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创新与模仿

时间:2015-03-03 23:27:24      阅读:18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你看,你的说法正是我已经提到的一种 [ 冷酷的哲学 ] 于:2010-05-30 12:42:22 复:2930543 

那就是“凡是中国人能做的,都不是高科技”。

通讯设备是高科技吗?原来中国人不会做的时候就是,现在中国人会做了,于是就不是高科技了。只有芯片是高科技,既然通讯设备里面的芯片中国人不会做,那会做通讯设备也就啥也不算了。这种观点固然在积极进取方面有积极意义,但是我觉得要以此来说明中国产业没啥希望,就有点过头了。

 

目前虽然通信有中 华两大公司做的不错,但核心的部分<芯片>还是在外国人手里,我们不过是用较低的人力成本在差异化开发和性价比上有一些优势。现在NSN和爱立信也开始走降低成本的道路,对 中 华的冲击很大,短期内我们还看不见中 华成为真正的num.1。

 

从你这一段话我可以看出,你并没有认真看我的主帖。我想我的主帖对于成本、利润、研发的关系,以及中国的追赶策略讲得已经够清楚的了。你所看到的这个现象,正是中国追赶进程的表象之一。这个现象会给发达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我觉得我已经说过了。从你的标题我还体会到,你把我说的追赶理解为一种静态的追赶,仿佛发达国家不前进了一样。我觉得你实在没有看清我的意思。

你反对短平快,那好,你有更好的办法吗?深入研究听起来很棒,但这到底能给中国带来多少益处呢?能为农民工加工资么?

我的看法与你恰恰相反。“短平快”就是目前的最佳选择。按照人的本性,如果深入研究赚头更多,你觉得会没有人去做?如果深入研究其实赚头没那么多,那为什么要中国人放弃更有益处的劳动?

我觉得没有必要盲目崇拜所谓“深入研究”。产业本来就是金字塔形的。底座还没堆完,就想要往高处发展,不过是吃力不讨好。公司该投入研发的时候就会投入研发。中国人又不是傻子。你指望现在中国公司就违反商业规律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你觉得他们能收回成本吗?你这种模式怎么能持续发展?

一个落后国家的企业的发展,总是一开始不停的模仿,直到积累足够,已经无人可以模仿的时候才开始研发。这种模式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早早就开始研发,你拼不过那些产业先行者,你自行研发的产品就是没有人家的好,也就卖不出人家的价格,那你的研发成本怎么收回?你的企业怎么发展?中国的产业又怎么发展?

一心想要伟大光荣正确的“深入研究”,却完全脱离了实际的商业环境和产业形势,以这种心态看待中国的产业发展,我觉得只能得到错误的印象。

参考: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30565
-------------------------------------------------------------------------------------------

的确,发达国家总能找到一些稀奇古怪的行业进行发展,实现“领先”。但是这些领域的领先是否能支撑起发达国家的发达状态呢?生物也好、航天也好,就业人口能有多少?能像IT一样支撑起庞大人口的高收入吗?这个重要的问题,恐怕您从来没有考虑过吧。之所以很多人把IT业的崛起视为一次工业革命,是因为IT业几乎对已有的所有产业都会造成冲击、改良、提升。农业、建筑、电子、机械、商业、金融,全都被IT改变了。实现IT方面的领先,可以使一个国家在各个工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生物、航天做不到。所以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再领先也是没有多少意义的。IT一旦被追上,发达国家差不多就完蛋了。除非……

除非发生下一次工业革命。也就是说,产生出来一个新的成果,能够对很多现有产业产生影响。如果发达国家能在此时保证先机,就能把发展中国家继续抛在后面。这个问题我在主帖里已经讲到了。中国是不惧怕下一次工业革命的。事实上,中国十分期待下一次工业革命。

中国固然科研实力并不能与美国相比,但一旦下一次工业革命的苗头出来,中国可以保证投入除了美国之外无人可比的人力和物力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所以面对可能的下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比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优势。

所以,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足为虑。

我在一个回帖里已经批驳过这种观点了。所谓“别人已经放弃了这些领域转而投向别的领域了”其实是“别人已经被中国逼迫而不得不放弃了这些领域转而投向别的领域了”。

发达国家赖以维持发达生活水准的,是一些别人会的不多的产业,正因为会的人不多,才能卖出很高的价格,才能维持自身的高生活水准。中国的进入,使很多产业卖出了白菜价,发达国家做这些工作已经维持不了发达的生活水准了,而不得不退出。

