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第 1 章 内核的基础层和应用层
1.1.1 内核中使用内存
简单说,内核提供了两个层次的内存分配接口。一个是从伙伴系统分配,另一个是从
slab 系统分配。伙伴系统是最底层的内存管理机制,提供页式的内存管理,而 slab 是伙伴系
统之上的内存管理,提供基于对象的内存管理。
从伙伴系统分配内存的调用是 alloc_pages,注意此时得到的是页面地址,如果要获得能
使用的内存地址,还需要用 page_address 调用来获得内存地址。
如果要直接获得内存地址,需要使用 __get_free_pages。__get_free_pages 其实封装了
alloc_pages 和 page_address 两个函数。
alloc_pages 申请的内存是以页为单元的,最少要一个页。如果只是申请一小块内存,一
个页就浪费了,而且内核中很多应用也希望一种对象化的内存管理,希望内存管理能自动地
构造和析构对象,这都很接近面向对象的思路了,这就是 slab 内存管理。
要从 slab 申请内存,需要创建一个 slab 对象,使用 kmem_cache_create 创建 slab 对象。
kmem_cache_create 可以提供对象的名字和大小、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等,然后通过 kmem_
cache_alloc 和 kmem_cache_free 来申请和释放内存。
内核中常用的 kmalloc 其实也是 slab 提供的对象管理,只不过内核已经构建了一些固定
大小的对象,用户通过 kmalloc 申请的时候,就使用了这些对象。
一个内核中创建 slab 对象的例子如代码清单 1-1 所示。
代码清单 1-1 创建 slab 对象
bh_cachep = kmem_cache_create("buffer_head",
sizeof(struct buffer_head), 0,
(SLAB_RECLAIM_ACCOUNT|SLAB_PANIC|SLAB_MEM_SPREAD),
init_buffer_head,
NULL);
创建一个 slab 对象时指定了 slab 对象的大小,用以下代码申请一个 slab 对象:
struct buffer_head *ret = kmem_cache_alloc(bh_cachep, gfp_?ags);
内核中还有一个内存分配调用:vmalloc。vmalloc 的作用是把物理地址不连续的内存页
面拼凑为逻辑地址连续的内存区间。
理解了以上几个函数调用之后,阅读内核代码的时候就可以清晰内核中对内存的使用
方式。
1.1.2 内核中的任务调度
内核中经常需要进行进程的调度。首先看一个例子,如代码清单 1-2 所示。
代码清单 1-2 使用 wait 的任务调度
#de?ne wait_event(wq, condition)
do {
if (condition)1.1 内核基础层提供的服务 ◆ 3
break;
__wait_event(wq, condition);
} while (0)
#de?ne __wait_event(wq, condition)
do {
DEFINE_WAIT(__wait);
for (;;) {
prepare_to_wait(&wq, &__wait, TASK_UNINTERRUPTIBLE);
if (condition)
break;
schedule();
}
?nish_wait(&wq, &__wait);
} while (0)
上文定义了一个 wait 结构,然后设置进程睡眠。如果有其他进程唤醒这个进程后,判断
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删除 wait 对象,否则进程继续睡眠。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例子,使用 wait_event 实现进程调度的实例在内核中很多,而且内核
中还实现了一系列函数,简单介绍如下。
?wait_event_timeout :和 wait_event 的区别是有时间限制,如果条件满足,进程恢复运
行,或者时间到达,进程同样恢复运行。
?wait_event_interruptible :和 wait_event 类似,不同之处是进程处于可中断的睡眠。而
wait_event 设置进程处于不可中断的睡眠。两者区别何在?可中断的睡眠进程可以接
收到信号,而不可中断的睡眠进程不能接收信号。
?wait_event_interruptible_timeout :和 wait_event_interruptible 相比,多个时间限制。在
规定的时间到达后,进程恢复运行。
?wait_event_interruptible_exclusive:和 wait_event_interruptible 区别是排他性的等待。
注意
何谓排他性的等待?有一些进程都在等待队列中,当唤醒的时候,内核是唤醒所有的进
程。如果进程设置了排他性等待的标志,唤醒所有非排他性的进程和一个排他性进程。
1.1.3 软中断和 tasklet
Linux 内核把对应中断的软件执行代码分拆成两部分。一部分代码和硬件关系紧密,这
部分代码必须关闭中断来执行,以免被后面触发的中断打断,影响代码的正确执行,这部分
代码放在中断上下文中执行。另一部分代码和硬件关系不紧密,可以打开中断执行,这部分
代码放在软中断上下文执行。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一种粗略、大概的划分。中断是计算机系统的宝贵资源,关
闭中断意味着系统不响应中断,这常常是代价高昂的。所以为了避免关闭中断的不利影响,4
