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突然紧急要写个方案,要求也比较明确,写出应用服务模式,数据资源组织,以及系统功能组成和部署配置方案,10来页就行。手上也有些现成的材料,后面几点也很熟悉,10页自然不在话下,晚上花1,2个小时也就整出来了,唯独第一点应用服务模式,晚上写得时候就有点纠结,果然第二天被要求重写,重画一张图还是说太技术,又在公司总工的细细指导下,画了第三张图,才勉强通过。经过这么三个回合,自己仔细一思量,发现从业务和技术的角度去描述同一件事,描述的重点和方式确实是有区别的,在这里写下我的感受,希望对像我一样从技术转向业务的人有所帮助。
第一张图:我理解的应用服务模式就是怎么做完这件事。所以我在图里重点描述了不同的角色要做的事,事情之间如何衔接。
这张图提交后,对方的反馈是这是一个技术操作流程,服务模式根本没说清楚。
第二张图:按方案提交方的要求修改后,应用服务模式重点是从用户的角度去描述这件事的表现形式及受利方式。重点表达了将数据组织成两类服务,提供业务系统调用和用户查看两种应用方式,基本上是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把这件事说明白了。
这张图给我们总工看了后,他说还是太技术,第一不要画成分层,容易是技术架构的套路,第二不要使用方框这种图形,要使用形象的业务符号。
第三张图,站在用户认识角度上的应用服务模式,具体业务对象的关系和流程。
回头看三张图,对我自己来说,没有多大区别,他们描述的完全是同一件事,哪一张我都能完全的理解图中的意思。因为我了解这个事的业务背景和技术实现方式,如果换了一个人,一种角色,就不一定能有相同的理解,比如对项目组实施人员来说,只要第一张图就可以,他们可以明确了解自己要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哪些工作;而对项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人员而言,第二张和第三张图是完全一样,第二张图会更加简单、准确;而对最终的用户而言,他们没有专业的IT技术知识,也不关心这个技术实现,他们看到具象的业务符号则更容易理解,这就是从左到右的箭头为什么会比从上到下的的分层更好理解的原因。
当你刚开始做技术设计,可能还不需要关注这之中微妙的差别,但是如果你已经开始带项目,那你必须要懂得对不同的角色,用最适合的方式去表达一件事,并且将这种意识训练成习惯,这样才能保证最高效的沟通。
我经过反思之后,用一句话总结之前的三画失误,就是:“因为我懂,所以我不懂你为什么不懂”。所以我们要将自己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不仅自己要懂,还是知道别人为什么会不懂,这样才有可能把别人说懂。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comb_august/article/details/4367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