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地址空间映射
这里要说的是Intel构架下的CPU地址空间布局,注意这里没有说是内存地址空间布局。
我们说的内存通常是指DRAM,DRAM相对于CPU也可以算是外部设备,CPU地址空间是CPU访问外部设备过程中的一个概念,CPU除了访问DRAM外还会访问许多其他的设备。可以粗略的认为CPU地址空间包含DRAM地址空间,但两者却是不同的概念。而且DRAM地址空间是由内存控制器直接访问的,由CPU间接访问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Intel CPU是32位的,也就是可以访问到4GB的地址空间,但是当时的DRAM通常也就是512MB到2GB之间,现在假设DRAM是1GB,那么就是3GB的地址空间是空的。在计算机里面,地址也是资源。这空的地址空间就用来访问外部设备IO所用,这部分被称为MMIO(Memory Mapped I/O)。MMIO的空间是很大的,它包含了PCI的配置空间(256MB或者更大),内置集成显存(256MB,或者更大),还有其他很多东西 。所以这部分的大小是不容忽视的。
现在的Intel CPU一般都是64位的,也就是可以访问到64GB。而DRAM也是越来越大,以至于DRAM加上MMIO的空间超出了4GB,而MMIO的空间是不能随意变更的。所以现在的做法就是将DRAM的一部分重映射到4GB以上的空间,下面就以DRAM有5GB为情况,做一个例子。请看下图
上图中左边是地址空间,右边是DRAM空间,其中红色的字体表示寄存器,可以在spec中找到该寄存器的说明,这几个寄存器决定了整个地址空间的大的格局。这里就简要说明一下。
TOLUD,指向32位地址,也就是4GB以内。它是一个分界线,在0-TOLUD之间为DRAM,TOLUD-4GB之间为MMIO空间。该值由BIOS指定。为了方便说明,假设TOLUD被指定为2GB。
TOM,目前还不明确,我猜想应该是指实际物理内存的大小,“the total amount of populated physical memory”,比如上图TOM为5GB。可在本机的BDFR(0,0,0,A0)验证。
REMAPBASE和REMAPLIMIT,也是36位,分别表示基址和上限地址。用于重映射DRAM中被MMIO遮住的一部分空间,有2GB。该图中将DRAM中遮住的部分重映射到TOM的上方,所以REMAPBASE为5GB,REMAPLIMIT为7GB-1。
TOUUD,36位地址,大小为REMAPLIMIT+1的位置,比如上图TOUUD应该在7GB的位置,可以和TOLUD做对比理解,TOLUD是4GB以内DRAM与MMIO的分界线,TOUUD可以理解为4GB-64GB之间DRAM与MMIO的分界线。
以上是假设DRAM超出4GB的情况,假如DRAM只有3GB,而TOLUD指定为2GB呢?也就是2GB-3GB的DRAM被遮住。这时也是通过REMAPBASE和REMAPLIMIT将之重定向到4GB的上方。再假设DRAM只有2GB,TOLUD为2GB呢?这时就不存在重映射。 REMAPLIMIT小于REMAPBASE时(通常REMAPLIMIT为0),表示不使用重映射。
关于4GB以上的空间是如何访问的,请查看该网页说明:
http://en.wikipedia.org/wiki/Physical_Address_Extension
二、地址空间布局
这里着重说明4GB以下的地址空间的布局情况。下面是我用visio画的布局图,其实也就是将spec里说明的布局情况全部综合到一张图上,这也是前段时间总结出来的核心部分。
同样的图中红色字体部分为寄存器,这些寄存器与地址空间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寄存器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spec。比如说“Egress Port Registers”这个4KB的窗口,会根据EPBAR的设置被放置到MMIO的任意一个DMI Interface的位置,但让该窗口不能与其他任何窗口重叠。
另外我也将我所了解的情况说明一下。
1.先看TOLUD-4GB的位置,可以看到有几处都是DMI Interface(Subtractive Decode)。DMI是南桥与北桥的接口,访问DMI,也就是访问南桥。
另外要解释的是Substactive decode,在计算机中地址译码有三种形式,当主设备通过指定地址访问总线上的从设备,一个是Positive decode,有从设备解码后发现是访问自己的,于是它就会响应,否则就没有从设备响应;一个是Negative decode,从设备收到该地址经解码后发现不属于自己的地址范围,从设备就转发出去;一个是Subtractive decode,在4个时钟周期内没有从设备响应,该地址就会发送到扩展的总线上面解码。