然而,推出以后又该往何处去?世界产业的格局就这么大,不进行下一次工业革命就无法迅速扩张,那么发达国家因退出某些产业而多出来的失业人口又该往何处去?又该从哪里赚回维持发达生活水准的工资?您只是随意的画出一副“发达国家总会发展出新的行业”的大饼,而遗憾的是,发达国家并没有您这样乐观。

事实上,正如上一部分我所提到的,第一,新兴产业的生成,尤其是支柱型新兴产业的生成,是很缓慢的,甚至必须依靠新的工业革命;第二,中国并不惧怕、甚至欢迎新的工业革命。

再考虑到中国科技发展方面强有力的后发优势,可以预见中小型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方面难以与中国匹敌。

 

从来就不存在“中国”什么时候才开始研发。是模仿还是研发,这是各个产业、各个公司自己的决策。你要告诉我说中国现在没有在搞研发,那敢情华为、奇瑞雇的那些所谓研发人员是吃干饭的?

哦,你觉得中兴华为没有研发?那也好,现在还没开始搞研发,外国公司都已经不得不降价了,甚至丧失大量订单。这不正是说明这条追赶道路的有效性吗?

 

协议是别人的,芯片是别人的,开发工具是别人的,回流炉是别人的,这样也叫研发?

 

这么说吧,硅谷大量的公司都是这个样子,你大可以问问美国人这些公司算不算在搞研发。

 

在企业能够保持利润的前提下,我为什么要继续研发,研发远远比跟进风险大得多,成本高得多,用已经有的东西来实现自己的利润多好啊?我为什么要研发?

 

这就是企业的一般规律。按照您理想中的模式进行操作的企业,只有倒闭一条路。

 

人是懒惰的,公司也是,国家也是,用惯了别人的东西,自己造多累啊!

 

显然您并不认为实现别人已经实现过的东西叫研发。按您的逻辑,看起来中国人搞核武器、搞核潜艇、搞飞机设计也根本就不是研发。我只能说,您对研发的看法非常非常奇怪。

按照你的思路,既然中国一直在模仿,模仿了歼6又模仿奸7,模仿了歼7又模仿奸8,那肯定是惰性了,以后自己设计飞机肯定是不可能的。是吗?看起来现实不是这样啊。

所以您这种人有惰性、公司有惰性、国家有惰性的论调是不成立的。

该模仿的时候就模仿,该创新的时候就创新。中国公司那么多,这家公司不创新还有别的呢。该创新的时候,就说明创新的收益会更大,那必然就会有公司出来创新。

 

从80年代初期,我们就是一号机引进,二号机仿制,三号机自制,问题是我们的差距在加大,不是在缩小。这已经说明 跟进 路线的错误,只有国家牵头重点攻坚才能够在点上突破,进而形成优势。但是现在政府的重点在哪里?经济,金融。没有了科技和装备的支撑,和老美一样比经济,不亚于和龙王爷都宝。

 

您看问题还是非常片面。

思路正确不代表一定成功。80年代追赶战略的无效,更多的是因为投入的人力、资金不够多,科研人员的教育水平不够高。连个大学生都金贵无比的年代,还向谈追赶,不觉得太奢侈了吗?

高铁现在一样是搞这种思路。现在搞出来的运营时速已经是发达国家没有实现过的了。那么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于现在有人了、有钱了。

好啊,您不赞同“一号机引进,二号机仿制,三号机自制”的思路,那么您的思路是什么?“一号机自制,二号机自制,三号机自制”?貌似这种闭门造车的路线历史上早就遭遇了惨痛的失败。楼上那位还懂得科技有“传承”的说法,到了您这里就想白手起家,追赶发达国家?您觉得您这看法现实吗?

科技从哪里来?自己没有就先模仿,等到创新能够提供的发展速度高于模仿的时候,才该开始创新。如果你创新的速度还没有去模仿来得快,那你根本就是在浪费资金、人力和时间。

创新不是说几个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就出来的。创新要求极大量的资金、人力、时间投入。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就妄谈创新,是不现实的。中国为什么现在科技发展比80、90年代快?还不是有人了有钱了?没有洗碗洗盘子得来的钱,拿什么念书?

国家组织进行攻关的确是中国必经的一条路,可并不是随便一个项目就该让国家组织攻关。如果说为了保证国防安全,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为了实现一个商业盈利的产品,这就是不现实的。从项目组织和目标上就不现实。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在芯片业上看得比较清楚了。

在不具备自行研发条件的时候,排斥模仿,强行要求自行科研,这根本就是揠苗助长。对国家和人民都没有好处。

参考: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31814

创新与模仿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indumars/p/431202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