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MATLAB】二值化效果

时间:2015-03-13 22:00:37      阅读:16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比较了几种阈值确定方法

 

imggray = imread(‘finger.bmp‘);

subplot(221); imshow(imggray);

title(原始图像);

imgbw = im2bw(imggray,0.5);

subplot(222); imshow(imgbw);

title( 使用默认阈值0.5‘);

imgbw = im2bw(imggray, 0.25);

subplot(223); imshow(imgbw);

title( 指定阈值为0.25‘);

level = graythresh(imggray);

imgbw = im2bw(imggray,level);

subplot(224); imshow(imgbw);

title(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获得阈值);

 

效果

技术分享


说明:

最大类间方差法是由日本学者大津(Nobuyuki Otsu)于1979年提出的,是一种自适应的阈值确定的方法,又叫大津法,简称OTSU。它是按图像的灰度特性,将图像分成背景和目标2部分。背景和目标之间的类间方差越大,说明构成图像的2部分的差别越大,当部分目标错分为背景或部分背景错分为目标都会导致2部分差别变小。因此,使类间方差最大的分割意味着错分概率最小。

【MATLAB】二值化效果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KC-Mei/p/4335939.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