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其实写题目的时候犹豫了半天,到底该如何概括一下这一部分内容?既涉及到公共因特网,还有局域网的主要实现方式——以太网,还有路由,交换机,IP地址,MAC地址。。。总之,一切有关上网的主要的那一部分东西。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系列文章,能够给当今我们正在使用的这个世界范围内的网络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看看从一台主机发出去的分组信息,是如何在因特网中漫游并找到自己的最终归宿的,它到底都有哪些有趣的历险。
网络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把全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在家中就可以知晓其他地方发生的事,并与其他地方的人交流。但是“网络”是个非常宽泛的说法,事实上,目前绝大部分人正在使用的网络是所谓的“公共因特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信息孤岛,这些孤岛也是一个小型的网络,网络内的主机可以相互通信,但是这个孤岛并不和公共因特网通信,比如一些大型公司内部的专用网络,政府和军队出于保密的原因也使用专用网络但不和外界通信。
网络的本质其实就是好多电脑用一些电线连接起来,甚至只有两台电脑也可以组成一个网络,区别只是大小和规模罢了。当然,就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有的游戏参与的人越多越好玩,这种游戏就类似于公共因特网;还有一些游戏人越少越好玩,这就是那些专用网络。
但是网络的建设又不仅仅是用一根电线把两台电脑连起来那么简单,比如要是有三台电脑,那该怎么连才能让它们彼此都能相互通信呢?所以,网络中,除了电脑(以下称之为端系统)和电线(以下称之为链路)以外,还需要有一种专门的设备,用来把从各个端系统伸出来的线集合在一起,并使之相互通信,这就是局域网中常用的交换机或集线器,在因特网中则表现为路由器(这不是家中常见的TP-LINK)。我个人觉得,网络建设的核心就是摆弄好这些“中间设备”——路由器或交换机,而实际上,ISP(即因特网服务商)的主要投入就是购置这些设备以及铺设电线(或光缆)。用修路来做比喻的话,两个村庄本来不想连,但是有相连的需求,于是有人就铺路,铺路需要投资,但是路修好了就可以收买路钱;路(链路)太长了,就每隔不远修一个加油站;村庄太多了还要在岔路口设立指示牌(路由)。
但是,要想把全世界的端系统链接起来的话,需要的路由器数量就极其庞大了,这就不是一个公司或组织可以搞定的。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ISP来系统的管理这些路由器的,目前采用的办法是分层次管理,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处于最核心,它由一些彼此互联的路由器(组)构成,而这些路由器又分属于不同的的ISP,包括Sprint、AT&T、NTT等等,这些公司(以下称为第一层ISP)架设以及维护第一层的路由器,同时也收取“过路费”。这一层的路由器以及线路是要覆盖国际性区域的,被称为因特网主干。比如要使美国和中国的电脑联网,就需要某个公司在中国和美国各架设一台路由,这里也可以看出,网络拓扑和地理并不是对应的,网络拓扑中的核心实际上往往是跨国的、跨洋、跨大洲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处。
第二层的路由器具有地区或国家性覆盖规模,仅与少数的、附近的第一层路由器相连,而且这一层的路由器往往不是直接互相连接的,他们之间的通信要经过第一层路由器。比如,中国的第二层路由器只与在中国架设了路由器的第一层ISP相连,而有的第一层ISP在中国没有“设点”,那就不必与它直接相连;中国与美国的第二层路由器要通信则只能通过在这两个国家有业务的第一层ISP。
第三层一般就是直接向个人或公司出售服务那些底层ISP了(本地ISP等),它们向上连接一个或几个第二层的路由器(组),向下连接个人或公司的端系统。当然公司内部也可以架设自己的路由器,但仍然要划归与端系统。
但是也会有意外出现,比如地理上相近的第二层ISP可能会直接相连,从而绕过第一层ISP,然后就能节能一笔费用;有些大公司为了方便,愿意出更多的钱直接与第二层甚至第一层ISP相连;底层的ISP如果离得比较近也可能出于节省的考虑直接相接,从而绕过更高层的ISP。所以因特网的结构似乎又是混乱的,但总体来说,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路由器(组)有几十个,而底层的就有数以千计的了,这些路由器构成了因特网的核心;与核心相对的就是端系统了。
以上简要介绍了一下因特网的拓扑结构。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u012668018/article/details/4283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