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黄正中
1916年7月24日诞生于江西省都昌县.南京大学教授.微分几何.
1916年7月24日,黄正中诞生于江西省都昌县马涧桥.在婴儿期间,不幸患小儿麻痹症,因乡村缺医少药,导致右足残疾,终生困踬.他6岁启蒙于源头港广智小学,在教师李小园、李伯农循循善诱下,开始懂得如何读书做人.童年时期备受其祖父母宠爱,每晚坐在祖父身旁,学习珠算,听讲“三字经”、“幼学琼林”、“论语”、“孟子”等书,得益匪浅.
1928年,他考入南昌私立赣省中学.从初中三年级开始,便对数学发生浓厚兴趣.除熟读课堂教材外,将温德华斯“几何学”和查理斯密“小代数学”逐题进行演算,夜以继日,几乎废寝忘食.
高中时代,他的业师张燊云、张醉新、刘孝基、傅求学等,均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基础扎实、学识渊博,讲课时板书整齐,逻辑严密、条理清楚,对黄正中影响较深.从此,他矢志以数学教师为终生职业.
黄正中不断得到其兄黄允中的指引.后者从上海交通大学给他买来英语教材霍尔(Hall)与奈特(Knight)的《高等代数》,Duff的《物理学》,Smith的《化学》,Smith与Gale的《解析几何学》,作为课外补充读物.对提高他的数理化知识,起到不少作用.1934年 夏高中毕业会考,他获江西省第一名.随后,赴武汉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不久便收到几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便于得到其兄允中的照料,他奉父命,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当时上海交通大学对一、二年级基础课要求严格,面广量大.三、四年级专业课虽多,但内容比较陈旧,教师中从事于研究者极少,不能为学生深造指明方向.例如,拓扑学、抽象代数、泛函分析在30年代已始成时尚,但在上海交通大学却无人提及.这对他不能不是一个遗憾.
在他三、四年级求学阶段,日寇侵吞东北三省后,正蚕食华北.随着1936年12月“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和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闸北,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他在硝烟弥漫、风声鹤唳中奔回上海法租界去复学.接着日寇在金山卫登陆,杭州、南京相继失守,上海沦为孤岛,朝不保夕.他感于民族危亡迫在眉睫,情绪悲愤,于1938年7月草草毕业,领到临时毕业证书之后,在上海就业无望,只得绕道温州回江西,到其母校赣省中学任教.时值江西境内,日寇步步进逼,校址在一年内迁移三次.最后在赣西南遂川县落脚,因教师缺额甚多,每星期他至少要授课24到27小时,还要批改作业,工作十分繁重.连续任教两年后,委实精疲力竭.迫不得已,改应省立南昌第一中学之聘,到广昌白水镇任教.那里生活条件极差,点茶油灯,
吃蒸谷米饭,还有疟蚊为害.但该校读书空气浓厚,学生中颇不乏品学兼优者.例如,曾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的罗时钧,中南理工大学校长刘振群,山东大学校长邓从豪,均为当时该校高三理科班学生.
1941年秋,他就聘于中正大学,讲授初等微积分和微分方程.不幸刚满一年,其父黄种新遇日寇殉难,其母与幼弟仅以身免,但家中财物荡然一空.接此噩耗,他不得不罄售身边藏书,凑足旅费,将其老母、幼弟接到泰和奉养.时值满目疮痍,通货膨胀.他月薪为大米8斗,另加少许现金,仅够三人勉强糊口.除教书外,还要种菜自给.最穷时,他只有一件衬衣,洗涤时必须赤膊,生活拮据可想而知.
抗战胜利后,经交通大学汤彦颐教授推荐,1945年12月 他回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按当时上海交通大学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需教两门课,其中一门为基础课,大班讲授;另外一门为专业课,学生人数较少.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一般不用督促,教师有较多时间从事于专题研究.此时,他对微分几何感兴趣,根据陈省身教授指引,认真钻研布拉希开(W.Blaschke)的“Vorlessungenuber Differential
Geometrie”.随后吴文俊教授寄给他许多Elie-Cartan的著作,包括著名的“Lecons sur la géométrie
des espacesde Riemann”和“La théorie des groupes finis et continus et lagéométrie
différentielle”.同时,熟读了艾森哈特(L.P.Eisenhart)的有关著作.当时物价疯狂上涨,家庭负担沉重,单靠上海交大一份工资,根本不能维持家庭生活.迫于无奈,只得去外校兼课,直到全国解放.
