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豆豆的《背叛》与《天道》
这是电视剧的名称,其中《天道》原著为《遥远的救世主》。
朋友阿康推荐的。先是《天道》,后来才知道前面还有一部《背叛》。阿康说《背叛》更好。我说我更喜欢《天道》。
《背叛》男主角:宋一坤(巍子饰),女主角:夏英杰(许晴饰)
《天道》男主角:丁元英(王志文饰),女主角:芮小丹(左小青饰)
这里不考虑演员因素,只谈原著内容。
两本书的内容相似处颇多十分明显,甚至包括人的名字(男主角一个是“一”,一个是“元”;很多人的名字中都有“英”字)。在我看来,《天道》更成熟,更从容,更合理。但这并不影响对《背叛》的欣赏。就像大家谈论成功了的微软,就会更想了解年轻时的比尔·盖兹一样。
《背叛》中的宋一坤和《天道》中的丁元英都是思维缜密,智商过人的商界精英,同时对人性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对爱与生死这些带有终极意义的命题都有不同常 人的诠释和演绎。也可以说丁元英就是宋一坤的翻版。只不过丁元英在故事开始时便有了灵魂的自我救赎,而宋一坤是在最后才背叛自己,用生命去完成了灵魂的救 赎。
两位女主角夏英杰和芮小丹也都是美丽,聪慧,执着,崇拜英雄的那一类。不同之处仅在于一个是作家,一个是刑警。(我甚至从投资角度讲,夏英杰、芮小丹都是独具慧眼,都是在男主人公最低谷的时候抄的底。只是他们从没想过抛售套现。)
从作品上看,豆豆对两位男主角这类性格的男人无疑是有偏好的,甚至可以怀疑,作者的背后就有一位宋一坤或丁元英。而豆豆本人很可能也带有女主角身上的诸多特点,敢于追求和面对显然无法被世俗理解和接受的感情,向往不被表象障目而只以真心相见的爱。
比如在《背叛》中,女记者夏英杰不惜以自杀为代价让父母同意自己与曾经坐过牢的宋一坤交往。又比如《天道》中的女警官芮小丹在第一次请丁元英去家里做客, 就很直接也很出位地以全裸向对方表明心迹。用芮小丹自己的话说,她只是在履行一个程序,履行完程序自己就没有遗憾了。作为女性作家,这种情节没有类似的经 历是很难凭空想象出来的。虽然这些举动在操作上跟通常的寻死觅活,宽衣解带没什么两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她们身上看到的只有纯净和圣洁。也许因为我看 到她们的心是透明的。她们这种直白的形式不仅向对方呈现了自己,也从得到的反馈中一览无余地看清了对方,相知的路便毫无阻隔了。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一生中能够遇到一个知己,而这个知己能让自己即使逾越世俗观念甚至挑战法律都在所不惜,那得是何等至情至性之人才能做到的。可话说回 来,如果根本就没有机会遇到这样的知己,又怎么能否定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至情至性。由此可见,每个人必定都有一份真爱潜藏在世间,暂寄在某一个生命里,不同 的是,你能否与这个生命在今生相遇。
从知己而言,宋一坤和夏英杰,丁元英和芮小丹这四个人都是幸运的。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得到和成全的对方。可是最后《背叛》中的宋一坤死了(书中夏英杰也死 了),《天道》中的芮小丹也死了,在这种永远的失去背后,我反而感觉是一种永远的得到。因为无论在生者还是逝者的心中留下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知己,没有瑕 疵。
我在想,男女之间成为知己,是不是一定会产生爱情?豆豆的故事里答案是肯定的。而产生爱情是不是一定要缔结婚姻关系,结为夫妻?豆豆的故事还没有进行到这 一步其中一方就不在了,因而无从知晓。这种悲剧的结局是感人之处,也是讨巧之处。爱情很美好,很浪漫,像诗;但婚姻很实在,很具体,像日记。所以,以知己 开始的恋情,如果真的上升为婚姻,就很难让人再有什么想象和升华的空间。这就好比男人的红颜知己没有几个是自己的老婆一样。
芮小丹曾对朋友说,她没有奢望过丁元英会跟自己天长地久。这说明她对爱与相知的态度。对丁元英,在芮小丹的头脑中是我想爱,我要爱,我去爱的态度,夏英杰 对宋一坤也是一样的。她们对所爱之人也反馈同样的信息是希望的,但并不以此为目的。她们观照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被爱的回报。这种感情对男人而言是 美好的,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他们不用表现什么去证明什么。就像丁元英说的,只要是需要证明的感情就有错误。爱对人来说是自己的需要,你可以选择爱或者不爱 一个人,但没有理由以此来要求对方做出对等的回应。只有这样,这份爱才值得尊重和珍惜。
