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把书读薄之《面向对象葵花宝典》阅读笔记-面向对象技巧

时间:2015-03-15 13:58:09      阅读:13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葵花宝典》是网友爱技术的华仔的一个技术专栏里的文章,我在逐篇阅读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个面向对象编程系列是货真价实的来自技术前线工程师的经验之作,是作者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对面向编程的方方面面有指导意义,在这里强烈推荐给面向对象领域的朋友们,原文链接如下:http://blog.csdn.net/column/details/oobaodian.html


以下是个人阅读之后,基于xMind做的读书笔记的整理,将我个人认为特别有价值或者说对我比较有感触的知识点,记录如下,以便随时翻阅。



面向对象技巧

设计原则

  • 内聚和耦合

    • 内聚指一个模块内部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是否专注模块的职责,才是内聚性的充要条件

    *【内聚的分类】

    • 【巧合内聚(Coincidental cohesion)】- 最差。但实际存在,类似“Utils”这样的包

    • 【逻辑内聚(Logical cohesion)】

    • 【时序内聚】

    • 【过程内聚(Procedural cohesion)】

    • 【交互内聚(Communicational cohesion)】

    • 【顺序内聚(Sequential cohesion)】

    • 【功能内聚(Functional cohesion)】

    • 耦合(或者称依赖)是程序模块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

    • 【耦合的分类】

      • 【无耦合(No coupling)】

      • 【消息耦合(Message coupling (low))】

      • 【数据耦合(Data coupling)】

      • 【数据结构耦合( Data-structured coupling)】

      • 【控制耦合(Control coupling)】

      • 【外部耦合(External coupling)】

      • 【全局耦合(Globaling coupling)】

      • 【内容耦合(Content coupling)】- 最差

  • 高内聚低耦合

    • 无论是“低内聚”,还是“高耦合”,其本质都是“不稳定”,不稳定就会带来工作量,带来风险,这当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所以我们应该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 类设计原则-SOLID

    • SRP,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中文翻译为“单一职责原则”!

      • SRP 可以翻译成“一个类只负责一组相关的事情”

      • 用于类的设计

    • OCP,Open-Closed Principle,中文翻译为“开闭原则”。

      • 完整的 OCP 原则实际上应该这样表述:翻译一下就是:对使用者修改关闭,对提供者扩展开放!

      • 是设计的总的指导思想

    • LSP,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中文翻译为“里氏替换原则”

      • 1) 子类必须实现或者继承父类所有的公有函数,否则调用者调用了一个父类中有的函数,而子类中没有,运行时就会出错;

      • 2) 子类每个函数的输入参数必须和父类一样,否则调用父类的代码不能调用子类;

      • 3) 子类每个函数的输出(返回值、修改全局变量、插入数据库、发送网络数据等)必须不比父类少,否则基于父类的输出做的处理就没法完成。

      • 用于指导类继承的设计

    • ISP,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中文翻译为“接口隔离原则”

      • 客户端不应该被强迫去依赖它们并不需要的接口。
      • ISP 原则承认对象需要非内聚的接口,然而 ISP 原则建议客户端不需要知道整个类,只需要知道具有内聚接口的抽象父类即可。
      • 例子, 一体机,我们并不会设计一个“一体机”的接口,而是设计 N 个接口。

      • 用于指导接口的设计

    • DIP,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中文翻译为“依赖倒置原则”

      • 1) 高层模块不应该直接依赖低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抽象层;
      • 2) 抽象不能依赖细节,细节必须依赖抽象;

      • 用于指导如何抽象

  • NOP,No Overdisgn Priciple,不要过度设计原则。

    • 过犹不及。 面向对象的初衷虽然是为了拥抱变化,但这个变化也是有一个度的,而不是预测得越长越好,原因很简单:预测越长,预测的结果正确性越低!

设计模式

  • 【定义】

    • GoF 在《设计模式》一书中借用了 Christopher Alexander 对设计模式的定义: “模式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即:模式是重复发生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 设计模式只是一把锤子,不是全能的“瑞士军刀”

    • 《设计模式》的副标题是: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 1)设计模式解决的是“可复用”的设计问题;

      • 2)设计模式应用的领域是“面向对象”;

  • 23 个设计模式只是告诉了我们 how,而设计模式之道却可以告诉我们 why 和 where! 得不停的悟道。

  • 设计模式之道: 对变化的概念进行封装(encapsulate the concept that varies); Find what varies and encapsulate it, 翻译一下即“找到变化,封装变化”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找到变化,封装变化”的设计模式之道,加上 GoF 给出的“基于接口编程,而不是基于实现编程”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两个设计原则,组成了《设计模式》一书中 23 个设计模式的指导思想, 我称之为设计模式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紧紧抓住这个指导思想,理解起来 23 个设计模式就容易多了。
  • 模式详解

    •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要把某个模式塞到某个地方,而是先找到可能变化的地方,再来看具体使用哪个模式可以封装这种变化。

    • DECORATOR 模式

    • FACADE 模式

    • OBSERVER 模式

    • PROTOTYPE 模式

    • 其他

UML

  •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中文翻译为“统一建模语言”。 目前已经基本上成为了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 最常见的误解是:掌握 UML,就掌握了设计;设计就是画 UML 图!

  • UML != 设计, just a langue,a tool.

  • UML 最大的作用在于“统一”;都用一样的语言来表述就简单方便了。

  • UML 应用

    • 需求分析阶段

用例图

用例图架起了一座从客户需求过渡到软件开发的桥梁

直观的描述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

用例之间的关系

1)泛化

2)包含

3)扩展

4)依赖

  • 设计阶段

类图

类图主要包含两部分:类定义和类关系

接口

接口可以认为是一个特殊的类,这个类只有抽象方法,没有属性。

类关系图

继承

实现

关联

关联:association,中文还有另外一个翻译:“与 。。。 。。。的交往”,而我认为拿这个翻译来理解“关联”是再合适不过了。

关联不等于关系。 UML 中类的关系有如下几种:继承/实现、依赖关系、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关联关系。

依赖

依赖是比关联更强的一种关系,一个类“依赖”了另外一个类,就意味着一旦被依赖的类发生改变,则依赖类也必须跟着改变。

方法调用

数据依赖

对象依赖

组合 && 聚合

相比依赖关系,聚合(aggregation)和组合(composition)又是更强的一种关系。依赖关系可以形象的描述为“没有你,我寸步难行”,而聚合和组合则可以形象的描述为“没有你,我将不存在”。

聚合:是一种“has a”的关系,即:某个类包含另外一个类,但并不负责另外类的维护,且两个类的对象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整体”销毁后,“部分”还能继续存在。

组合:是一种“owns a”的关系,即:某个类包含另外一个类,且还要负责另外类的维护,且两个类的对象生命周期是一样的,“整体”销毁后,“部分”同样被销毁了。

动态图

状态图

状态图主要用于描述一个对象的生命周期内的状态变化。

状态图:关注单个对象或者业务的“状态变化”

活动图

活动图主要用于描述一个工作流程或者计算流程。其关注点是在完成某项工作的过程中,系统中的哪些对象承担了什么样的任务、做了什么处理,以及这些对象之间的先后交互关系。

活动图:关注某个业务或者功能的“实现流程”

交互图

序列图

其关键特征是强调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对象的交互

协作图

结构图

组件图

  • 部署阶段

部署图

部署图描述的是系统运行时的物理结构,展示了硬件的配置、硬件之间的关系


把书读薄之《面向对象葵花宝典》阅读笔记-面向对象技巧

标签:面向对象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cheyiliu/article/details/44275643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