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是业务建模实践,以及建模工具EA初级使用过程日志。
先前写了些文档,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业务建模,但是条理性和规范性仍无法让人一目了然。春节期间当我再次读了《软件方法》前几章,产生了共鸣:误解随处都在,通过UML规范沟通环境,是辛勤汗水的教训。
按书中观点及回答问题如下:
业务建模:描述组织内部各系统(人肉系统、机械系统、电脑系统......)如何协作,使得组织可以为其他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新系统只不过是组织为了对外提供更好的服务,对自己的内部重新设计而购买的一个零件。组织引进一个软件系统,和招聘一名新员工没有本质区别。如果能学会通过业务建模去推导新系统的需求,而不是拍脑袋得出需求,假的“需求变更”会大大减少。
需求:聚焦于待开发系统的边界,详细描述系统要卖得出去必须具有的表现─功能和性能。这项技能的意义在于强迫我们从“卖”的角度思考哪些是涉众(Stakeholder)在意的、不能改变的契约,哪些不是,严防“做”污染“卖”。需求工作流的结果─需求规约是“卖”和“做”的衔接点。
组织要解决什么问题。
为组织提供流程管理、流程再造服务,为组织办公流程能力、执行力、工作效率提供管理支撑服务。
为了解决组织的问题,待开发系统应该提供什么功能和性能。
提供本地化、个性化BPM服务,提供快速开发流程支持(5个工作日以内)服务,通过流程(流程定义与流程实例)全面生命周期为组织提供管理创新支持服务。
本次实践的研究对象是办公管理的业务流程。
业务用例模型是说明业务预期功能的模型。作为一个核心输入模型,业务用例模型用于确定组织的各个角色和可交付工件。
图1
按办公管理的业务流程为研究对象,涉众利益者有办公管理人员、流程管理人员(是办公管理人员中的子集,是其中专业管理流程的人员)、流程开发者(运维人员)、系统建设者等,其中业务用例所关注的主要涉众是办公管理人员、流程管理人员、流程开发者,也就是业务执行者。
有箭头从执行者指向用例,也有箭头从用例指向执行者。前一种执行者称为用例的主执行者,后一种执行者称为用例的辅助执行者。
如图1所示,以及《易扩展的办公流程化管理核心模型(第1版)》所述,此图中的用例是组织业务建模用例,解答组织真实核心需求,并不是人们日常所见到的资费审批流程、人力请假流程...,而是能支撑快速开发流程及支持管理创新的流程管理能力平台。
需求及功能敬请见下篇文章。
Enterprise Architect 是基于UML 标准的,将高效建模和可视化,及设计融为一体的平台。它具有从思维导图,到业务需求,软件设计,直至部署的完全跟踪能力。
1.创建项目
通过模型向导,选择“Use Case”,其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图2
2.分包管理
在用例模型下,创建业务分组包(package)
图3
图4
结果如下:
图5
3.创建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
图6
图形类型选择用例“Use Case”。
1)首先确定研究用例对象的边界
图7
拖拽“Boundary”到用例图中,并进行定义,名字为“流程管理”。
图8
生成的边界如下图所示。
图9
2)添加业务执行者“Business Actor”
拖拽上图中的“Actor”到用例图中,命名为“办公人员”,并按下图设置为“Business Actor”。
图10
结果如下:
图11
3)添加用例
拖拽上图中的“Use Case”到用例图中。弹出如下图所示的用例定义窗口,输入用例名称为“申请”。
图12
生成如下所示图形。
图13
4)添加关联线
选择工具盒中的“Use Case Relationships”->“Associate”线,点击“办公人员”Actor并按住鼠标拖拽到“申请”用例中(出现关联虚影)再松开鼠标按键,
图14
图15
鼠标双击下图中关联线(实线),弹出关联线定义窗口。
图16
在弹出窗口中,通过选择定义关联线类型“Stereotype”来定义业务执行者与用例关联关系,此案例中选择了“Source->Destination”。
图17
图18
最终如图1所示的用例图。
参考及摘自:
《软件方法》UMLChina 潘加宇 2012.11
易扩展的办公流程化管理核心模型(第1版)肖永威 2015.1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xiaoyw71/article/details/4393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