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着web2.0的兴起,使得产品设计越来越需要聚焦于人。做好对人的研究将有助于设计出好的产品。这篇文章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总结,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用户研究的方法
1、用户研究的目的
用户研究可帮助企业了解用户、定义自己的目标用户群分布情况;明确目标用户需求,并使其为产品设计提供客观依据与导向;使得通过研究后设计的产品能更好的让用户使用,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加强用户对产品的粘性与满意度。
2、用户研究的流程/方法
(1)前期用户调查(通过调研或访谈确定目标用户范围,并给出目标用户特征)
当我们做一个产品用户分析前,我们可通过调研方式找到我们的目标用户范围,例如,我们的目标用户是20-30岁之间、年收入在1500-2000元以内,男性居多的男学生和白领。这个用户范围可通过调研并根据统计学原理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来获得。如果有经费的话,可以让调研公司来做;如果没有足够经费,可以通过产品自身的搜索功能以及产品经理自身的经验总结出目标用的范围以及特征。
(2)情景实验(通过设计特定任务,定性的得出细分用户)
(3)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得出细分用户对于产品功能方面的定量的需求强度,以及潜在需求的定量强度)
“情景实验”和“问卷调查”,目的是对“前期用户调查”环节得出的目标用户范围进行分类,同时得到不同类型的用户对产品功能需求强度,和对潜在需求的需求强度。由于有问卷的出现,使得(2)(3)环节得出的结论一定是定量的。从经验上来看,凭借“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归纳出用户类型,并通过对同一问题的有相同答案的用户数进行统计得出用户对某一现有或潜在的需求强度。“情景实验”的结果往往是让产品设计者了解到用户的使用行为,有利于对现有产品设计进行改进。
(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顾名思义,那就是对调查得出的定性、定量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调研公司一般会采用SPSS工具进行分析,对于SPSS这个分析工具我不熟悉,所以就不瞎讲了。反正就是把数据导入SPSS软件,然后选择一套适合的数据分析模型,就可以输出分析结果。曾经我们做过一次调研,包含定性和定量的,价格不便宜,一共30W。
(5)建立用户模型
建立用户模型就是通过上述4各环节的结果给出我们目前的用户类型有哪些?他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样的?每一类型用户对于现有需求和潜在需求的需求强度是什么样子的?
产品经理一定要对自己产品的用户有很深入的了解,应该知道用户范围、类型、特征、使用行为、需求强度等。
二、用户研究如何进行/何时进行
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是所有类型的产品都适合做用户研究?在产品PCL发展的哪个阶段适合做产品研究?
个人理解,对于一个发展成熟期的产品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一定要做商业智能产品用户研究,成熟期阶段用户就会产生分类,适时的做用户研究有助于及时发现用户行为变化趋势、新的市场机会、盈利新模式等。对于导入/成长期的产品不必在用户研究上面投入太多的经历,产品初期还是以吸用户为主。举个例子,55bbs在产品形式上很简单,就是一个discuz论坛,里面有很多针对女性很有吸引力的打折信息,女人和女人针对服饰时尚在坛子里聊的乐开花,为论坛创造了很多的流量和广告商业价值。慢慢的,随着论坛的壮大以及原有用户的成长,论坛由原来的打折信息定位扩大为生活信息定位,里面不仅有打折板块、还有谈婚论嫁、旅游、美食。其实用户研究不是刻意的,当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论坛创始人通过帖子和站内信等方式与用户的交流就知道其需求变化了。可见用户研究是一个理念,而不是唯一的方法。
类似的例子还有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栏目,他们现在也遇到了竞争,像深圳卫视也推出了类似的交友节目,形式类似。所以建议湖南卫视进行用户研究,呵呵。我建议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栏目导演对参与者进行分类,即20-28岁年龄段的为一版,28-35岁年龄段的为一版。我发现好几次都是参与的女嘉宾30多岁,但来到《我们约会吧》栏目的男嘉宾都是25岁以下的。要注意80后的剩男剩女群体。
三、如何使用产品研究结果
当我们做了用户研究之后,发现由于我们的用户基数庞大,使得每一类型的用户数都很可观,同时我们的资源却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将如何分配我们的资源来支持业务发展,同时通过什么方法来取得业务发展与成本之间的平衡呢?我借用了“麦肯锡市场吸引力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数据统计得出,不同类型的典型目标用户对产品的贡献价值比例,其行为特征或需求是什么,我们的服务能力是否可以满足其需要,针对以上4项给出得分,依据重要度来满足其需求。
理想永远是理想,在现实的情况下,老板一般会要求所有的工作都要做,有的时候还会遇到不重要的事情要先做,要很快完成。所以说理论在现实情况下的可执行性是打折扣的,但这并不表明用户研究和工具模型是没有用处的。这些方法和工具将指导我们更有效的,更有条理地安排和完成对用户的研究分析工作。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ibfiner/p/429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