引自:http://www.microsoft.com/whdc/system/bus/pci/default.mspx
DMI Interface(Subtractive Decode)的意思就是CPU发送一地址先到北桥上解码,如果该地址没有北桥上的设备占用,那么就用该地址就会被传送到南桥上解码,,也就是访问南桥上的设备。可以假想为一开始4GB空间都是DMI Interface(Subtractive Decode),然后0-TOLUD被DRAM声明占用,TOLUD-4GB也纷纷被各种设备占用,于是就剩下了支离破碎的几个DMI Interface。(目前看上去这样理解是通顺的,但我希望它也是正确的)。
2.再来说明一下High BIOS。BIOS固件地址分三段,这里的High BIOS,后面的System BIOS,还有后面的Extended System BIOS。spec中已经说明,计算机启动后一开始执行的指令就在High BIOS中。然而High BIOS在4GB的位置,计算机reset后进入的是实模式。Intel构架下一开始段地址隐藏的高位部分全部为1,所以尽管第一条指令的逻辑地址是F000:FFF0,但访问的物理地址是FFFF_FFF0,这个地址比4G少16字节,因此,BIOS一般在此处只放置一条跳转指令,远跳转或近跳转,在EFI BIOS中,正是通过一条近跳转让BIOS不用进入实模式,直接建立描述符表,最终进入Flat Mode(属于保护模式)。关键的地方在于地址空间中640KB-1MB(PAM0-PAM6)之间是可编程的,可以指定为只读、只写、读写、禁用,这些都是针对DRAM的。开机之后这段空间是被禁用的,而DRAM是北桥的设备,禁用DRAM,那么这段地址空间就是发送到南桥去解码(对照上面关于DMI Interface的说明来解释),结果就解码到了High BIOS对应的固件上面。所以终究还是在High BIOS中执行指令。
可以用RW验证将PAM0(PCI 0/0/0 90H)的bit[5:4]设置为00,那么就发现, 0F0000-0FFFFF之间的数据与FFFF_0000-FFFF_FFFF之间的数据竟然是一样的。也证明在DRAM禁用的情况下,两部分地址是被解码到同一个地方的。
假如PAM0被设为只读或者读写,则读取的是DRAM上的信息,数据内容是System Bios。为什么System Bios明明在固件中却跑到DRAM中来呢?shadow的时候,只是北桥在负责地址decode,把这段地址指向了rom而不是把rom里面的数据copy到了DRAM里面。这是概念上的问题。实际上,BIOS在做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把rom里面的数据copy到低端内存,(0~640K)中的某一个或者两个段里面,然后再解压缩出来的数据分别放到对应的segment里面去。比如E000,F000等。然后再把整个map关掉。让地址decode的时候对应的是实际的DRAM而不是ROM了。
3.接着说一下PCI配置空间。可以看到它的基址是由PCIEXBAR决定的,用RW软件验证PCI数据可以用Memory的方式看到。各个PCI的地址空间可以用这个式子计算:PCI Express Base Address + Bus Number x 1 MB +Device Number x 32 kB + Function Number x4 kB。打一个比方,我的电脑的PCIEXBAR中看到基址为F400_0000,当我要访问bus(0)device(1F)function(3)时,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地址为F40F_B000,于是从PCI 0/1F/3中看到的数据与从Memory的F40F_B000位置看到的数据是一样的。注意查看的时候要将PCIEXBAR的bit0置1。
PCIEXBAR—PCI Express Register Range Base Address
B/D/F/Type: 0/0/0/PCI
Address Offset: 60-67h
Default Value: 00000000E0000000h
Access: RO, R/W/L, R/W/L/K
Size: 64 bits
4.要说明的大概就这些,其他的各种地址窗口的作用、地址空间的位置,都可以在spec中很轻易地找到。而且图中也标注了各个区间有关的寄存器。
原文链接:
http://www.biosren.com/viewthread.php?tid=3200&extra=&ordertype=1&page=1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anan-huang/p/430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