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在讲述工作流之前,我们首先来讲述一下流程管理思想和流程技术的出现。
一种新的技术的出现肯定不是偶然而是很多的因素促使其成为必然,那么什么使得流程技术得以出现呢?主要的就是企业运营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种问题:
第一个问题:市场的竞争,从“大鱼吃小鱼”过渡到了“快鱼吃慢鱼”。(诺基亚—安卓)
这怎么说呢,之前我们知道企业越大越能发展,并且发展的越快,但是从诺基亚被收购的实例,我们不难看出,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之前的那种竞争机制了,已经从以前靠规模生存变成现在的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业务技术(提供的手机业务灵活与用户体验度);也就是谁的业务能给用户以最优的选择,那么谁能赢得市场。
第二个问题:随着企业快速扩张,传统的粗犷式管理使企业变得臃肿而逐渐失去竞争力。
这又怎么说呢?传统的粗犷式管理比如说如果我们要向填写申请奖学金的的申请,那么我们必须向老师填写申请表,当我们把一切的东西填写完毕之后我们就必须再到老师那么审核,老师通过之后必须交给上一级的进行审核,可能最终由校长敲定最后的意见,这样我们每执行一步就得跑动一次(可能不止一次申请被驳回重写都是有可能的);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效率是极低的,如果有些东西我们需要异地办理,可以想象这个流程又是多么的复杂和耗费时间的?
正式在上面的问题出现的基础下,流程管理思想出现,目的是解决: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梳理企业的业务过程,从粗犷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转变。(分而治之)。
技术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之下产生的,讲述了流程思想的产生那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流程,又有哪些的技术,以及在实践中又是怎么引用的?
第一种通俗的定义:按着条理和顺序做事情的过程就是流程。
比如:我们以我们现有的系统新生系统中一个功能新生报到为实例,建立下面的一条流程
第二种我们的定义:流程就是一组活动按照一定顺序组成的序列流(3种控制结构)。
我们将我们的业务节点进行颗粒化;流程中的每一个节点相当于颗粒池,没有什么必然的练习,通过工作流的配置使得各个业务进行相关联,当然这个关联的顺序不是一定的,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看。企业或者组织的运营本质上就是其众多业务流程运行的过程。
定义:工作流(Workflow),指“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在计算机中,工作流属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的一部分。后者是普遍地研究一个群体如何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实现协同工作的。
工作流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了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利用计算机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第一种业务流
按照业务来执行下一个页面的配置和显示
第二种审批流
核心在于两个方面:事件驱动(流程自动化)、控制业务逻辑。
通俗来讲就是不需要人记忆该做什么,只要流程的开关一经开启,剩下的事件触发都不需要人为处理,都是流程引擎来做。
第一方面:解耦合:业务实现——业务逻辑;
因为工作流开启是两个线程,业务的实现与业务的执行逻辑可以分别挂在两个线程上面,工作流这个线程如果比做一个管道,那么当水流从管道里面流入的时候,我们一个个的业务实现相当于将挂在管道上的一个个的小漏斗,只有将漏斗装满之后,此时工作流的线程必须停止也就是进入睡眠阶段,之后当我们的小漏斗执行完后,线程被叫醒,继续执行,这样我们的业务实现和执行的业务逻辑得以分离,便于我们的实现。
这样即使我们修改执行的逻辑也不会影响什么。
第二个方面:复用(流程、表单);
这话怎么说呢?进行审批的时候我们知道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页面,只是根据权限不同从而进行不同的显示,使得表单得以复用,同样请假与申请奖学金的流程基本一致,从而如果我们建立了一个流程定义,那么我们可以执行不同的流程实例。
这里提到了流程定义和流程实例,那么怎么解释呢
流程定义:对流程的建模和描述,也就是建立流程模板。
流程实例:流程定义的执行实例,也就是某一个执行一个完整的流程。
第三个方面:更加地面向对象;
流程中的每一个节点相当于颗粒池,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通过工作流的配置使得各个业务进行相关联,当然这个关联的顺序不是一定的,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看。
第四个方面:业务更加的灵活
逻辑的执行顺序是随意配置的,不是固定的,也就说工作流与业务无关,只要根据相应的配置顺序进行配置即可,没有什么业务的关联。
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抽象,它解决的是流程的自动化问题。从合(面向过程)到分(封装)再到合(有目的的关联)【从解耦合---到---->更高层次的,有目的的耦合】。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u010955843/article/details/4417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