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对高职日语专业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思考

时间:2015-01-04 10:07:41      阅读:29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日语专业,向企业输送了大量日语人才。

  但是近几年来,包括本科在内的日语专业毕业生已经明显供大于求,高职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变得更加不容乐观。根据我校学生就业部门所做的统计,2013届应用日语专业93名毕业生中,就业岗位与日语相关的只有十几人。人才市场供不应求时,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忙于规模扩张,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尚未显现,随着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诸多问题开始不断凸显。同时,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大不如从前。总之,高职日语专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危机,要想在困境中求生存,必须要努力探索一条符合高职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谋求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日语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自身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凸显

  1.特色不明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是缩小版的本科或扩大版的中专,学制是三年,其中有半年时间为顶岗实习,学生实际在校学习书本知识的时间只有2年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处于中专生和本科生之间。虽然不同的院校在专业方向上各有侧重,例如有商务日语、应用日语、旅游日语等不同的专业名称,但是对于零起点的教学对象,日语语言课程的设置都大同小异,所谓的商务、旅游等知识只能是授之皮毛,并不能真正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日语水平比不过本科,专业技能又比不上注重动手能力的中专,专业特色的欠缺越来越影响高职日语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无论在专业定位上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都必须凝练特色,才能在夹缝中生存。

  2.教材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多年来依然用着完全不符合高职特点的本科教材《新编日语》,这本教材在本科院校广泛使用,也一直很受好评,适合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侧重语言本身的教材不够实用。语言以够用为度,与职业对接,体现高职特色的教材才适合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也开始被用于语言教学,但是较多运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师生缺乏互动,更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体现高职院校“教学做合一”的指导理念。

  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在企事业单位一线的实践经验,许多年轻教师虽然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应用能力缺乏。另一方面,编制、学历、职称、待遇等因素也使得学校很难把社会上语言应用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引进专任教师队伍。日语专业繁荣发展的时候,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很强烈,高职院校的待遇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日语人才,反而使优秀的教师离开学校,另谋高就,高职院校只好退而求其次引进教师。另外,许多年轻教师缺乏危机感,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在全社会都大力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今天,如何解决复合型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是各高职院校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二)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1.就业形势严峻,生源质量下降

  在几年前的金融危机中,日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开始明显,虽然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逐渐褪去,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没有改观。在供过于求的局面中用人单位设置了更高的门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前景变得更加渺茫。在金融危机前,2000年至2007年,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接近100%,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由此导致大量学校不分地域与师资力量一拥而上开设日语专业的局面。截止2009年,我国共有227所高校开设日语专业,日语专业在校大学生较2000年增长数十倍。于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日语专业的就业形势严重逆转,供过于求的形势一下子显现出来。

  高职属于大专层次,接受的生源本来就是高考中败下阵来的学习能力一般的考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必然导致报考人数减少,各院校不得不为了专业生存不断降低录取分数线,生源质量就会进一步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难度。

  2.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中日关系频现危机

  “3.11”大地震使日本处于二战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灾难的叠加效应使日本经济复苏步伐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日本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财政危机空前恶化、贸易逆差屡破纪录、日元汇率迅速攀升、通货紧缩长期困扰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恶化,对日本经济回升造成严重阻碍。加上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日本政局不稳等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得日本经济复苏举步维艰。相当一部分日资企业由于对国内经济形势的担忧而收紧招募人数,这直接影响到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另外,近年来受到“钓鱼岛”等事件的影响,中日关系频现危机,这大大降低学生家长对日语专业未来就业形势的信心,使得各院校日语专业的招生更加举步维艰。

  二、对高职日语专业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思考

  (一)凝练特色,实现和本科院校的错位竞争

  首先,高职日语专业的专业定位要和区域经济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开设一些与岗位特点对应的选修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凝练自身特色。

  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强,日语语言基础学习阶段的教学计划一定不能照搬本科,教学要和考级考证对应起来,增加听说读写强化训练,提高日语能力考试通过率,甚至可以将教师的业务考核和学生考级通过率挂钩,培养不出专业基础过硬的学生,其他都无从谈起。在日语人才供不应求时期,持有日语能力二级证书的毕业生就能很容易地找到工作,如今只有拿到一级证书的毕业生才有竞争的机会。高职毕业生对薪酬待遇等方面的期望值不像本科生那么高,这一点很有利于持有日语能力一级的高职毕业生在竞争具备相对优势。

  (二)服务其他专业,增加作为公共外语和二外的份额

  高职院校决策层必须要转换思路,为日语专业开辟新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在以工科为主的职业院校,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英语或者日语作为公共外语,也可以鼓励文科类专业学生作为第二外语学习日语。与此同时,如何与专业结合,服务学生自身专业就成了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比如针对软件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一些IT日语类课程,针对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一些动漫日语类课程,这或许会使日语专业焕发新的生机。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熟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重新探索教材和教学方法,将日语和学生自身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生拉硬凑。

  (三)服务校外,与社会培训机构分一杯羹

  “服务社会”一直是高校的一个重要功能,高职院校也不应该忘记这个功能。在高职日语专业生存陷入危机时,更要多条腿走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服务社会谋求新的发展,尤其是在江浙沪地区,日企众多,企业员工日语培训,翻译服务,留学与劳务输出日语培训等都可以成为高职日语专业生存的新空间。

  要开辟这条路最关键的一步是在校日语教师的解放思想和积极参与。只要争取到学校政策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凭借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专业的教师队伍一定能够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分一杯羹。但是,社会服务不同于校内上课,首先教学对象就大大不同,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这些教师虽然是科班出身,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水平,但是实际应用能力未必竞争得过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师,作为学校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接触实际工作现场,充分了解行业知识和动态,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这需要高职院校建立一套务实创新的师资培养体制,把“双师工程”作为重要工作开展,落到实处。

  (四)开展务实有效的校企合作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校学习两年,第三年要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顶岗实习。校方一定要引进一些工作经历丰富,既懂专业又懂企业的能人专门负责校企合作,使顶岗实习不流于形式,真正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通过务实有效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通过工作中的学习重新认识自己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增加进一步努力学习理论的动力。在企业的短期工作实践锻炼,有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树立起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顶岗实习可以根据行业特点灵活开展,比如旅游日语专业可以实行“旅游旺季出去实习,旅游淡季返校上课”的模式。通过类似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能吃苦,会沟通,团队意识强,熟悉企业管理模式,理解日企企业文化的毕业生,这样才能弥补和本科毕业生相比专业理论水平不足造成的差距,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结语

  高职日语专业正在从兴旺走向衰退,高职日语教师必须增强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努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毕业生。同时还要解放思想,转换思路,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多条腿走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对高职日语专业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思考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xiejl002/article/details/42376055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