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孩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成长经历

时间:2015-03-04 18:41:57      阅读:43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近来由于闲得无事,总想写点什么,又欣喜孩子被华师一附中提前录取,于是就有个想法,把孩子的这九年来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回忆回忆,如果再能有一篇比较系统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我想会对论坛里的家长(我觉得经常能来论坛的家长应该算是比较有心而且想把孩子培养好的家长)有所帮助的。

    原本想把帖子发在中学区,但后来想,应该发在低年级区作用更大,原因就是我觉得孩子的教育要从刚上小学的时候抓起,这样孩子的成长一路才能更顺利。

 

    小学跨区择校:孩子上哪所小学我们还是认真考虑和商量了一下的,先有个亲戚的孩子上的光华路小学,听他们说,数学一直是光华路小学的传统优势项目,而且成绩斐然,由于我们认识到数学科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是将来升初中的重要参考指标(这在以后升初中乃至参加华师一网招考试中得到了验证),所以决定就光华路小学了。之前也考虑过育才,但2万元的初始费用着实得让我们认真考虑考虑是否值得。我一向认为,小学嘛,对孩子来说只要正常的教学次序能保证,学校又没什么劣迹,应该就可以了,此其一,其二,没听说过育才的数学怎么样,这方面好像不是很出名。最后提前去光华路报了名,商谈好跨区择校的赞助费(费用较育才少很多)及其他事宜。   

 

    我把孩子的小学的教育经历分为三个阶段,1-3年级,4-5年级,和6年级,每个阶段现在看来,我们都根据自己读书的经历和对小孩子教育的认识为孩子设置了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也就是每个阶段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当然,也不是我们就先知先觉,而是当时根据具体情况和孩子的表现及时总结出来的。

 

    1-3年级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孩子的自觉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的孩子刚上小学时和其他众多孩子一样,应该都算是乖乖儿(呵呵)、乖乖女。记不清都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了,但唯一清楚的,就是孩子回家写作业的情况。开始,我们在边上盯着,辅导、检查、订正,作业每次都完成得不错,一年下来,还算正常,我们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首先是作业,回家先把作业做完再玩,这一点,孩子也都坚持得不错。期间我们也发现孩子在做题目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由于不识字或者说认识字,但不理解标题中字词的含义,导致对题目要求不甚了解,拿起来就想当然地去做,题目要求碰对了就做对了,没碰对肯定就错了。我们因此专门训练了孩子读题和理解题目要求的能力,慢慢的,没看清题目粗心做错的情况就少很多了。

    2年级的时候我们有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每次作业我们都盯着,有错改好了,然后第二天交到老师,回来看都是甲A什么的,好啊,如果哪天没这样盯着做,回来的作业本上有时候竟然只能是乙,这种情况很容易让我分析成孩子目前还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依赖性比较强,这样下去的话,肯定是不行的,简单考虑了一下,决定今后不再这样辅导孩子学习,尽管老师要求家长监督订正,但我们坚决不看孩子的作业,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老师改了后第二天我们再看什么情况,有错误就把错误单独拿出来问孩子,主要不从题目本身怎么做,而是和孩子一起讲讲当时孩子做题目是如何思考的这个方面来了解孩子的心理。这期间,孩子的成绩也有些波动,可能是因为我们辅导得少,孩子有时候理解知识会变得比较慢的缘故,但每次考试完后,我们都会把试卷拿来和孩子一起分析做错了的题目,基本不会遗漏孩子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其实考试也不多,说每次也没有几次。只是坚持这样的习惯,就是到了小学高年级也是这样在做。整个三年,我们基本把自觉独立这两个习惯培养得差不多了,从四年级开始,除了孩子有时候因有的题目不会做会问我们如何做以外,就再也没怎么过问具体的学习了。

 

    4-5年级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小学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逐渐发育成熟,我觉得很多初中才会被发现的一些坏毛病其实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幸运的是,由于我们一直注重孩子日常的品行教育,一些今后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被我们及时终止在这个阶段。

