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android blog http io ar os 使用 sp for
原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hknock/article/details/37650917
zhuan;
在做 Android App 的时候,为了给用户省流量,为了不激起用户的愤怒,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是需要根据用户当前网络情况来做一些调整的,也可以在 App 的设置模块里,让用户自己选择,在 2G / 3G / 4G 网络条件下,是否允许请求一些流量比较大的数据。
通过 Android 提供的 TelephonyManager 和 ConnectivityManager 都可以获取到 NetworksInfo 对象,可以通过 getType() 获取类型,判断是 wifi 还是 mobile ,如果是 mobile ,可以通过 NetworksInfo 对象的 getSubType() 和 getSubTypeName() 可以获取到对于的网络类型和名字。
网络类型和名字定义在 TelephonyManager 类里。
看到这个代码和注释,相信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很难看懂,都啥玩意?这注释跟没注释有啥区别?!就是让人看着更加闹心而已。所以说,注释对阅读代码的人很重要。当然这些东西可能太专业了,写这些代码的人估计是想写也不知道该怎么了,得写多大一坨啊?!我在最后会贴上一些我整理的资料,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不是很详细,也不专业,就是大概有个印象。
TelephonyManager 还提供了 getNetworkTypeName(int type) 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返回一个字符串,但是信息量不大。
那怎么判断是 2G , 3G 还是 4G 网络呢?TelephonyManager 还提供了另外一个方法,getNetworkClass(int networkType) ,但这个方法被隐藏掉了,我把代码贴一下。
然后下面是这几个常量的值。
不知道为啥要把这些东西给隐藏起来,然道是不靠谱?!还是其他的更好的方式?!不知道,先这样吧,现在通过上面的手段,是可以知道用户用的是什么网络,当然也可以区分出来用户使用的是 2G , 3G 还是 4G 了。当然,你获取到这些数据后,你也可以推算出用户用的是哪家公司的网络,移动的,联通的,还是电信的,当然,只在中国。而且虚拟运营商开始真正上市后,这个就区分不出来是京东的,还是国美,苏宁的了,但是你可以知道你的手机号用的是联通的网还是移动的网。
最后贴上我收集整理的一些资料,可以参考一下。
GPRS 2G(2.5) General Packet Radia Service 114kbps
EDGE 2G(2.75G) 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384kbps
UMTS 3G WCDMA 联通3G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完整的3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CDMA 2G 电信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EVDO_0 3G (EVDO 全程 CDMA2000 1xEV-DO) Evolution - Data Only (Data Optimized) 153.6kps - 2.4mbps 属于3G
EVDO_A 3G 1.8mbps - 3.1mbps 属于3G过渡,3.5G
1xRTT 2G CDMA2000 1xRTT (RTT - 无线电传输技术) 144kbps 2G的过渡,
HSDPA 3.5G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3.5G WCDM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14.4mbps
HSUPA 3.5G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 1.4 - 5.8 mbps
HSPA 3G (分HSDPA,HSUPA)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IDEN 2G Integrated Dispatch Enhanced Networks 集成数字增强型网络 (属于2G,来自维基百科)
EVDO_B 3G EV-DO Rev.B 14.7Mbps 下行 3.5G
LTE 4G Long Term Evolution FDD-LTE 和 TDD-LTE , 3G过渡,升级版 LTE Advanced 才是4G
EHRPD 3G CDMA2000向LTE 4G的中间产物 Evolved High Rate Packet Data HRPD的升级
HSPAP 3G HSPAP 比 HSDPA 快些
转自:http://www.binkery.com/post/368.html
标签:android blog http io ar os 使用 sp for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eitianlee/p/416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