◆ 第 1 章 内核的基础层和应用层
即使在中断上下文中,也有很多代码的执行是打开中断的。而在软中断上下文,甚至进程上
下文的内核代码中,有的时候也是需要关闭中断的。哪些地方需要关闭中断,而哪些地方又
可以打开中断,需要仔细地考虑,既要尽可能打开中断以防止关闭中断的不利影响,又要在
需要的时候关闭中断以避免出现错误。
Linux内核定义了几个默认的软中断,网络设备有自己的发送和接收软中断,块设备也有
自己的软中断。为了方便使用,内核还定义了一个tasklet软中断。tasklet是一种特殊的软中断,
同一时刻一个tasklet只能有一个CPU 执行,不同的tasklet可以在不同的CPU上执行。这和软
中断不同,软中断同一时刻可以在不同的CPU并行执行,因此软中断必须考虑重入的问题。
内核中很多地方使用了 tasklet。分析一个例子,代码如下所示:
DECLARE_TASKLET_DISABLED(hil_mlcs_tasklet, hil_mlcs_process, 0);
tasklet_schedule(&hil_mlcs_tasklet);
上面的例子首先定义了一个 tasklet,它的执行函数是 hil_mlcs_process。当程序中调用
tasklet_schedule,会把要执行的结构插入到一个 tasklet 链表,然后触发一个 tasklet 软中断。
每个 CPU 都有自己的 tasklet 链表,内核会根据情况确定在何时执行 tasklet。
可以看到,tasklet 使用起来很简单,本节只需要了解在内核如何使用即可。
1.1.4 工作队列
工作队列和 tasklet 相似,都是一种延缓执行的机制。不同之处是工作队列有自己的进程
上下文,所以工作队列可以睡眠,也可以被调度,而 tasklet 不可睡眠。代码清单 1-3 是工作
队列的例子。
代码清单 1-3 工作队列
INIT_WORK(&ioc->sas_persist_task,
mptsas_persist_clear_table,
(void *)ioc);
schedule_work(&ioc->sas_persist_task);
使用工作队列很简单,schedule_work 把用户定义的 work_struct 加入系统的队列中,并
唤醒系统线程去执行。那么是哪个系统线程执行用户的 work_struct 呢?实际上,内核初始化
的时候,就要创建一个工作队列 keventd_wq,同时为这个工作队列创建内核线程(默认是为
每个 CPU 创建一个内核线程)。
内核同时还提供了 create_workqueue 和 create_singlethread_workqueue 函数,这样用户可
以创建自己的工作队列和执行线程,而不用内核提供的工作队列。看内核的例子:
kblockd_workqueue = create_workqueue("kblockd");
int kblockd_schedule_work(struct work_struct *work){
return queue_work(kblockd_workqueue, work);
}
kblockd_workqueue 是内核通用块层提供的工作队列,需要由 kblockd_workqueue 执
行的工作就要调用 kblockd_schedule_work,其实就是调用 queue_work 把 work 插入到1.1 内核基础层提供的服务 ◆ 5
kblockd_workqueued 的任务链表。
create_singlethread_workqueue 和 create_workqueue 类似,不同之处是,像名字揭示的一
样,create_singlethread_workqueue 只创建一个内核线程,而不是为每个 CPU 创建一个内核
线程。
1.1.5 自旋锁
自旋锁用来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保护数据。如果内核发现数据未锁,就获取锁并运行;
如果数据被锁,就一直旋转(其实是一直反复执行一条指令)。之所以说自旋锁用在多处理器
环境,是因为在单处理器环境(非抢占式内核)下,自旋锁其实不起作用。在单处理器抢占
式内核的情况下,自旋锁起到禁止抢占的作用。
因为被自旋锁锁着的进程一直旋转,而不是睡眠,所以自旋锁可以用在中断等禁止睡眠
的场景。自旋锁的使用很简单,请参考下面的代码例子。
spin_lock(shost->host_lock);
shost->host_busy++;
spin_unlock(shost->host_lock);
1.1.6 内核信号量
内核信号量和自旋锁类似,作用也是保护数据。不同之处是,进程获取内核信号量的时
候,如果不能获取,则进程进入睡眠状态。参考代码如下:
down(&dev->sem);
up(&dev->sem);
内核信号量和自旋锁很容易混淆,所以列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内核信号量不能用在中断处理函数和 tasklet 等不可睡眠的场景。
?深层次的原因是 Linux 内核以进程为单位调度,如果在中断上下文睡眠,中断将不能
被正确处理。
?可睡眠的场景既可使用内核信号量,也可使用自旋锁。自旋锁通常用在轻量级的锁场
景。即锁的时间很短,马上就释放锁的场景。
1.1.7 原子变量
原子变量提供了一种原子的、不可中断的操作。如下所示:
atomic_t mapped;
内核提供了一系列的原子变量操作函数,如下所示。
?atomic_add:加一个整数到原子变量。
?atomic_sub:从原子变量减一个整数。
?atomic_set:设置原子变量的数值。
?atomic_read:读原子变量的数值。6
◆ 第 1 章 内核的基础层和应用层
1.2 内核基础层的数据结构
内核使用的数据结构有双向链表、hash 链表和单向链表,另外,红黑树和基树(radix 树)