    回过头看,在4-5年级这个阶段,因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因素所起的作用,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上进心和荣誉感。

    学校在孩子们升入4年级的时候做出了一项决定,往届也是这样,重新编班,理由是利于适当延长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时间,也方便家长的接送而不耽误工作,就是常说的77制作息时间。如果说1-3年级孩子还小,不适合这样,那么学校决定在4年级开始77应该是有其经长期检验而得出的道理的,自然,因其费用较其他正常班多很多,(每月460三餐,其他班80中餐)最后实际只编了两个班,从此,学生之间,两个班级之间的学习竞争开始了,学校经常会把组织的一些校内竞赛,再加上校外的一些竞赛的成绩的光荣榜贴出来,上榜的孩子很荣耀,落榜的孩子很不服气,我孩子经常就会有这样的心理,而且这样的心态因为竞赛级别的不断升级一直保持到小学毕业。

    教育资源的短缺在每所学校里面也存在,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在一所小学里面也是少数,现在看来,学校这样编班,其实是集中优势师资,为接下来的学校间的竞赛做准备了,这期间,不断有跟不上的孩子退出77,也有其他班的孩子进入,这两个班的教学进度明显快很多,尤其是数学,因为留校时间长的缘故,慢慢也加进来不少奥数的内容。接下来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两个班应该算是脱颖而出,各项成绩尤其是数学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班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4年级的某个时期,孩子经常跟我们说,班上这个传出“绯闻”,那个有“绯闻”,晕,惊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会这么早就开始懵懂,但没敢掉以轻心,更加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没有简单地说不对,都是想尽办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让孩子尽可能有什么就会跟父母讲,另一方面想法让孩子认可我们提出的观点,我们总是跟孩子讲,喜欢或者被喜欢是很正常的人与人,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喜欢或者为什么被喜欢,那是因为这个孩子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好,好孩子大家都会喜欢!如果你想让别人喜欢就得让自己各方面都优秀,并且,如果你很优秀,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尽量把这样的事解释成大众的行为,而不是具体某个孩子的行为。实际上,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象喜欢没什么实质性的概念,连懵懂都算不上,但我认为,应该在这个阶段把早恋这样的问题重视起来,趁孩子还没形成有概念的认识之前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实上,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很多孩子在早恋这个问题上变得让家长非常棘手,因为孩子大了,他们有自己的智慧足以隐瞒家长,我孩子曾经说班上还有别的班上的早恋问题,恐怕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就开玩笑地问她的情况,她说也有人喜欢,但因为她成绩太好了,都不大敢怎么样。一个爱学习有远大目标的学生很难有时间和机会沉溺于这样的事情当中去,并且,这样的孩子因为成绩优异,常常处于至高点受别人关注,在明处,而早恋这样的事情常常只能是在地下活动,在暗处。

 

    关于培优:孩子应该是在3年级下到4年级上接触培优的,前面讲过,学校重新编班,严格来说,还没有立即上培优课,只是加快了大纲教学的进度,这期间,学校推荐学生去一个原来当过光华路小学校长的一个数学老师(潘校长)那里去上数学课外课,开始我们觉得这有点象是拉生意(呵呵),但既然要求这样,我们也不好反对,试着去上了大概不到一年的课,一周一次,后来学校的学习任务重了就停了。现在看,这个时期的数学培优启蒙应该是起了好的作用,孩子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应有的兴趣,潘校长的一些授课方法我们感觉的确是有益于孩子们的。

    总的来讲,我们是反对课外培优的,主要是指学校外的培优,理由很简单,学校外面的培优课学习,没有象学校里面的学习一样,有一套严格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尤其是惩罚机制,时间长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有当没有的情绪,不认真不踏实不努力不落实,很容易在课外学习当中养成这样的坏毛病,加上休息放假时间也被占用了,孩子还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搞培优,实在是风险很大。