1950年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记录》复刊,黄正中连续发表了关于无穷级数、二重Fourier级数、微分几何方面几篇文章.1952年 院系调整后,他调至南京大学工作.南京大学数学系在孙光远教授苦心经营下,图书资料的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基本上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但经多年战乱,期刊有所残缺,急待补充.黄正中热心参加开列应补期刊清单,使重要期刊得以补齐,为南京大学数学系图书馆的资料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直到1987年他退休,在南京大学连续工作了35年.除了“文革”回天无力外,他在教学上竭尽全力,在科研上埋头苦干,不论严寒酷暑,钻研不辍.为了适应1958年物理系试行的单课独进,他短期内编写出了一部专用教材,把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微积分、初等微分方程融为一体,共60万字,取名《高等数学》.该书在全国作为试用教材出版,填补了当时适用教材的空缺.
黄正中能阅读英、法、德、俄四种文字资料.解放初期,与周伯壎、莫绍揆、徐家福三位教授合译了苏联马库雪维奇(А.И.Маркущевиц)的《解析函数论》.他负责译最后两章,约20万字.该书内容丰富,立论严谨,解释详尽,确为难得的一部好书.1963年他与胡和生教授又合译了P.M.Cohn的《李群》.这本书着重介绍李群的基础部分,简明扼要,是供数学系研究生阅读的一本好书.
自1938年到1987年,他从事教学工作共49年.他治学严谨.讲课备课认真、板书整齐,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重点突出.他曾荣获1979年先进教师称号.1990年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荣誉证书.结合教学工作,他编写了《几何与三角》、《解析几何》、《高等几何》、《微分几何导引》等几本讲义,深受同学欢迎.在49年的教学生涯中,接触的学生难以数计,其中不乏佼佼者.有的蜚声教坛,有的名扬海内外;桃李满天下,当之无愧.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待人诚恳,治学严谨,不鹜虚名,但求实效.这种优良作风与师承黄正中颇有关系.
他历来主张写论文的动机应该是解决理论上或应用上悬而未决的问题,要有助于科学的进展.因此他的论文目标明确,论证严谨.自50年代开始,他在教学之余,集中精力从事微分几何的研究.论文对 $C^1$ 黎曼流形给出鉴定法坐标的充分必要条件;论文首次解决了托马斯(T.Y.Thomas)提出的 $n-1$ 型黎曼空间的等价问题;随后在论文内推广到 $n-2$ 型黎曼空间.论文和内彻底简化了Hu Chin-Hsun关于测地圆对应的工作;在论文内对空间曲线的封闭性首次提出鉴定方法;在论文内化简了K.Yano关于半对称尺度联络的研究,并澄清了若干有关问题;在论文内找出拟常曲率空间的尺度,彻底解决了Boju-Popescu提出的基本问题,从而导出了国内一系列的有关工作.在1987年1月退休之后,完成了讲稿《微分几何导引》一书的修订工作,全书计40万字,总结了多年教学的心得体会.199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继续为国际数学评论杂志撰写评论数十则.
在他精心培育下,他的学生有的已在国外深造,取得博士学位,有的正在继续进行他尚未完成的工作.由孙光远先生一手缔造的南京大学数学系微分几何的科研、教学工作,已在他鼓励指导下继续开花结果.
黄正中长自农村,童年曾参加田间劳动,因此深知稼穑艰难,衣食得来不易.识事以后,前半生目睹军阀混战,外寇侵凌,政治腐败,国运危如悬卵.特别在八年抗战中,国难家仇交织一起,更使他热爱祖国.黄正中鲠直不阿,廉洁自守,并以此教育子女.尝叹曰:“我力薄能鲜,人微言轻,不能挽狂澜,支大厦,所以刻苦自励,不甘与世俗浮沉者,但求上无负于先人教诲,下不愧对子孙耳.”
中国GCD党员,著名数学家,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黄正中先生,不幸于2012年10月29日下午3点56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7岁。
黄正中,男,1916年7月生,江西都昌人。1938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38年至1941年先后任教于南昌私立赣省中学、南昌第一中学,1941年至1945年任教于中正大学,1946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1951年晋升为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调至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直至1987年退休。
黄正中先生一生光明磊落,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为南京大学数学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长期从事微分几何学的研究,在无穷级数、二重Fourier级数、微分几何方面发表了多篇文章,并编著了《高等数学》,合译了《解析函数论》、《李群》,其中《高等数学》在全国作为试用教材出版,填补了当时适用教材的空缺。他从事教学工作49年,治学严谨,讲课认真,曾荣获1979年先进教师称号,1990年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荣誉证书。结合教学工作,他编写了《几何与三角》、《解析几何》、《高等几何》、《微分几何导引》等讲义,深受学生的欢迎。他还热心参与南京大学数学系的图书资料建设工作,帮助开列期刊清单,使解放前因战乱残缺的重要期刊得以补齐。他作风正派,生活俭朴,十分关心年青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曾帮助设立李定文奖学金和李立聪奖教金,国内外有一批学者得到过他的指导和帮助,并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很好的成绩。他关心国家大事,为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和发展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黄正中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高等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的逝世是南京大学数学系的重大损失。对黄正中先生的逝世,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
南京大学黄正中先生治丧小组
2012年10月30日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hangzujin/p/421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