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公司提供架构,芯片公司在此架构上生产芯片
Tegra前几个是NVIDIA公司于2008年推出的基于ARM11构架通用处理器品牌。“NVIDIA(英伟达?)Tegra?(图睿?)”,tegra 4基于Cortex-A15架构4+1核。tegra 4 VS 高通骁龙800
Geforce(中文一般称为精视?)是一个英文产品的商标。GeForce是NVIDIA公司出品的显示芯片的一种系列。用于竞争AMD的Radeon系列显卡
nVIDIA显卡系列NVS
手机的处理器架构基本是ARM (联想k900等为x86) 电脑几乎全是X86架构
高通是基于ARM指令集,自己开发的架构(二次改进的A9)。而NV是直接完全采用ARM的核心架构,也就是T4采用的A15。绝对不能说是骁龙800阉割的A15,完全不是同一架构体系。
Krait是美国高通公司基于ARMv7-A指令集、自主设计的采用28纳米工艺的全新处理器微架构。能够实现每个内核最高运行速度可达2.5GHz。
骁龙800系列处理器配备四核Krait 400 CPU,全新四核Krait 400 CPU每核心速度最高达2.3GHz。
骁龙 600系列处理器采用速度高达1.9GHz的全新四核Krait 300 CPU
在指令集方面,Krait兼容Cortex A-15 系列相应的ARM指令如VFP3/v4和NEON Adv SIMD,而且在性能上Krait 也和Mobile 版的Cortex A-15 接近。所以Krait是Cortex A-15 级别的处理器。但功耗却远低于Cortex-A-15.
高通karit是类A15架构,和A15一样采用3发射,但流水线较短,,高通宣称是3.3MIPS/MHZ,A15是3.5MIPS/MHZ,A9是2.5MIPS/MHZ,所以还得看主频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单字长定点指令平均执行速度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的缩写,每秒处理的百万级的机器语言指令数。这是衡量CPU速度的一个指标
MSM8960的CPU内核采用了高通的Krait微架构,是ARM Cortex-A15级别的CPU。介于A9-A15之间 都是异步架构 性能打折
Scorpion是高通公司自主设计和研发的第一代处理器微架构,基于ARMv7-A指令集,能够实现每核最高1.7 GHz的处理速度。骁龙S3系列处理器使用的就是基于Scorpion的双核CPU。目前采用Scorpion架构的处理器包括:高通骁龙S1系列的QSD8250和QSD8650,高通骁龙S2系列的MSM8255、MSM8655、MSM7230、MSM7630和APQ8055,以及高通骁龙S3系列的双核MSM8260、双核MSM8660和双核APQ8060处理器。
优势是高通自己开发,支持异步结构,可以单核拼双核,双核拼4核,不需要淘汰反而可利用旧生产线,容易上规模,升级成本低。而且还可以相对优化,scorpion架构比a8架构cpu性能有5%的提升,krait架构比a9架构有32%的提升。加上自己设计架构,可以突破arm在a8,a9上的限制进行结构方面的大改进。
劣势是时间慢,要先开发出架构再设计cpu,而其他厂商可以直接在arm授权架构上进行cpu设计,高通比其他厂商多了开发架构这一步。高通原来打算田忌赛马,错位竞争,用scorpion架构对抗其他厂商的a8结构,用krait结构对抗a9,但没想到三星和德仪比高通步进还快,导致scopion双核对a9双核,karit双核对a9 4核,krait 对抗a15的不利局面,倒过来看,正是自己开发架构浪费了时间。
另一个劣势就是异步结构。异步结构看似省电和成本低,却是以性能为代价的,线程越多核越多,性能相当原生多核的折让就越厉害。缓存不共享导致异步的各cpu之间重复执行指令,而运算结果不共享,白白浪费部分的性能。为了弥补性能的落后,只能通过比原生多核更高的频率来补偿空耗掉的性能,看似频率吓人,性能却和低频的原生多核差不多。
所以在arm v8指令集发布后,高通可能放弃自己开发架构的策略,而是直接获取架构授权,避免重复scorpion和krait的不成功。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主要是靠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从而集成度不断提高,功耗降低,器件性能得到提高。
ARM架构=>该架构下的相关处理器芯片s3c2440......
X86架构=IA-32(X86) =>该架构下的相关处理器芯片8086、8088、80186......
IA的意思是“英特尔架构”(Intel Architecture)
IA-64架构:64位因特尔架构,对应该架构下的芯片
IA-64和IA-32不兼容=>x86-64
理论分析:单线程程序很傻,不知道有2个CPU在前面等着,所以发出的请求应该也是针对单核心的,但操作系统自动将调用请求分配给了2个CPU,并在处理结束后将结果合并,所以单核心程序也能享受到多核的“照顾”。尽管操作系统分配的可能不完美,但毕竟比单CPU要快。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j2014/p/374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