    不培优,孩子也遇到了问题,4年级时班上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始在刘嘉那里培优,我们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明心教育,每次稍微拔高一点的数学考试,孩子总是考不过他们,回来就跟我们说,也要去学,我们总是安慰孩子,把学校里的学好学扎实,落后只是暂时的,学校里的学习,件件事情要落实的,简单地讲就是错了题目必须要弄懂,不能放过去,我们总是跟孩子说,老师出考试题目,就是把平时学生们容易错的题目拿出来考,平时大家都能做对的还考什么。现在看,我们的话还是起了作用的,孩子养成了落实的习惯。

    5年级下的时候,孩子说不去外面数学培优就考不过别人,我们说好,那你就去吧,但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去上培优课,就得象在学校里面的学习一样,每道题目都得要落实,绝对不能说不会做的就放过去,二是一旦哪天不想去培优了,就立即停下。只坚持了一个学期,孩子自己就决定不去了(刘嘉那里的考试每次我们都去参加了,尽管没在那里上多少课,为的就是测试一下,基本每次只能考到B班,从没考过A,后来初中考,考进了A,但也没去上),我们观察比较过,培优的效果不是很大,如果按照培优课的进度和难度要想件件都落实,对于小学的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小学的孩子还要有相当时间用来玩。好在学校里的培优课慢慢跟上来了,按照件件落实的做法,孩子基本是满负荷的,到5年级下学期,已经觉得比较辛苦了。这时候孩子的学习经常会取得一些振奋人心的成绩,但总体还是在培优学习学得相对好的同学之后,没办法,我们只能疏导孩子,不要因此丧失信心,他们先学了,等你学到的时候一定要比别人学得扎实。

    虽然我们反对培优,但如果只按大纲学习,就没有以后的升学的优势了,孩子是因为就读的小学校内有这样的培优机制,只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条件。

 

    关于语文和英语的学习:谈到孩子的语文和英语的学习,这里不能不说到学习方法的问题了,一直以来,孩子所在学校对于语文和英语不象数学那样重视,尤其是英语,时间上,师资方面,显得格外不足。学校可能有学校的道理,对于小升初来说,这两科相对无关紧要,语文课的教学基本还算正常,我们对老师注重平时积累的教学方法基本认同。

    前面讲过,数学学习中的落实相当重要,其实也就是多做题的意思,那种达到举一就能反三境界的情况是要有多做题为前提条件的,我们至始至终都在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观点,那就是数学的学习没有巧,就是多做题,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绝不放过每一道不会做的题目,有了量的积累,到最后一定就会有质的飞跃!值得庆幸的是,孩子每一次的落后,除了被她归咎于别的孩子比自己聪明外,更多地就是觉得自己做的题目比别的孩子少,比别的孩子迟,孩子有了这样的认识,加紧练习就成了很自觉的行为。

    如果说数学学习的方法就是多做题的话,语文和英语的学习就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是这两科的基本方法,但也要看到它们的不同特点,语文是母语的学习,听说读基本问题不大,哪怕就是不学语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语言能力肯定是可以得到提高的。这样看,语文学习中语感的训练虽然是必要的,但不是最关键的,从我们原来的学习经历中我总结出一条,语文学习中的思维条理性最重要!这成为以后我们指导孩子如何学习语文的理论依据。对于孩子今后能不能写得好,思维的条理性是个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从孩子开始写作文和之后的阅读理解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往条理性这方面努力,孩子在学校,具备了初步的词汇量后,老师就开始要求写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其实这就已经在训练条理性了,只是很多孩子或者家长没有意识到。举两个我孩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例子。一个就是背诵课文,每次都要家长来检查完成情况后签字,看到孩子每次摇头晃脑痛苦的样子,我就告诉她一个比较快捷的记忆方法:把要背的文章每个段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短语总结出来,把段落中的每个句子(句号之前的算一句)用一个关键词总结出来,背诵的时候,每个段落总结的一句话和总结每句话的那个关键词就成了这篇文章的基本框架。先把框架记住,里面的就很容易记住了。这样的方法很有效,背诵变成了很简单的事,而且,经过长时间这种方法的训练,使得孩子对文章结构这样的条理性的东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使得今后的阅读方面受益匪浅。再就是作文,有了前面的经历,有了文章的结构和框架的认识,孩子写作文总是会先从总体上对要写的文章有个提纲,尽管写出来的文章语言并不是很华丽,词汇量的积累达不到要求,但条理性已经非常不错了。孩子曾经在初二的期末考试中作文就是满分,是经过几个改卷老师集体审阅后一致给出的。

