊,忍不住打开浏览器,十分钟后你想起来还要继续看书,但要回复到当时理想的状态,却需要一段时间来努力去集中精力,把记忆中相关的知识全都激活起来,从而才能进入“状态”,因为你上了十分钟网之后这些记忆已经被抑制了。如果这个“热身”状态需要一刻钟,那么看似十分钟的上网闲逛其实就花费了二十五分钟。
2.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习惯
3.事实证明在有干扰的环境中看书是非常锻炼专注能力的一个办法
4.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1. 它的本质是什么。2. 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 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5.去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则是一种最最强大和彻底的反思途径——因为他没有任何预备的知识,所以要让他弄懂你所知道的,你就必须彻底反思你的知识体系,弄清这座大厦的根基在什么地方,弄清它的骨架在什么地方,一砖一瓦到底是怎么垒起来的,你不能自己站在11层上,然后假设你的读者站在第10层,指望着只要告诉他第11层有那些内容就让他明白。你的读者站在第一层,你必须知道你脚下踩着的另外10层到底是怎么构造的。这就迫使你对你所掌握的、或之前认为正确的那些东西作彻彻底底的、深刻的反思,你的受众越是不懂,你需要反思得就越深刻。
6.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
7.整理笔记:经常整理你的笔记——如果你没有做笔记,现在就开始——整理之前的笔记一来巩固已经淡化的记忆,二来给你重新审视知识的机会。我常常发现对知识的首次记忆往往是有偏颇的,或者只看到了一个方面,或者只关注了一个点,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看往往能够和这段时间以来的一些新思考和知识结合起来,得到更多的东西。留心一下你会发现记忆实际上是很脆弱的东西,而且我们对事物的首次理解几乎肯定是不深入的。Tip:我知道你懒(我也是),所以为了更好地创造整理笔记的机会,你可以使用一个不整理就难以检索的电子笔记软件,这虽然乍看上去是麻烦了一点,但他迫使你对知识隔一段时间就进行重读,并分类——你的记忆同样如此:良好分类的信息更容易提取。 | 2.3) 书写:将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按照一个主题系统地“串”起来大大地丰富了知识之间的关联,平添无数提取线索。
8.靠专业技能的成功是最具可复制性的
它需要的只是你在一个领域坚持不懈地专注下去,只需要选择一个不算太不靠谱的方向,然后专心致志的专下去,最后必然能成为高手或者绝顶高手。世上有很多成功带有偶然因素和运气成分或出身环境,但至少这一样,被无数人复制了无数遍,否则就不会存在学校和教育了。
9.如果这种组合,1,绝无仅有;2,在实践中有价值,3,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那你就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当设计自己的发展路线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的超越。而构建自己独特组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其次是要有意识地构造。
10.然而练习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将外显记忆转化为内隐记忆
11.人太容易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分心,要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是非常难的,而正因为难,少有人做到,那些做到的,就都变成了牛er。
12.这个难度并非来自自制力,如果一个人要靠自制力去强迫自己不受干扰,那只能说还是寻常人(mediocre)。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追求,这时候从表层意识到深层意识都关注在这件事情上面,脑细胞高度活跃,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率。
几年前,这些习惯我都是坚持执行的,可是当参加工作,注意力,思维力等等都被影响,用进废退让我退化了这些成长的习惯。现在的我变得很懒惰,并不想要用功处理事务。
这本刘末鹏博客集其实早在几年前我探寻自己的思维模式时就读过,第一次读时受过很多启发,但并没有温故而知新;如今再去读时,发现曾经关注的地方变成了我很熟练自我控制,反而以前从来没有注意的范畴变成当下我继续解决的问题。反过来看我也是有所进步的,只不过这些进步的速度很缓慢产生而已。做的摘要也是当下我能够感知对我自身存在问题有所启发的点。那来说说我发散性思维结合自身当下情况得到的一些想法:
1. 我在19年处理自考本科毕业系统的同时遇见了我喜欢的人,我一直都存在无法平衡学习和生活这两件事,以前做一件事就真的是沉浸式的,完全专注进去的那种方式。但喜欢的人出现毕竟是极小概率事件,我早就学会了如何在有朋友的情况下处理好我的学习状态,但遇见喜欢的人就失衡了。情绪太过投入,特别是愉悦感带来的吸引远超于苦学时,整个人处于飘飘然的幻想状态,不想脱离这种自我想象的快乐。也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专注力不够,导致我所有的预计步骤全部打乱,我本想会拿到学位证,可就是几分之差让我一直处于拿不到学位证的标准。我试图通过物理空间的隔离让我回到原来的状态,可这次和朋友的感觉不同,喜欢的人存在精神连接,而这种连接也让我真的没有办法逃避我一直找不到正确的认知对待平衡学习和生活这件事。我其实很挫败因为几次尝试都没跨越拿学位证这件事。所以,我干脆直接暂停专业学习,直接解剖我到底为何恐惧喜欢人,为何就无法在与人交往的同时保持提升自己的状态,一个我无法自我切断改变外在因素的人出现,是否真的决定了我要自我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等等,我想我有经过这些时光想通我一直都堵塞,也一直抗拒处理的自身内在存在的问题。
2. 关于专业能力,我很确定我更偏向于心理学+编程+语言,这两个是我最主要的范围,也是我未来学历打造和专业能力偏向的最主要的方面。十几岁的时候需要探索自己到底对什么方面感兴趣,也因为如此,自己不能通过知识创造价值,这也是我非常头痛需要克服的问题,就是不喜欢练习,每次做练习的时候,感觉自己都不想面对,逃避。现在已经21了,也是时候定下行业方向,精深下去了,即使我很难受这种感觉,但为了成为专业人才,也得痛定思痛的改掉。
3. 我已经知道高效学习的很多本质和方法,我现在只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练习,不断地练习。包括我已经丢失的专注力。此刻的我很懒惰,可能养成习惯不想要处理新信息带来的逃避感。我也忘记要养成做计划,重要事务优先,不做完手头上的事情绝不开始下一件事的好习惯。很多习惯不经常使用真的会最终消失,当再次养成时很痛苦。
标签:浏览器 模式 需要 事件 笔记 事物 上下文 此刻 分类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annahGreen/p/14846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