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泳装
泳装是面料最少的衣服了(这么说有点绝对,据说情趣内衣面料可能更少、更稀)。那么泳装哪里有什么混搭呢?与泳装的混搭就是人体了。
衣服有保护人体的功能,帮助人体御寒保暖,防晒、防御又防风,在热带,原始社会,以衣服遮体还有种预防部落内近亲结婚的问题。衣服还有美观装饰的作用,可以让长相普通的女孩子,在好衣服的装饰下显得更美丽。
但衣服这种美观的功能,有一种负面效果,那就是掩饰了自身的人体缺陷,甚至长期采用衣物,让身体本有的厚皮毛,逐渐退去,变成了幼嫩的肌肤,幼嫩到太阳晒晒都会灼伤,爬爬树皮肤就会被划破。实际上在衣物的帮助下,人体更娇弱了。当然,人类的进化,不可能让我们再指望长出一身的毛来养跳搔。我们是在追求一个健美的身体。我们追求健美的人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人体充分的暴露出来,先让自己和旁观者(比如健美教练们)充分的看到身体的缺点,才能有的放矢的锻炼自己的肌肉,而锻炼的方法,则是可以物尽其用,说难听点,不择手段。而且长肌肉这种事情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放到企业侧,用最无趣的语言表述,那就是先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己哪块肌肉还不够见状),然后改正之。但问题是企业和人一样,说的容易做着难。女生们天天喊着减肥,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少吃零食多运动的任何迹象。而且几乎每个人(抑郁症患者除外)都有种自我美化与肯定的心理作用,越照镜子越觉得自己好看,俗称“臭美”。既然,一直觉得自己很“美”,而且一直没有决心和动力持之以恒的行动来健美,那怎么办呢?
华为是怎么做的呢?
天天参加选美比赛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实际上就是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别光照镜子,把自己的方方面面跟自己的对手比一比。自己那块肌肉还不够结实有力,自然就看出来了。华为选的对手,很多时候都会让人觉得有点“自不量力”(在内部也经常有人这样抱怨)。比如华为每做一款新产品,还没上市或者刚上市,就瞄准业界第一名进行竞争。这种做法跟很多国内企业不同。当然,上来就和业界老大PK,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是免不了了。不过还好,只要没被干掉或者自己没有决心放弃,屡败屡战的劲头儿倒是很充足的。笔者参与过一些目标性的工作,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大家似乎都知道目标达不成,但谁也不会说放弃,似乎觉得谁先说出来都会比较掉价一样,一起死扛到最后。这种“打死也不说(放弃)”的做法,对公司成长还是很有帮助的,经常挨揍,抗击打能力也就强了,就跟拳击比赛中被对手击中几拳一样,只要不被击倒,就无关大局,因为最终以点数取胜。
在外部没有特别直接的对手的情况下,在华为内部也会有很多内部的竞争,比如两个产品线做相似功能的两个产品,这是经常的事情。两个相似功能产品的最终命运往往是合并,谁合并谁,那就看谁做得更好了。
人家是几年选美一次,华为是天天参加比赛,因为商场如战场,战事没有终止的时候。
备注:华为的选美可不是某些企业喜欢在内部拉真人美女秀的选美哈,华为从没这种真人选美活动,连年终晚会笔者也未见过此类活动(这两年,华为连年终晚会都没有了,被颁奖大会取代了)。
花钱买魏征
一般企业都喜欢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员工踊跃的为企业提出批评意见,但实际上企业领导听到的往往是一片拍马屁的声音(时髦词汇叫“跪舔”声)。真的有员工“争鸣”了,等待他的往往由百家争鸣变成“引蛇出洞”和“秋后算账”了。
华为也免不了这个俗。因为华为也是人组成的,华为人并不比其他企业的人情操高哪里去。
人性本就如此,没必要非要给自己立个贞操牌坊(当然人性险恶不代表所有人都险恶,不排除生性耿直,敢于直谏的大有人在,比如本文的读者,哈哈哈哈,笔者真不要脸)。
那怎么办呢?华为的做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请顾问,一个是在公司内部成立蓝军。他们的共同任务就是给公司挑刺。那怕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挑不出骨头就不给钱。屁股决定脑袋(这也是经常在华为内部被提及的话)。即使不排除在蓝军内部依然有溜须拍马的现象,但蓝军整体对公司的输出必须是有价值的,他们的评价体系就是批评和攻击是否能够击到公司和红军(正规局)领导的痛处,不痛不给钱(没有好的考评),越痛钱越多。
华为蓝军有个叫老孟的,三天两头在公司内部办公WEB主页上发表批评文章,为所有人传阅。公司外部如有人批评华为,这种免费大餐当然也乐之不得,毕竟天天看老孟风格的文章也比较单调。2014年任老板曾经针对是否拥抱互联网有个讲话,传出后,外部批评声一片,而比较著名的批评文章被置顶到心声社区的首页,而转贴人也是公司的高层领导。这种批评登报的现象在华为不是首例。在对外的华为人报、对内的管理优化报,此类批评更多,心声社区里,歌功颂德的文章,即使有也被跟帖的一片骂声和挖苦声掩盖掉。
中国很多本土企业对咨询很不屑,很多咨询都是被要求免费的(即使他们心里很清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华为每年支付给咨询顾问的费用都是至少几亿美金。因为这些咨询顾问不仅帮助公司发现问题,而且还帮助解决问题。
自省