    英语科的学习要简单得多,因为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每天坚持听说读写就成为必要,只是我们对孩子强调英语的学习是要利用日常的琐碎的时间,一刻钟或者半小时足矣,花费大段的时间不一定就能有好效果,反而浪费了时间。

 

    关于兴趣爱好的培养: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我们就试图刻意地去发现或者说是去寻找孩子的某些明显特殊的兴趣,但很可惜,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找到,孩子从小就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生活在普普通通的家庭里。我们也刻意地去让孩子参加一些培训班之类的学习,但主旨绝不是要培养出什么兴趣和爱好,只是想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参加一些培训班的学习看能不能对她今后的一些好习惯的养成有某种帮助,仅此而已。

    幼儿园期间我们让孩子参加了两类培训班,绘画和舞蹈,都是在幼儿园里的兴趣班进行的,这两类训练在我们看来,应该是对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会有些帮助的,孩子在今后的各种学习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成分上是要靠模仿别人而来,注意力的集中就不用说了,太重要了!

    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开始要孩子去学小提琴。开始孩子自己想学钢琴,估计是看到或者听到别人孩子在学,我们考虑再三,学钢琴风险有点大,万一坚持不下去,买的钢琴怎么处理?又占位置,而且,钢琴不能随时带着到处跑,想随时炫一下都不太方便(呵呵),最后跟孩子说了一下,就学小提琴吧,可以带着到处跑,以后学不下去了,一把琴也就几百元的事,现在看,我们的选择是对的,能坚持下来的孩子估计不是很多的,学琴的路是非常辛苦的,孩子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大人,很多时候是因为大人坚持不下去,坚持对于大人来说不仅仅只是花时间陪着!还需要大人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有时候还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些环境和氛围,自然,钱就不必说了,我听说,到后来,800-2000元一堂课,这个风险实在是太大了,都是普普通通的家长。

    孩子小学毕业时考级通过小提琴8级(优秀),进度没有达到我们预计的9或者10级,也只能这样了,到后期明显不能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练琴时间,而到了10级,区区每天一小时的练琴时间是肯定不能满足要求的,初中后基本就更不可能了,孩子这时候也失去了兴趣。要走专业化道路我们还没那个底气,我关注过象郎朗这样的几个杰出的音乐人才的成长经历,成才的背后基本都有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职业氛围做支撑。我们的确不想孩子琴没练成什么样,还把学习耽误了,不过,能到这个水平我们觉得够了,孩子对音乐有了基本的鉴赏能力,现在班上学校搞个什么活动,孩子总是能拉几个学过乐器的同学一起组成个乐队,上台整几首自己重新编配的曲子,虽然不怎么样,但孩子能从中找到那么一点点的快乐和自信。我经常还是跟孩子说,希望将来,比如到了大学里面,还能够把小提琴再捡起来,我始终认为,有一个比较高雅的业余爱好,会让一个人不至于落入低级趣味当中,或者说,能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6年级,又到升学择校的关口了。

