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OSI参考模型

时间:2015-01-25 22:19:18      阅读:24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式系统互联
诞生时间:20世纪70年代
开发机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参考模型出现的历史原因:
国际上希望不同厂商的产品可以互相通信.

特点:分层
层的定义:在通信过程中,功能上相似的逻辑分组

分层优势
1.降低开发难度与复杂程度
2.对应的产品开发可以实现模块化
3.层与层之间有个标准接口
4.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

1-4 低层, 5-7 高层
应用层 Application
  人机交互接口
表示层 Presentation
  1.对来自高层的数据进行相应格式的体现.
  2.压缩以及加密
会话层 Session
  对通信会话进行逻辑区分
传输层 transport
  1.端到端的通信
  2.流控制,数据纠错(通过重传实现).
网络层 network
  1.用于为数据转发寻找最佳路径
  2.定义逻辑地址(软件地址).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1.定义传输介质的访问方式, 定义了硬件地址
  2.负责把物理层的比特bit组合成字节byte,最终成帧frame
  3.可以实现数据错误校验 和 流控制(flow control)缓冲区,对发送方的数据做相应的调整
物理层 Physical
  定义数据在物质介质上传输的电平,电压标准。

封装
  数据从高层向低层进行处理时,在每一层加上相应层次的头部信息与尾部控制信息的过程.
解封装
  与封装相反

OSI参考模型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kaels/p/4248936.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