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android style blog http ar io color os 使用
参考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288dd10101m6xs.html,http://blog.csdn.net/fancsxx/article/details/8811565
在Android开发中,定时执行任务的3种实现方法:
一、采用Handler与线程的sleep(long)方法(不建议使用,java的实现方式)
二、采用Handler的postDelayed(Runnable, long)方法(最简单的android实现)
三、采用Handler与timer及TimerTask结合的方法(比较多的任务时建议使用)
一、采用Handle与线程的sleep(long)方法
Handler主要用来处理接受到的消息。这只是最主要的方法,当然Handler里还有其他的方法供实现,有兴趣的可以去查API,这里不过多解释。
1. 定义一个Handler类,用于处理接受到的Message。
2. 新建一个实现Runnable接口的线程类,如下:
3. 在需要启动线程的地方加入下面语句:
4. 启动线程后,线程每10s发送一次消息。
二、采用Handler的postDelayed(Runnable, long)方法
这个实现比较简单一些。
1. 定义一个Handler类
2. 启动计时器
3. 停止计时器
三、采用Handler与timer及TimerTask结合的方法
1. 定义定时器、定时器任务及Handler句柄
2. 初始化计时器任务
3. 启动定时器
3. 停止计时器
简要说一下上面三步提到的一些内容:
1. 定时器任务(TimerTask)顾名思义,就是说当定时器到达指定的时间时要做的工作,这里是想Handler发送一个消息,由Handler类进行处理。
2. java.util.Timer.schedule(TimerTask task, long delay):这个方法是说,dalay/1000秒后执行task.只执行一次。
java.util.Timer.schedule(TimerTask task, long delay, long period):这个方法是说,delay/1000秒后执行task,然后进过period/1000秒再次执行task,这个用于循环任务,执行无数次,当然,你可以用timer.cancel();取消计时器的执行。
每一个Timer仅对应唯一一个线程。
Timer不保证任务执行的十分精确。
Timer类的线程安全的。
四、Timer与TimerTask相结合
通过Timer与TimerTask相结合实现的定时器功能。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第一步,得到Timer的实例化对象
Timer timer= new Timer() ;
第二步,实例化TimerTask对象
TimerTask timerTask = new TimerTask(){
publicvoid run(){
//Doing something
}
}
实例化TimerTask对象的时候,需要重写它的run()方法,然后在这个方法体内增加需要执行的具体操作。比如 输出一句话,发送一个消息之类的。
第三步,启动定时器
Timer.schedule(TimerTask, delay, period) ;
这样创建并启动一个定时器的工作就完成,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需要一些其他方面的操作手段。
因为在项目程序运行过程中,某个时刻定时器的参数被修改,比如delay,period。为了及时的使用最新的正确的数据,就需要对已经存在的定时器进行关闭并且使用新的参数重新创建并启动。
第一步,取消TimerTask,并在定时器Timer队列中将其删除。
If(timerTask == null){
timerTask .cancel() ;
}
第二步,重新启动定时器
If(timerTask!= null){
timerTask = new TimerTask(
public void run(){
//do something
}
) ;
}
timer.schedule(timeTask,delay,period) ;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被执行了cancle()方法之后的TimerTask,在重新启动定时器的时候,必须重新实例化TimerTask才OK,不然会报“java.lang.IllegalStateException:TimerTask is scheduled already”的错误。每个定时器任务TimerTask只能被放置一次
标签:android style blog http ar io color os 使用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peterpc/p/417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