    与小学择校不同的是,初中的择校方向性要强一些,条件相对也苛刻一些,所谓方向性就是指初中毕业后的去向。早在5年级下学校老师就强调过,6年级的各种市一级的数学竞赛要重视,想要上个好初中,没有好的竞赛成绩不行,记得班上的数学杨汉中老师(竞赛方面很牛的老师)曾经在家长会上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如果孩子在市一级6年级的数学竞赛,比如华罗庚杯、希望杯、创新杯、学用杯等竞赛中拿几个一二等奖,等小升初的时候家长只管在家跷着胯子等初中学校的电话”。学校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把孩子所在的6年级又进行了一次选拔,从全年级中挑选了50个学生,单独组成一个竞赛班,竞赛班的学生平时都在各自的班上正常学习,下午两节课后集中在一起进行数学课的培优,放学也要比原先的77晚一个小时,每天晚上8点放学。这个竞赛班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还要采用末10位淘汰制筛选几次,这时候孩子自己已经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了,有了前面的老师对升学情况的介绍,加上孩子之前充分的准备,我们为孩子设定了这个阶段的目标,就是积极备战各种竞赛,尽可能多拿奖,从之后的整个过程看,孩子无论是从思想意识上还是行动上都能够重视竞赛,经常挂在孩子嘴边的一句话:一定要争取象学长董同学(上一届非常优秀的学生,他的各种优异成绩经常被学校张榜公布在宣传栏里以激励其他学生,小升初的时候外校考试第一,后被七一以最优惠的条件录取)那样升初中的时候不让父母花钱。(呵呵)孩子能有这样的决心比什么都让我们欣慰,花不花钱的,已经不重要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是到处参加竞赛,印象当中有段时间几乎每周末都有竞赛,有时候甚至一天最多有三场,当然,这都是由学校统一通知参加的,回过头想想,当初选择光华路小学是对的,至少学校从竞赛的准备和组织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和机会,至于能有什么结果,还要看各人了。

    随着成绩的公布,我们也渐渐看到了优先择校的希望,孩子每次竞赛的成绩都还不错,一等奖有但不多,大多数都是二等奖,临近毕业的一段时间,我们还让孩子去参加了外校的小语种招生考试和华一寄宿学校的招生考试,这两所学校都不错,但即使考上了,我们也不准备让孩子去读,原因比较简单,感觉上外校今后的路比较窄,华一寄宿要住读,孩子还小,不是很适合这样。考试结果是外校的离它的分数线差几分没考上,华一寄宿招收400名学生,孩子考了第31名,属于进校就拿二等奖学金的行列(一等奖前30名第一学年8000元,二等奖中间303000元,三等奖后30800元)。我们准备在二中、七一和六中为孩子选一所就读,先准备在二初中,去报名的时候被告知要等,七一报名比较早,决定录取也很快,在7月中旬就开始了,带着孩子的竞赛获奖证书去七一报名,发现学校有一份各种竞赛获奖情况的名单(去华一寄宿报名考试的时候发现它也有这份名单,作为准考资格的审核),所以一核对很容易就被告知一定会被录取,而且是进七一的火箭班,可以继续参加跨区的抽签,抽中了省3000元,抽不中的话12000

    选择就读七一中学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学校同样比较重视数学,并且如果孩子以后足够优秀,可以选择任何一所好的高中,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对的。二初中或者六初中可能会对以后升学设置障碍,如果优秀的学生想上其他学校而不想进入本校高中的话。后来二初中也来电话通知去报名,我们婉言谢绝了。六初中最早,搞了一个家长见面推介会,我们去参加了,学校承诺班上配备最好的师资(数学吴老师是武珞路过来的,英语和语文老师也是名师),但今后的升学机会我们估计要比七一少。

 

    孩子初中的大考成绩和在学校的排名情况我们从一开始就很关注,与小学相比,初中阶段的知识增量从广度上来说是一个飞跃,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知识总量毕竟比较少,成绩更像是对平时学习习惯的反映,而习惯好坏显而易见,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肯定是个众人眼中的好孩子,因此,小学阶段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关注远没有对孩子各种习惯的关注那么强烈,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属于拔尖的一类,但基本是稳定在第一集团里面。到了初中,由于各学科以及逐渐增加的新学科的知识宽度和广度迅速扩大,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检验这个效果好坏的就是看孩子的成绩和其在全校排名的情况,经过小升初的筛选,应该说,能在一起学习的孩子们无论从智力还是学习习惯方面一开始都是差不多的,如果说一段时间后会有差别,那就是各自的学习方法上有差异。

