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由于英文翻译的不同,职责链模式又称为责任链模式,它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
2、模式结构
职责链模式包含如下角色:
Handler: 抽象处理者
ConcreteHandler: 具体处理者
Client: 客户类
3、模式分析
在职责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
请求在这条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处理此请求为止。
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链和分配责任。
典型的抽象处理者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successor;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请求request满足条件) { ...... //处理请求; } else { this.successor.handleRequest(request); //转发请求 } } }4、模式优缺点
职责链模式的缺点
不能保证请求一定被接收。
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在进行代码调试时不太方便;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5、模式适用环境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使用职责链模式:
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u014600432/article/details/4125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