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平凡的世界》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时间:2015-03-10 13:58:34      阅读:24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平凡的世界   路遥   

最近的热播剧《平凡的世界》,不知大家看了没有,原著相信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已经看过。反正连习大大都关注了,没看过的可以随波逐流下。

在该剧开播之前,我非常害怕让袁弘、佟丽娅这样的男神女神来演,会不会演成农村偶像剧,毁了路遥这部伟大的作品。至少从现在看来,演的还算可以,没有造成太大的偏颇,可能因为剧情需要加重了孙少安和田润叶之间的感情纠葛(无疑观众就喜欢看这),还有去掉了少安母亲这个角色,也将金波和田润生两个角色合二为一……暂且不讨论这些改编好不好,因为这篇文章不是用来评价这部剧的,而是想探讨路遥是如何写出《平凡的世界》这部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

喜欢路遥的人应该知道,这样的经历被他写成了创作随笔《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其描述了路遥先生是如何一步步创作出《平凡的世界》的,从开始决定写长篇作品到准备到构思再到下笔,这背后的艰辛简直非常人所能想象。

这部作品的主线如下:

在读者的视野中,人物活动的河流主要有三条,即分别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中心的两条“近景”上的主流和以田福军为中心的一条“远景”上的主流。这三条河流都有各自的河床,但不时分别混合在一起流动。而孙少平的这条河流在三条河流中将处于最中心的位置。


路遥为啥要写《平凡的世界》?

在决定写这部巨著之前,路遥的《人生》正当大红大紫之时,给他个人带来了很多影响力,同时也让他的生活彻底乱了套,各种信件、电话甚至登门拜访淹没了他的个人生活,但他并没有沉溺在这样的荣耀当中,也不觉得这是种幸福,正如他自己所讲的:

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因此他想要从自己编织的罗网中解脱出来,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另外,当时有一种论断,认为《人生》是路遥一生中不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因为大部分人的一生只会有一个最为辉煌的瞬间,但他自己不承认这是他再也跃不过的横杆。而且他以前就有过念想,要写一本自己感动规模最大的书,而《人生》只是一部中篇作品。

因此,想要恢复原来宁静的生活,想要超越胜利的心态,想要实现以前的愿望,想要竖起人生的最高旗杆,这种种让他最终决定写一部长卷作品。


《平凡的世界》的准备过程(3年)

路遥先生一旦决定下来,狂热的工作和纷繁的思考活动立刻变为日常生活。一开始便是这最重要的准备过程,比如题材的确定、选用什么样的创作手法、怎么获取背景资料等。

准备1:作品的框架

首要工作就是确定作品的框架:三部,六卷,一百万字。作品的时间跨度从一九七五年初到一九八五年初,为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人物可能要近百人左右。

呵!多么庞大的工程!!需要下多大的决心!!!

准备2:创作手法

经过深入思考,最终选用现实主义手法,而非现代派作品采用的新派做法,不随波逐流。

准备3:读书准备

完成了近百篇长篇作品的读书活动,这样的毅力实属不易。

准备4:准备作品的背景资料

即从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查阅报纸、文件、做记录……

不知不觉,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准备5:深入实际生活

从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中国大转型期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形态、生活形态、思想形态千姿百态且又交叉惨透,形成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复杂的局面(这应该也是路遥先生为啥要写这一时期的生活故事)。而要全景式反映当代生活,蹲在一个地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必须纵横交织地去全面体察生活。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在这无穷的奔波中,未来作品中某些人物的轮郭已经渐渐出现在生活广阔的地平线了。

比如路遥先生的弟弟王天乐当过五年煤矿工人,对当前最薄弱的生活环境提供了特别具体的素材。实际上,《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于是直接取材于他本人的经历。

上面的这些准备过程共花了3年时间!!!


《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过程(3年)

路遥先生最终决定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去开始第一部初稿的写作,一方面是写作素材涉及到煤矿,另一方面将自己置身于艰苦的条件中,与精神上的要求一致,只有投身于艰苦之中,才能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之心。要排斥舒适,要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历经毫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

开始写作时,所谓万事开头难,一个开头就写了三四天,期间的打击与失败让他一次次对自己产生怀疑、一次次觉得自己无能,但是毅力让他最终爬起来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突破十三万字,这是《人生》的字数,是他迄今为止最高的横杆。写作整个地进入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不过这样的生活对路遥来说是享受的。

写作期间也遇到许多阻碍,比如突然断了思路,使其停顿下来,但一旦有了振奋人心的新思路,一潭死水就会再一次激荡起澎湃的涛声,随之精神进入新的广阔天地。正所谓一次成功往往建立在无数次失败之后。

写作紧张之时,常常会忘记吃饭,一天有一顿也就凑合了,吃的往往还是馒头、稀饭之类的。晚上睡觉老鼠做客,不过后来也成为了他在这里的“唯一伴侣”。写作中最受折磨的也许是孤独。不过他喜欢孤独,情绪上的大欢乐和悲痛往往都在孤独中产生。孤独中,思维可以不依照罗辑进行。孤独更多地产生人生的诗情——激昂的和伤感伤痛的诗情。孤独可以使人的思想向更脘更深邃的地方伸展,也能使你对自己或环境作更透彻的认识和检讨。多少天里,没和一个人说过一句话。白天黑夜,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这间房子里,作伴的只有一只老鼠。

路遥先生甚至觉得,连晒阳光都觉得是一种奢望。阳光最好的时候,也常常是工作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候,根本不敢去实现这个梦想。连半个小时也不敢——阳光会烤化意志,使精神上的那种必要的绷紧顷刻间冰消雪化。

在某些人看来,这样的写作过程简直是达到了自虐的程度,甚至到后来差点精神失常,智力似乎像几岁的孩子,连马路都得思考半天才能决定怎样过。相信大多数现代的作家会在写作之前将自己置身于舒服的环境当中,一个软绵绵的沙发椅,一杯香浓的咖啡,一叠可口的点心,最好再有一缕阳光照在脸上。当然也写不出《平凡的世界》这种高度的作品。越伟大的作家越谦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是渺小的,不值一提的,他们很用心的走每一步,生怕一步走偏就被无情的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正如路遥先生自己说的一段话:

像我这样出身卑微的人,在人生之旅中,如果走错一步或错过一次机会,就可能一钱不值地被黄土埋盖;要么,就可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浪潮中成为无足轻重的牺牲品。

当该作品的第二部完全结束后,路遥也完全倒下了。身体状况不是一般地失去弹性,而是弹簧整个地被扯断,这是无节制的拼命工作所导致的自然结果。虽然后来在熟人的帮助下得到治疗,但无疑为路遥的健康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疤痕。

这真的是一次带着脚镣的奔跑。写作三年,一年完成一部,最终在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总结

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这样的过程对我们读者的价值不比看最终的成果作品低。最后贴上一段我觉得写的很好的路遥先生对长篇小说的看法:

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我一再说过,故事可以编,但生活不可以编;编选的故事再生动也很难动人,而生活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让我明白了伟大的作家中“伟大”一词的真正含义,“伟大”不只是指作品写的好,影响了数代人,更指的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忍受的艰辛、毅力与牺牲。

《平凡的世界》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标签:平凡的世界   路遥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lanxuezaipiao/article/details/44174335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