    2007年孩子进七一是分在火箭班L班,另外还有一个火箭班W班,全年级20个班大约1200人。L班上的学生都是小学阶段数学竞赛中的佼佼者,W班上则偏文,很多都是文科竞赛中的获奖学生,两个班都是数学老师任班主任,可见七一对数学重视的程度,整个初中阶段两个班都在比,总体上看,W班的情况要稍微强一点,无论是高分段的人数还是平均分大部分时候都在L班之前,但差别不大,拿家长会上老师的评价来说,L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但课堂纪律一直不好,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比较浮躁,我猜,W班能有好的学习效果,与学生们的思维更具条理性是分不开的,尽管L班上每次拔高类型的数学竞赛成绩很好,但对于教学大纲范围内的知识,我觉得,思维条理性好的学生是能学得很好的。这样看,小学阶段的数学培优,最多也就是在升学择校中起到那么一点点作用,至于对以后有多大帮助还真不好说,关键是学习过程中的落实,培优只是让孩子有机会见到很多难度更大的题目和类型而已。

    七一火箭班把每次大考情况详细汇总并通报家长的这一做法比较适合象我们这样重视平日孩子的学习过程,并实时监督控制的家长,其他班上不知道是不是也这样在做,考试情况汇总详细到每名学生总分在班上排名和在全校排名情况,以及各科成绩分别在全校的总排名情况,学校老师拿这分名单做教学质量分析,家长拿这份名单可以详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我们拿这份名单能及时掌握孩子每一科目的学习效果,能和孩子一起分析具体每个科目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尽早修正学习方法,因为,和某一科学的好的孩子相比,能督促孩子改进学习方法。七一中学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的座位安排也很意思,是按全年级排名顺序安排的,前30名在一间教室,后30名在另外一间教室,其他在各自班上考,这样的安排对排名靠前的学生们而言有荣耀的同时压力感也很大,生怕下次退出了这间教室。

    孩子的78年级阶段成绩一直比较稳定,而且是稳中有升的,7年级上期中班上排名10,上期末8,年级排名30名左右;下期中班上排名5,下期末47年级下期末才有了比较明确的年级排名:全年级第8名。从进初中的第一次大考后,我们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设定了比较适合她的目标:稳定在全年级的前30名,班上稳定在前10名,在我们看来,年级前30名应该是属于学得比较好的一类学生,其各科以及总分差别不是很大,象在七一这样尖子生云集的学校里能保持这样的水平,将来升入任何高中都没有问题。经过7年级下学期的考察,我们修正了一下目标,希望孩子能稳定进入年级前10名,但告诉孩子底线仍然是前30,以免压力过大,8年级上期中班上1,年级排名4,上期末5,年级排名8;下期中班上3,年级排名8,下期末1,年级排名1L班在8年级期末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次,班主任老师还自掏腰包做了张全彩的光荣榜挂在教室里。

 

    说说孩子的作业问题吧,记得小学的最后一年,想晚上22点之前让孩子能上床睡觉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每天20点放学回家还有一些作业要完成,没办法,大家都是这样,如果想要跟上大部队,还想要出点成绩,孩子自己都不敢偷懒,我们家长也只能在边上唉声叹气,但也没忘记时刻叮嘱孩子要注意睡眠,休息不好也学不好,尽量能帮助孩子在休息和学习中间找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

