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医疗时鲜(Running)资讯(ZSSURE):谈谈“reMed,重构医疗生态”大会

时间:2015-02-01 10:50:52      阅读:25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移动医疗   可穿戴设备   医疗   互联网   

背景:

        帝都难得一遇的晴空万里,为一大早辗转多次参加中国传媒的“reMed——重构医疗生态”大会带来了好心情。正如会中大多数观众和主持人所调侃的,跟互联网和医疗毫无关联的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了一场让大家为之一振的互联网医疗盛会,每次听会总会有所收获,此次会议解决了之前心中的诸多疑惑,有肯定也有否定。

 

技术分享

        会议议程丰富,信息量大,深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时刻刻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提取出感兴趣的部分(ROI)。同样的样本数据库,提取结果却因人而异。作为传统医疗信息从业者,一直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互联网如何尝试颠覆医疗行业;作为传统的工科IT男,一直希望找到传统PC程序员与互联网码农的关系。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我相信互联网从业者和传统医疗信息从业者看重的必然不同,有人说互联网医疗强调的应该是互联网,也有人说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是医疗。这里就不掰扯孰重孰轻,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解读此次reMed大会的资讯。以下重点并不严格按照大会议程顺序:

 

(1)EHR与EMR的区别

 

        九安医疗的刘毅董事长谈起了企业创立iHealth品牌的过程,以及由传统医疗检测设备制造向互联网与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从2011年首次成功研发完成与iPad连接的智能血压计,开拓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个人健康管理新领域,用刘总的话来说就是完成了传统医疗行业向现代新兴产业的华丽转型。

        个人健康管理是时下最火热的概念,使得传统硬件制造商纷纷转型,例如九安医疗的iHealth。与此同时互联网大佬们也伺机而动,希望快速切入大健康领域,例如腾讯的糖大夫,京东乐心微信血压计和小米手环等等。对于智能血压/血样计、血糖仪、体重计,甚至包括吹嘘能够检测睡眠的智能手环而言,更多的时候是从保健(health+fitness)角度出发,通过7X24小时全天后监测生命体征参数来构建个人健康档案,即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而我们在看病时去医院进行的各项检查,诸如诊断报告、血常规化验、CT/B超/MRI/PET等放射影像,通过更清晰、更准确的获取身体器官的参数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这类信息更多的时候是从医疗(Medical)角度出发,我们称之为EMR,即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今天有幸近距离见到了丁香园的大boss李天天,医生出身的李总用ACID概括了他的演讲,ACID分别代表APP,Connected health,Iot,Doctor,涵盖了整个医疗产业。学医出身的李总自然坚信doctor是医疗的核心资源,互联网医疗的重心是医疗。李总在cHealth(Connected health)部分,对数据采集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时下火热的可穿戴设备(手环,手表)采集的数据,是玩具级别的,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各厂商都使用自己的标准,很难有效的持久保存”。这也就是上文我们介绍的EHR。李总认为有效的(meanningful)数据包括EMR,Lab/Device、Rx、Claims四种,这都可以归类为上面提到的EMR范畴。之前该系列博文曾经详细的讨论过电子病例(医疗时鲜(Running)资讯(ZSSURE):移动医疗不算事儿),从中可以看出病历是很复杂的,在移动医疗和可穿戴火热的情况下,大部分所谓以“患者”为中心建立的个人健康记录(EHR),其收集的信息很少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或者正如会议最后的“高端对话”中杏树林的运营官和春雨张锐所辩论的那样,无论EHR还是EMR,至少都是R(Record),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些都是数据样本。杏树林从医生角度解读,即使24小时实时监控的EHR数据具有临床价值,就目前国内医生培养体系来看,并未教授如何从这些数据来判别患者的身体状况,因此无法做出专业科学的诊断;而春雨张锐从应用角度出发,认为数据的精确性和临床价值与其所处的应用场景有关,应用场景不同对数据的精度要求也不同。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全天候体征数据使得信息量级有了一个提升,当下之所以要分的那么清楚可能源于传统医疗从业者对数字医疗的恐惧。

        EHR与EMR的争论,就像争论互联网医疗的重点是互联网还是医疗一样,“你用或不用,数据就在那里,不消不灭;你信或不信,精度就是如此,不增不减”。当互联网医疗或者说全数字化医疗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称所有的数据为EXR(Electronic X Record),或者称之为泛EHR,包括刚才提到的EHR和EMR。

 

(2)医院职能外化者与新医疗服务提供者


        简单介绍了EHR与EMR概念后,我们看一下两种数据获取途径。目前的EHR大多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的,而EMR主要是院内专业设备检测数据。如何才能让两类数据融合呢?春雨张总的PPT有这样一张(听动脉网的韬哥说张锐每次演讲的PPT都是自己亲自做的,在没挣得本尊同意的情况下就盗图了,深感惭愧)

技术分享

        可以简单的认为EHR是新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数据管理,而EMR是传统医院职能者的数据管理,互联网新介入者通过逐步深入颠覆,传统职能者通过外化,使得EHR与EMR逐渐融合,两者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趋同。