也是内核使用的数据结构。实际上,这也是程序代码中通常使用的数据结构。
container是Linux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使用container能实现对象的封装。代码如下所示:
#de?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const typeof( ((type *)0)->member ) *__mptr = (ptr);
(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
这个方法巧妙地实现了通过结构的一个成员找到整个结构的地址。内核中大量使用了这
个方法。
1.2.1 双向链表
list 是双向链表的一个抽象,它定义在 /include/linux 目录下。首先看看 list 的结构定义:
struct list_head {
struct list_head *next, *prev;
};
list 库提供的 list_entry 使用了 container,通过 container 可以从 list 找到整个数据对象,
这样 list 就成为了一种通用的数据结构:
#de?ne 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内核定义了很多对 list 结构操作的内联函数和宏。
?LIST_HEAD:定义并初始化一个 list 链表。
?list_add_tail:加一个成员到链表尾。
?list_del:删除一个 list 成员。
?list_empty:检查链表是否为空。
?list_for_each:遍历链表。
?list_for_each_safe:遍历链表,和 list_for_each 的区别是可以删除遍历的成员。
?list_for_each_entry:遍历链表,通过 container 方法返回结构指针。
1.2.2 hash 链表
hash 链表和双向链表 list 很相似,它适用于 hash 表。看一下 hash 链表的头部定义 :
struct hlist_head {
struct hlist_node *?rst;
};
和通常的 list 比较,hlist 只有一个指针,这样就节省了一个指针的内存。如果 hash 表非
常庞大,每个 hash 表头节省一个指针,整个 hash 表节省的内存就很可观了。这就是内核中
专门定义 hash list 的原因。1.2 内核基础层的数据结构 ◆ 7
hash list 库提供的函数和 list 相似,具体如下。
?HLIST_HEAD:定义并初始化一个 hash list 链表头。
?hlist_add_head:加一个成员到 hash 链表头。
?hlist_del:删除一个 hash 链表成员。
?hlist_empty:检查 hash 链表是否为空。
?hlist_for_each:遍历 hash 链表。
?hlist_for_each_safe:遍历 hash 链表,和 hlist_for_each 的区别是可以删除遍历的成员。
?hlist_for_each_entry:遍历 hash 链表,通过 container 方法返回结构指针。
1.2.3 单向链表
内核中没有提供单向链表的定义。但实际上,有多个地方使用了单向链表的概念,看代
码清单 1-4 的例子。
代码清单 1-4 单向链表
for (i = 0, p -= n; i < n; i++, p++, index++) {
struct probe **s = &domain->probes[index % 255];
while (*s && (*s)->range < range)
s = &(*s)->next;
p->next = *s;
*s = p;
}
上面的例子是字符设备的 map 表,probe 结构其实就是单向链表。这种结构在内核中应
用很广泛。
1.2.4 红黑树
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树,代码位于 /lib/rbtree.c 文件。实际上,红黑树可以看做折
半查找。我们知道,排序的快速做法是取队列的中间值比较,然后在剩下的队列中再次取中
间值比较,迭代进行,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数据。红黑树中的“红黑”代表什么意思呢?红黑
的颜色处理是避免树的不平衡。举个例子,如果 1、2、3、4、5 五个数字依次插入一颗红黑
树,那么五个值都落在树的右侧,如果再将 6 插入这颗红黑树,要比较五次。为避免这种情
况,“红黑规则”就要将树旋转,树的根部要落在 3 这个节点,这样就避免了树的不平衡导
致的问题。
内核中的 I/O 调度算法和内存管理中都使用了红黑树。红黑树也有很多介绍的文章,读
者可以结合代码分析一下。
1.2.5 radix 树
内核提供了一个 radix 树库,代码在 /lib/radix-tree.c 文件。radix 树是一种空间换时间的
数据结构,通过空间的冗余减少了时间上的消耗。radix 树的形象图如图 1-1 所示。8
◆ 第 1 章 内核的基础层和应用层
图 1-1 radix 树的形象图
如图 1-1 所示,元素空间总数为 256,但元素个数不固定。如果用数组存储,好处是插
入查找只用一次操作,但是存储空间需要 256,这是不可思议的。如果用链表存储,存储
空间节省了,但是极限情况下查找元素的次数等于元素的个数。而采用一颗高度为 2 的基
树,第一级最多 16 个冗余成员,代表元素前四位的索引,第二级代表元素后四位的索引。
只要两级查找就可以找到特定的元素,而且只有少量的冗余数据。图中假设只有一个元素
10001000,那么只有树的第一级有元素,而且树的第二级只有 1000 这个节点有数据,其他