    进七一之前,已经听说这里是魔鬼训练,在报名的时候也问过,张校长说事实不是这样的,7年级一年还算正常,作业不少,但肯定不是多得象魔鬼,不过,听孩子说,到了初二,数学课加量了,作业就会多的,的确,我印象当中,初二上学期还好,自从初二下学期备考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开始,数学科的作业就已经是每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在熬夜做作业这个问题上,孩子很倔强,从不理会我们的斥责,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争执基本都是关于如何保证睡眠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强调休息不好身体会垮,身体垮了什么都会失去,孩子说,别人能完成自己一定要完成,否则要落后,没办法,最后我们只能要求孩子尽量提高效率,必要的时候也要学会投机取巧,学会放弃一些明显不能完成的作业。上初中后在作业这个问题我们不怎么问孩子,只是就学习方法这个问题经常和孩子探讨或者给她提些我们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建议,至于孩子听了没有,我们没有深究,毕竟是她自己的事情,但从考试成绩来看,还算正常,到了初三,我们又从孩子那里了解到一些关于作业方面的又一个新鲜概念,每天的作业分两部分(主要是数学,语文也有一些),一部分是必做的,另外一部分是弹性作业,弹性作业时间跨度比较大,多数可能是前些天布置的,也可能是不要求当天必须得做完的,(我们有的时候问孩子作业做完了没有,孩子说不好回答我们这个问题,因为作业有这样的两类)必做的作业老师要改,弹性作业老师是不改的,有时候如果作业是做卷子同学们会在课堂上边听老师评讲就边换卷子互相改了,因为弹性作业的量是远远多于必做的作业,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去做,有的孩子只把必做的作业做了,弹性作业就不管了,我和有的家长交流过,我说我的孩子经常熬夜,作业做不完,别的家长说还好。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我们自己分析),就是甲课的作业量大已经占用了大部分课后时间,造成乙课的课任老师不满,也跟着布置很多作业,想把时间夺过来一些,弄得孩子们叫苦不迭。尽管孩子们有这么多的无奈,但相当一部分学得好的孩子还是努力去完成了,有谁能说学习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呢?初中阶段尤其是后面一段要想在轻松的氛围中去完成学业并达成自己的目标,就目前这样的竞争状态来看几乎不可能的,除非孩子是个天才,不需要这么辛苦,在七一这个火箭班上还没发现哪个孩子是这样很特别的天才。其实快乐也是相对的,又有谁会否认通过艰苦努力而取得好成绩的孩子们他们不快乐呢?有一点我还是要说说,那些认真踏实地去完成了任务的学生,最后的成绩就是要好一些,相反,凡是经常抄作业的学生,成绩不可能排到前面,这是个态度问题。

    课前预习应该是属于超前学习范畴内的,初中阶段我们没有要求孩子这样做,毕竟初中阶段是教学阶段,老师教学生学,高中才是自学阶段,我想预习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上高中的时候再去做吧。

 

    谈谈孩子面临的压力,如果说小学阶段孩子的压力多半是家长给的,那么初中阶段,孩子所面临的压力却是来自自己和同学。说到这方面,就不能不先介绍一下孩子所在的这个火箭班的整体情况,前面说过,这个班的学生数学比较有优势,优到什么地步,每次大考,这个班少则有几个满分,多则一二十个满分,差一两分就满分的学生几乎占了大半,平均分基本都在110分左右,全班平均分最高一次我记得是117,这是教学大纲范围里的,可以说个个数学基础都很扎实。培优方面,我听孩子讲过,明心教育(刘嘉)的九年级的四个免费生里面有三个在这个班上,前20名里有11个在这个班上,这个班曾经在八年级的时候就有15人拿到了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的一等奖,其中有两个还是满分!这是和他们一起参赛的九年级的学生都没有过的成绩。可以这样说,在这个班上做数学题目不光是要会做,还不能有一点失误。我粗略地统计过总分情况,10次大考中有先后8人拿过班上第一,其中3人问鼎年级第一,最好的一次班上有35人进入年级前100,我曾经和孩子聊过,假设平均每门课丢两分,很可能掉到老后头了,如果每门课多拿一两分也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而一两分只是一道小题目而已,其实差别并不是很大,提醒孩子在这样的班上不必过分强调名次,正确对待名次的起落,只要不松劲就行,考得好固然重要,但考得不好也未必不是好事,相反可以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利于以后学习过程中的整改,从这个角度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毕竟还没到决定命运的时刻,但无论怎样都要学会总结,好的经验和坏的教训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都很宝贵。

 

 