华为内外部刊物和相关书籍中经常提到“自我批评”,而且把自我批评放到极高的公司文化位置上。但笔者不觉得持“自我批评”即具备深刻“自省”特质的人在华为内部是普遍现象,但在某些关键点,即关键人物,是具备自省能力的,为大家所熟知的当然是任老板。笔者觉得,这种具备自省特质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如果一个组织能够有意识的在关键岗位,安排具有自省特质的人来担任,对公司的稳健和长远发展非常有助益。华为在一致倾向于建设这样的领导组织,特别是高层领导组织。
跑,长长的跑
这是笔者毕业刚参加工作时(不是华为),一位一起入职同事自我介绍谈自己爱好时说的,他喜欢跑步,长长的跑。之所以让笔者印象如此之深,就是笔者觉得跑步,特别是长跑是个极其劳苦和枯燥的事情,唯一觉得长跑之美的只有阿甘正传里的镜头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那位同事英年早逝了,但不是因为跑步,而是春节串亲戚喝酒过量,非常可惜的一位好兄弟)。毕竟跑步和散步不一样,跑步是无心观景的。笔者初中年代,最讨厌的就是跑步了,身体很差,也不会呼吸的节奏,跑到终点天晕地陷眼前发黑,跑步考试也不及格(所有体育科目都不及格)。到了高中,和一帮高中同学一起,坚持每天早上绕操场跑4圈,风雪无阻,身体从此很少生命,体育成绩也都及格了。但说兴趣,根本提不上,更多的是习惯,但到大学就又荒废了。
当发现自己肌肉缺陷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锻炼了,而且是如长跑这样的长期锻炼。华为在不停地发现缺陷和纠正缺陷,20多年始终如此。这种变化,跟长跑锻炼一样,在内部表现在不断的变动和调整,包括组织结构、公司流程、制度、人事等等,实在没得调,就经常部门搬家换工作地点,总之对于普通员工的感受不能说是舒适,对新员工更多的感觉是折腾(似乎联想公司也用这个词汇和类似方式)。对老员工可能更多的是麻木,中性点的词是习以为常了。
笔者完全不清楚最高领导,或高层领导们对这种变动的感受,可能他们也习以为常了,说不上舒适,也说不上痛苦,只能体会到结果,即公司保持健康的躯体。华为有专门的一个负责流程变革的组织部门,常设在流程与IT部,以将这些变革常态化。不清楚是不是和政府部门发改委的角色是否类似,至少名字类似,但不具备发改委那种价格垄断权力。
预防变速跑
长跑基本处于匀速,以让身体适应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变速跑是体育锻炼中的一个科目,笔者尝试过,非常累,心脏压力很大,且无法坚持下去。在企业组织内部也是一样,对应的华为是“革命”式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被极力避免,而改良式的“变革”却被提倡。这种模式,在某些领域,会让人觉得华为动作很慢,外部的感觉是华为丧失了很多市场机会,比如:房地产,互联网、融资上市等等机会。笔者觉得这些机会,并不是不诱人,而是公司如果为了这些机会进行革命式转型,恐怕机会不仅没抓到,还会有导致公司陷入混乱乃至崩溃的风险。
但预防变速跑,并不代表不具备变速跑的能力。长跑运动员虽然跟短跑运动员在速度上没得比,但是长跑运动员跟从不运动或很少运动的非运动员相比,哪怕比赛的是短跑科目可能都有优势。华为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变速跑的先例。当跑步解决不了健美的问题时,动个整形手术,也是一个选择,整形手术当然也不能天天动,而且风险更大,比如小苹果。
综合总结
跑步是锻炼肌肉消耗脂肪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模式。一个健美者是全方位发展的。所以在本文,只是借助跑步来比喻华为修正缺陷的历程,而不代表其唯一的方式。
华为通过将发现自身缺陷与修正自身缺陷常态化,来使自己保持健康以及健美的状态。当然健美的肌肉,不仅是用来给别人看的,更多的是能抓到更多的猎物,吃到更多的食物。
---------本期结束----
下期预告:《跨界杂谈》华为印象之混搭儿(八)美人痣与小酒窝
下下期预告:《跨界杂谈》华为印象之混搭儿(九)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这个下期预告可能会失效,有工作太忙的原因,也有个人思考不成熟的原因。自己本来觉得至少需要再看几本书来辅助思考,现在有点等不及了,只能动笔。如果不能续写,中间笔者尽量穿插着写一些其他话题的微短文。供大家娱乐。
------------------------------
关于《跨界杂谈》
这是一本正在边撰写,边连载的书,来自于延续《日子》《月子》《伺候月子》的灵感,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可能与个人工作、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开阔视野与交流思想的书。通过连载,一方面看看读者是否感兴趣,另一方面,希望根据读者反馈进行不断的优化。甚至可以把读者的神回复,给出建议读者的名字纳入到书的章节中。通过互动不断完善。预计2015年6月份第一版截稿,争取9月份出版。争取此书超过《月子》成为厕所必备神器。
相关微信公众号:雷震子、跨界杂谈
关于雷震子:
《跨界杂谈》作者。对历史、人生、企业经营与发展、商业模式、心理学、IT等均感兴趣。人已奔四,事业无成,却牢骚满腹,想一吐为快,但不会像怨妇一样抱怨世事,而是希望和感兴趣的读者分享这四十年成长中的见闻与心得,希望对读者有所价值(至少能打发下无聊时光)。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cloud_architect/article/details/4402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