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进击的发簪【金色系和银色系】来一发吧

时间:2015-03-13 12:10:16      阅读:13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  红玛瑙金色贝壳单簪

  这个簪子,是我做的单簪最满意的。因为简单而且满好看的。

  我用了六层的花瓣和是四五层之间放了一个贝壳环。顶头用一颗红玛瑙真的蛮富贵的感觉。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蓝玉石金色五朵花双面双杆簪

  我最看好的簪子,但是因为第一次做金色系的发簪。

  在我第二天拍照的时候他就直接氧化成暗金的了,灰灰的。

  但是我做的时候这个是双面簪子。背后也是用一个很简单的大花给盖住了。

  五加上后面的一朵大花,就是六。所以是六六大顺的意思!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这才是金色啊!!!!前面的是氧化啦!!!!

  TUT

  玻璃水滴双杆簪

  这个簪子的花瓣并不值钱。里面那一红一绿是我从一条红玉髓和一条彩玉当中挑选出来的,那个绿只有那么一颗、

  这个水滴花瓣买了一年,一直不知道怎么做。前几天才做了这么一个东西。

  用鱼线做的,会有点晃动....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本帖隐藏的内容

  其实这里什么都木有....

  发簪的介绍放在这里...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里,早就有了关于发簪的记录,发簪是指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

  《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宋书·行志》记载:“宋代元嘉六年民间妇女结发者,……头上有花插簪梳等饰”。宋代陆游《入蜀记》记载当时西南一带的女子头饰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发簪古代男女发式,以挽髻为主,发髻挽成之后,就要设法将其固定,最常用的绾髻之具是发簪。在上古时期,发簪被称作“笄(ji)”。在男子盛行带冠之时,发笄还有固冠作用,以免滑坠。古代妇女所插的发笄,在考古发掘中也常有出土。如1978年秋,从山西襄汾新石器时代的古墓中出土一具人骨,在人骨的头顶,即插有一根骨笄。

  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笄礼源于周代。

  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还没有插笄的必要。到15岁时,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还没有许嫁或年龄不满15岁的女子,则仍然保持原来的发式,两者区别十分显著。女子行过笄礼之后,不仅要学着成年妇女的样子,挽髻插笄,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从此以后,她的言行举止都要严加检点,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深居闺房,不与外界接触。一直到成亲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这根缨线解下,因为她已经成为妇人,不再需要这种标志了。凡是举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成婚与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连去世之后的丧事,也可按成人的规定办理。

  式样

  、古代发笄形式繁多,仅以质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荆、竹、木、玉、铜、金、象牙、牛角及玳瑁等多种。

  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簪首形状。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关于发簪名就有“金桃花顶簪”、“金梅花宝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宝石顶簪”、“金厢倒垂莲簪”、“金厢猫睛顶簪”、“金崐点翠梅花簪”等名称。以动物为簪首的发簪,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其中以凤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

 

进击的发簪【金色系和银色系】来一发吧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51baidu/p/433453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