节点都不必分配空间。这样既可以快速定位查找,也减少了冗余数据。
radix 树很适合稀疏的数据,内核中文件的页缓存就采用了 radix 树。关于 radix 树的文
章很多,读者可以结合内核 radix 树的实现代码分析一下。
1.3 内核应用层
内核应用层是建立在基础层之上的功能性系统。在本书中,内核应用层指的是文件系
统、设备、驱动以及网络。内核代码虽然庞杂,但是核心的基础层并不庞大,主要是应用层
占据了大部分代码量。图 1-2 展示了内核各部分的代码量统计数据。
图 1-2 内核代码的统计数据1.4 从 Linux 内核源码结构纵览内核 ◆ 9
从图 1-2 可以计算得出,驱动、文件系统和网络占据了内核代码的绝大部分,而代表基
础层的 kernel 和内存管理实际上只有很少的代码量。Architectures 属于内核的基础层,它是
为适配不同的 CPU 结构提供了不同的代码,对某种 CPU 来说(如读者最关注的 x86CPU),
实际的代码量也大大减少了。
1.4 从 Linux 内核源码结构纵览内核
本节通过 Linux 内核源码的各个目录来分析内核代码的数量和阅读难度。如图 1-3 所示。
从图 1-3 可以发现,Architectures 的子目录是各个 CPU 架构的名字,为各种不同的 CPU
架构服务。虽然总体量很大,但是对读者关注的 x86 或者 ARM 来说,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图 1-4 展示了内核中 drivers 目录的分类。
drivers 目录分类为各种不同的设备驱动,而设备驱动虽然五花八门,但是它们的结构是
高度相似的,读者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阅读分析驱动代码。在理解设备驱动架构的基础上,这
个工作具有高度重复性,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驱动的精髓。
图 1-5 展示了内核中 fs 目录的分类。fs 目录分类为各种不同的文件系统。
图 1-3 内核中 Architectures
目录的分类
图 1-4 内核中 drivers 目录
的分类
图1-5 内核中fs目录的分类
Linux 为文件系统统一提供了一个 VFS 架构,各种文件系统都要按照这个架构来设计。10
◆ 第 1 章 内核的基础层和应用层
因此,各种不同的文件系统都具有重复的部分,读者不需要逐一分析所有的文件系统代码,
只选择几种文件系统重点阅读即可。
1.5 内核学习和应用的四个阶段
如何深入学习内核?或者更进一步,如果把内核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对工作产生
价值?
根据所有内核核心开发人员的观点,阅读代码、理解代码是最重要的步骤。对于操作系
统这种庞大复杂的基础软件来说,只学习操作系统教程之类的书籍,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应
用的目的。这是所有工程实践类学科的特点,“只在岸上学习是永远不可能掌握游泳技巧的”。
所以必须以代码为依托,以代码为依归。
其次,是如何选择代码的问题。内核代码非常庞大,如何在开始阶段选择代码,既能覆
盖主要方面,同时又不至于难度太高,是分析和学习的主要问题。本书把内核代码分为了基
础层和应用层,对基础层突出内核 API 的概念,在应用层的分析中,希望通过突出重点架构
和选择典型例子来加深理解。为了便于阅读,笔者将简单的代码注释直接加在代码清单里,
需要重点解释的部分,在正文加以说明。
学以致用,任何学习的坚实基础都不只是单纯的兴趣,而是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所以
检验学习效果,要看实际的应用,而不能只是单方面地阅读分析代码。实际的应用和学习过
程,笔者认为,可以粗略地分为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
结合中国当前的应用现状,起步阶段基本都是从驱动入手。这一阶段的表现是,实际做
过几个驱动,能够移植驱动到不同的系统平台,对驱动能够做一定的修改,能够裁剪内核,
以适应具体的需求;对 Linux 的 bootloader 能够根据需求做修改。根据笔者对国内现状的了
解和调查,大多数国内的内核应用停留在这个层面,大多数内核相关的工作也是在这个层面
进行。
(2)熟练阶段
对内核的一个或者几个部分比较熟悉,针对熟悉部分,可以进行深度的开发应用。比如
对设备驱动相关的总线、设备、中断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做深层次的开发。这一阶段的特点
是对内核的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时间积累增加对内核整体的把握。
(3)高级阶段
对整个内核的重要部分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全面性,即使要学
习内核某些新的重要特性,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重点。
(4)终极阶段
此阶段是 Linux 内核组维护人员所达到的水准,能做开创性的工作,具有重大的应用价
值。处于这个阶段的主要是欧美的资深开发人员(或者说是内核 hacker),国内达到这个水准
的技术人员非常少。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08243/p/423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