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血链球菌)S. sanguis

时间:2015-02-25 21:03:42      阅读:21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血链球菌是口腔正常菌群组份之一,随着牙齿的萌生早期定植牙面,通过植物血凝素样附着素,非植物血凝素样附着素与唾液中受体特异结合,粘附于获得性膜上·
中文学名
血链球菌
细菌界
描    述
口腔内的常驻菌
特    点
形成葡聚糖的能力

1简介编辑

血链球菌是口腔正常菌群组份之一,随着牙齿的萌生早期定植牙面,通过植物血凝素样附着素,非植物血凝素样附着素与唾液中受体特异结合,粘附于获得性膜上,以疏水作用维持其稳定,可与多种细菌发生聚集反应,在龈上,龈下菌斑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链球菌通过产生过氧化氢和血链素拮抗牙周病的可疑致病菌,是牙周主要有益菌。

2详细介绍编辑

血链球菌是早期定植在口腔内的细菌之一,也是口腔内的常驻菌。

发现

Carlsson(1971)第一次发现血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的共生关系,变形链球菌生长时需要对氨基苯甲酸(P—Aminobenzoic acid,pAB),但将它与血链球菌共同培养时,则不需要pAB。
血链球菌对动物有一定致龋力。Huxley(1973)在鼠体上的研究发现:血链菌对促进牙面窝沟龋的发生有较明显的作用,但其致龋力不如变形链球菌。Westergren、Emilson(1982)将从人体分离出的3种血链球菌植入鼠口腔内,却未发生龋病。
Holmberg、Hollander(1972)实验室研究发现:血链球菌与多种口腔细菌均存在对抗关系,如对变形链球菌、唾液链球菌(stoeptococcus oralis)、乳杆菌放线菌等。
Fujimura、Nakammura(1979)自血链球菌N2提取一种Mr为28×10 的细菌素,电泳呈均质态,对热不稳定,对内氏、伊氏放线菌有抑制力。
Shizukuishi等(1980)发现:血链球菌ATCC1055产生的岩藻糖酸能裂解唾液糖蛋白,也能裂解乳内的低聚糖而被细菌利用。
Kaufman等(1982)在人工龋模型中发现:血链球菌G9B与变形链球菌GS5均能在体外产生大量菌斑,但变形链球菌产生的胞外物质比血链球菌产生的多得多。
Robinovitch等(1986)在血链球菌上找到能与唾液凝 结素作用的受体是对热和酶都敏感的物质,等电点为pH 5.5,但不是蛋白质。Cowan、Taylor、Doyle(1987)研究证明:血链球菌的植凝素与唾液内的以涎酸为终端的三糖均具特异 性,Lamont等(1988)的研究证明不同血链球菌株与唾液的不同多肽结合。
Jenkinsem、Carier(1988)的研究表明:血链球菌的黏附决定于其胞壁蛋白质,并检验出这种蛋白质的Mr为(43~45)×10 。Rogers等(1988)报道血链球菌能利用含精氨酸的多肽物质产生黏附。
Caufield、Dasanayaka、Li等(2000)在母子对中将婴幼儿口腔内链球菌的定植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血链球菌在9月龄时分散地出现于口腔内,且与牙齿萌出有关。而且还发现随着变形链球菌定植于口腔后,血链球菌数量逐渐减少。 [1] 

研究

血链球菌也具有形成葡聚糖的能力。Kopec、Smith、Wender等(2001)的研究证明:血链球菌在糖溶液中产生的多糖主要是仅一1,6键连接,只有很少是仅一1,3键连接。

(血链球菌)S. sanguis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biopy/p/430005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