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声明,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散户的愚昧见解,仅供参考。
国家能源局2014年风电产业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风电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981万千瓦,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目前,我国累计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经达到9637万千瓦,这一规模占全球风电装机总量的26%。
一是2014年全国风电弃风情况有所好转,全国平均弃风率为8%,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弃风率为近年来最低。
二是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2014年全国新增风电设备吊装容量2335万千瓦,同比增45%。其中中国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8%。同时,风电机组的可靠性指标也有所提升,设备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7%以上。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数据,2001 年至 2013 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4.08%,而同期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57.12%,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2013 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 16,100MW,占当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 45.4%,位居全球第一。
我国陆地面积约为 960 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包括岛屿)达 32,000 千米,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并具有巨大的风能发展潜力。
我国气象局在 2009 年公布了最新的离地面高度为 50 米的风能资源测量数据,其中达到三级以上风能资源陆上潜在开发量为 2,380GW(三级风能资源指风功率密度大于 300 瓦/平方米),达到四级以上风能资源陆上潜在开发量为 1,130GW(四级风能资源指风功率密度大于 400 瓦/平方米),而且 5 至 25 米水深线以内的近海区域三级以上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为 200GW。
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广泛,其中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陆也有个别风能丰富点。此外,近海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a)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丰富带:沿海及其岛屿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 10 千米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 200 瓦/平方米以上,风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
(b)北部地区风能丰富带:北部地区风能丰富带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近 200 千米宽的地带。风功率密度在200-300 瓦/平方米以上,有的可达 500 瓦/平方米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承德围场等。
(c)内陆风能丰富区:风功率密度一般在 100 瓦/平方米以下,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风能资源也较丰富。 (d)近海风能丰富区:东部沿海水深 5-20 米的海域面积辽阔,但受到航线、港口、养殖等海洋功能区划的限制,近海实际的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量远远小于陆上。不过在江苏、福建、山东和广东等地,近海风能资源丰富,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近海风电可以成为这些地区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清洁能源。
我国风能资源地理分布与现有电力负荷不匹配。沿海地区电力负荷大,但是风能资源丰富的陆地面积小;北部地区风能资源很丰富,电力负荷却较小,给风电的经济开发带来困难。由于大多数风能资源丰富区,远离电力负荷中心,电网建设薄弱,大规模开发需要电网延伸的支撑。
b. 风能资源的季节分布
我国风能资源的季节性很强,一般春、秋和冬季丰富,夏季贫乏,不过风能资源的季节分布恰好与水能资源互补。我国水能资源是夏季丰富,雨季在南方大致是 3-6 月或 4-7 月,因此,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水电冬春两季枯水期发电电力和电量的不足。
我国风电场建设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自 2003 年起,随着国家发改委首期风电特许权项目的招标,风电场建设进入规模化建设。特别是 2006 年开始,连续四年装机容量翻番,形成了爆发式的增长。
2010 年,我国除台湾省以外共新增风电机组12,904 台,新增装机容量达 18,928MW,2011 年新增装机容量 18,000MW,保持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第一的排名,2012 年新增装机容量 12,960MW,位列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第二位,2013 年新增装机容量 16,100 MW,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第一.2010 年底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为 44,733MW,全球累计装机容量排名由
2008 年的第 4 位、2009 年的第 2 位上升到第 1 位。
2014年,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且占全球风电装机总量的26%
本文仅用于表达本人经常错误的观点,不构成任何建议。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ffm83/article/details/4396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