        上图中没有明显的看到传统设备厂商,也没有看到传统的医疗信息提供商。以张锐的性格来看,相信是他根本没有看中这两项。然而近期传统医疗信息服务行业有一条大新闻“阿里与金仕达卫宁的合作”,但是貌似没有上头条。一家是目前受资本和政府(工商总局^_^)关注的互联网巨无霸,一家是在目前医院信息领域主要的服务提供商。从技术角度来解读,两者的结合最直接的就是传统HIMS系统与互联网的接口对接;从整个医疗产业布局来看,是阿里布局大健康板块的具体落地,是互联网试图颠覆医疗的一大步,也是卫宁尝试转型互联网服务的一次主动尝试。强强联合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风暴:

        “在健康服务方面,双方共同促进慢性病和常见病院内院外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形成;在医疗服务方面,双方共同打造以医生多点执业和医院有效联动为代表的云医院建设;在医疗支付服务方面,双方整合支付平台和卫宁风控引擎,有效提升和拓展支付平台和卫宁风控在医疗卫生支付体系的价值和地位;在药品流通和监管方面,在支持阿里健康的药品电子监管服务基础上,共同探索电子处方的有效共享和市场应用;在基础环境建设方面,双方共同努力,促使各类医疗卫生服务应用系统部署到阿里云中,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从前几次的演讲来看,春雨医生可能并不感冒这些,从2011年创立开始,他们就致力于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帮助人们掌握健康、延缓衰老、治疗病痛。在“医”和“患”之间,并未与医院建立任何关联,而是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改变当今人们的就医习惯,打破目前医疗的现行体制。但是在收集调研传统医疗设备厂商转型时,我发现早在2014年10月份春雨就与国内口腔CBCT制造商美亚光电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牵手“春雨医生”美亚光电进军移动医疗)。双方希望将通过在资本、技术、数据、线上线下等层面的合作,美亚光电作为传统口腔CBCT制造商在向互联网医疗与大数据领域进行有益的探索,与此同时春雨医生也尝试深耕口腔专科领域、与线下口腔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在具体合作内容上,双方协议拟共同打造安徽省移动数字化分级诊疗平台,该平台涵盖健康教育、医疗分诊以及医院挂号等内容。另外,双方拟在安徽省移动数字化分级诊疗平台之上,着重发挥美亚光电在牙科领域的领先优势,拟打造领先的牙科远程诊疗平台,平台将涵盖牙科远程影像会诊及O2O导诊。

        但是近期试用了一下春雨APP却并未发现口腔专科的改变,并未看到春雨具体的融合,双方具体的合作落地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与其猜测是不是上市公司(美亚光电)又在给股东们讲故事,双方相互利用各取所需,我更愿意期待双方实质性的合作落地,期待合作的具体实施,持续关注ing。

 

(3)医联体与区域医疗

 

        互联网已经颠覆了诸多传统的行业,目前正在瞄准医疗。互联网与医院进行对接,自然需要搞清楚医院信息化体系结构,诸如HIS/LIS/RIS/PACS。对于诊前,诊中,诊后的各个环节,都在有人颠覆。诸如挂号网和春雨定位于诊前,主要是挂号和诊前咨询,这种如果希望切入医院自然要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挂号/叫号模块进行对接;对于诊中的颠覆更多的可能是流程的跟踪和管理,或者设备的升级(谷歌眼镜),这类更多对接的是LIS系统,将实验室各项检测设备的数据进行提取和挖掘;对于诊后管理和治疗随访,需要与his,ris和pacs对接,获取到电子病例和医学影像检查数据,以便更好地进行康复治疗。以目前来看各个环节终究需要与医院进行对接,从“信息孤岛”中提取和挖掘所需的数据。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传统医疗行业早就采用过互联网技术,90年代解放军总医院就实施了我国第一例远程视频会诊。当下医疗体制的自我改革,主推医联体和区域医疗,都需要依托互联网。当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并不能代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有他的技术特点和模式,但是真正的内涵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打破信息不对等来吸引用户而实现对传统行业的颠覆”。但医疗行业却略有不同,正如丁香园的李总所言,“医疗提供的永远是一种半强制式的服务”。在具体治疗时刻永远是医生掌握着主动权,这也正是丁香园一直在深耕医生领域的根源。

技术分享

 

        医联体和区域医疗,是传统医疗体系内的医院在新时代下做出的努力变革,医联体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在联合体内部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区域医疗更多的是有国家或地方政府牵头,连接规划区域内的各机构,包括医疗卫生机构、行政业务管理单位及各相关卫生机构。打造各机构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让区域内各信息化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建立全民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区域一卡通、双向转诊、一单通等协同服务,也能实现医疗、医保和新农合的整合。这是一种更大范围的医院职能外化,或者叫做医院职能拓展更贴切。

        互联网颠覆医疗,希望患者与医生、医院更平等,希望打破信息不对称,而医联体和区域医疗是从体制内爆发的“打破信息孤立和不对等”的自我革命。互联网的尝试颠覆无论成功与否,定会给医疗行业带来推动作用。医院行业也在做出自己的尝试,希望借助互联网模式来提升用户体验。两者相辅相成,无论未来健康服务业是互联网企业夺得天下,还是医院,整个医疗体制都会朝向更利于用户的方向发展。

        2014已悄然过去,2015新的挑战将继续,期待医疗行业的变革……

 

 

 

作者:zssure@163.com

时间:2015-02-01

医疗时鲜(Running)资讯(ZSSURE):谈谈“reMed,重构医疗生态”大会

标签:移动医疗   可穿戴设备   医疗   互联网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zssureqh/article/details/43370149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