    孩子在八年级期末拿的一次年级第一也仅仅只让我们高兴了一个暑假,随着九年级新学期开始不久,问题就来了,孩子的心态变得非常不好,放学回来我们能看得出她压力重重的样子,测验、月考没考好,被自责成不配这个第一,说老师经常把她挂在嘴边说事,上课回答问题也不象以前那样无所顾忌,总是小心怕出错误被同学喝倒彩,几乎失去了所有原来班上比较要好的朋友,有几个同学常常会有意无意地那她来比较,比谁先做出了一道难题,谁先回答了一个问题……九年级上期中的考试落到班上第五,年级第九,期末元月调考总分525班上第九,年级第十八了,好在孩子通常能及时跟我们诉说心里的苦楚,有时候这种诉说会是一顿激烈的争吵,我们把这样的大声争吵当作是孩子缓解压力的一种途径,除了批评孩子要有个良好的心态,要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还给孩子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要合理分配各科的学习时间,针对元月调考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自己认为比较弱的科目的学习。

 

 

网招的前前后后

 

    八年级下学期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特别地告诉家长们,以后的每次大考成绩都会很重要,提醒孩子和家长要尽早重视起来,各个好的高中会在九年级上学期结束的那段时间里来学校摸底和掐尖。摸底是看学生平时的成绩,并会通过一系列的选拔考试确定网招生的名额。

 

    网招这个概念还是从孩子那里了解到的。孩子很早就说了,学校每年都有差不多20名学生被好的高中提前录取,不用参加中考,而且还流露出自己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升入好的高中。我们以为凡是被这样的方式录取的学生应该都是考试排名靠前的那部分,我们鼓励孩子说,以现在的年级名次情况应该没问题,但孩子说也不一定,网招的方式注重理科成绩,尤其是数学成绩,被录取的有一些不一定就是每次考试排在前面的学生,而是理科成绩特别突出,但其他科目也不是很弱的学生。整个八年级,尤其是下学期参加全国数学联赛之前,孩子花了相当大的功夫来提高拔高类的数学水平,在这里,要肯定一下孩子的学校--七一中学,为学有余力的这类孩子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平台,学习的氛围很重要,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远比孤军奋战更容易让个体出成绩!由于学校注重竞赛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们知道,数学仅仅只是局限在大纲范围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094月,准备充分、信心满满的孩子们如期参加了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孩子所在的L火箭班此次联赛有15人获得一等奖,这可是九年级学生参加的竞赛,他们却提前一年拿到了这个奖项,也可以说拿到了将来网招进入优质高中的入场资格证。

 

    八年级结束的那个暑期,我们带孩子去华师一附中参观了一次,为了能让孩子对这个学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去之前先联系了一位华师一的老师,希望从他那里了解更多的华师一的情况,并能给孩子的升学提供一点建议。通过这次参观,感觉我们大人和孩子对华师一的的认识从模糊变得清晰,也坚定了孩子选择华师一的决心,这在日后的网招学校争抢学生过程中无论是我们大人还是孩子都没出现摇摆不定的情形。

 

    华师一的网招测试是在九年级元月调考之后一天进行的,测试的内容数理化就不用说了,比重大,难度高,整个测试题量巨大,感觉文科考的是知识面,记得有几个题目,象用英文出的选择题英国首相官邸所在唐宁街10号、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等,孩子一出考场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考试情况:稀烂,但基本完成了全部测试题答题,以我们对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在全校乃至全市的排位情况的了解,估计通过的可能性非常大。

 

    当我们把被录取的结果告诉孩子的时候,孩子抱着我们喜极而泣,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得到孩子此时此刻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孩子的确是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了很多。

 

    网招结果是在二月初被告之的,离四月调考和中考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求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能在一个比较轻松的心态和氛围当中去学习,并强调复习备考的这个过程也非常重要,老师会在这个过程里把过去学习当中一些可能遗漏的知识点和对整个初中知识的认识以总体框架的方式教给学生来夯实基础,孩子也向我们保证不会因为网招的事影响今后的复习,毕竟没到最后决定的一刻,都可能会有变化,而且元月调考的情况并不好,她希望能在四月调考向年级第一发起冲击!尽管四月调考以520的总分排在年级第三,但我们从中看到了孩子的稳定和心理方面渐趋成熟

孩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成长经历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ves/p/431371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