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初识三层架构

时间:2015-03-06 19:13:54      阅读:14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架构

   三层是建立在面向对象的基础上设计的,分层的最高原则是高内聚,低耦合。三层架构将数据层、应用层和业务层分离,业务层通过应用层访问数据库,保护数据安全,利于负载平衡,提高运行效率,方便构建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

技术分享

   1、三层架构概述

   物理分类: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

   逻辑分类:UI、BLL+DAL、DB

   2、什么情况下使用三层架构?

   业务复杂,需要独立数据存储。

   3、三层的作用

    3.1、显示层

         UI的作用:向用户展现特定的业务数据;采集用户的输入信息和操作。

    3.2、业务逻辑层

         BLL的作用:从DAL中获取数据,供给UI显示用

                    从UI中获取用户指令和数据,执行业务逻辑

                    从UI中获取用户指令和数据,通过DAL写书数据源

   3.3、数据访问层

   DAL的作用:从数据源加载数据(Select)

              向数据源写入数据(InsertUpdate)

              从数据源删除数据(Delete)

   4、具体应用原则

              4.1、DAL只是提供基本的数据访问,不包含任何业务相关的逻辑处理

              4.2、UI只负责显示和采集用户的操作,不包含任何的业务相关的逻辑处理

              4.3、BLL负责处理业务逻辑。通过获取UI传来的操作指令,决定执行业务逻辑,在需要访问数据源的

                   时候直接交给DAL处理,处理完毕后返回必要的数据给UI。

             

   5、三层之间的依赖关系

   数据访问层的类,直接访问数据库,实现基本记录操作。

   业务逻辑层的类,调用相关的数据访问类,实现用户所需功能。

   界面层:部署控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的类,实现功能。

   6、三层设计的优缺点

      6.1、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6.2、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

                 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

                 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

                 代码。

    7、小结

    刚刚开始学习三层的时候觉得很乱,慢慢的将思路理清了,在UI的类调用BLL类中的方法(或者是函数),然后BLL类在根据UI传递过来的信息在调用DAL类中的方法(或者函数),DAL类再根据BLL传递过来的信息再去访问数据源。

初识三层架构

标签:架构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zhoukun1008/article/details/44102327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