爱是一种觉悟,相信才有可能相知,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结果。所有的意义都在过程本身。
故事分析:
角色的处理、人物的的刻画,人性的深刻挖掘
1、丁元英和宋一坤:
一种类型的男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具有对繁杂事物精准的计算和判断能力。有点坏坏的,冷冷的,酷酷的味道,还不乏一点癖性。狼性十足,但骨子 深处又有着异乎寻常的民族感情。当个人利益与民族大义发生冲突的时候,都毫不犹豫的不惜以生命来捍卫民族大义!作者豆豆在书中也压抑不住的透出了对此种男 人的偏爱,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作者生命中曾经经历了这样一个男人。
2、芮小丹和夏英杰:
基本上属于一类,又不完全一样。都慧眼识英雄,主动疯狂的不顾一切的追男主角,最后终于追上。我不知道这是作者曾经经历的翻版还是为了刻意衬托彰显男主 角,应该二者兼有。《背叛》中,男主角宋一坤为女主角夏英杰谋划了拍卖会上著作天价拍卖一事,而到了《天道》中,全书整个的鸿篇规划都只是为了送女主角一 个礼物,可以看到升级了。
3、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与王海、孙刚:
他们在豆豆的小说中,分别于《天道》和《背叛》扮演了相同的角色,即都是男主角宏大棋盘上的马前卒,是冲在最前线的先锋队,都有着对财富、功利异乎寻常的
渴求,都以男主角为所发现的宝藏,同时都又有着自作聪明的典型小市侩特征,所不同的是《天道》中的叶、冯、刘三人在劣根性上都走得更远,其中冯好一些,也
终于攀上了井沿。作者对于叶冯刘的刻画,明确无误的传达出一个这样的信息:你处于何种社会阶层是一种必然的文化属性!正像后来芮小丹对丁元英所说的——只
有我自己悟到的、觉到的,才是我的,否则,给我我也拿不住。这句话在叶冯刘三人身上有着典型体现,即丁元英一开始所说的——我所能做的,就是帮他们扒上井
沿,至于能否最终爬上来,这取决于他们自己,如果没有最终爬上来而又重新掉下去,可谓饱了眼福,苦了贪心,甚至会患上精神绝症。这也可以看为看一眼井外世
界饱下眼福所应付的代价,这是必然的,借用丁元英的话说,这叫做文化属性。当格律诗面临天价官司时,叶冯刘慌了,在他们看来,以格律诗的区区百万资产,打
输了是死,打赢了也是死,用叶晓明的话说叫做——即便打赢了又能怎样呢?何况他们对于打赢根本就没有丝毫信心!
分析存在的问题:
(1)他们思维僵化,认为打官司必须律师代理,也就是说必须付天价律师代理费;
(2)他们认为这场官司必输,对于事物的判断严重错误;
(3)他们认为即便打赢了又能怎样呢?叶晓明的这句话值得仔细分析,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公司若胜诉,后继会发生什么一点预见力都没有,这就不仅仅是出于对于
公司死掉、自己破产负债累累的恐惧,而是智商水平、眼光严重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他们被打回原型完全就是一种必然!
叶晓明退股后从此淡出,从哪来回哪去。
刘冰由于足够无耻而继续留在公司打工,最后丁元英又给了刘冰一次扒上井沿的机会,可惜他仍然没有抓住。一个“档案袋”,足够头脑的人应该知道,如果丁元英
想给你什么根本用不着给你个“档案袋”绕这个圈子,这只会显得他卑鄙和不够光明磊落,他只用向欧阳雪、肖亚文交代一下无不应允,那么这个档案袋只存在一个
功用:试验!可怜刘冰连这点都想不透,想不透也不要紧,你“高尚”一点啊,“道德”一点啊,“本分”一点啊,而刘冰偏偏连这点冯世杰身上起码的淳朴都没
有,于是他在上流社会的狂想中一脚踏进了地狱。“档案袋”事件只是再一次更深切证明富贵贫贱的社会阶层是必然的文化属性!冯世杰由于把王庙村的主要机械设
备转移到了自己手中,更重要的是作为王庙村生产基地的代言人而在格律诗胜诉后被吸收进股东会,这种不得已对冯世杰的吸收从而使冯鸡飞枝头变凤凰终于扒上了
井外的世界可以看做是另一种文化属性。不过,整体来说,我对冯不反感,在他身上,毕竟还有小市民阶层难得一见的反省精神和淳朴的道德感。
也许有人会怪丁元英没有给他们说的通透,但问题的关键是有必要说么?应该说么?对此,芮小丹和林雨峰可谓一语中的。
(1)芮小丹说:“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2)林雨峰喝了一口酒,悠然地点上一支烟,不紧不慢地说:“砖头瓦块成不了精,能成精的就不是砖头瓦块。可惜叶晓明这帮发烧友有眼无珠,刚一听到枪响就
吓跑了。王庙村的农民一盘散沙,格律诗的股东各怀心事,又是前方告急又是后院起火,也真难为丁先生了。能在这么一盘实力悬殊的棋局走出一招一剑封喉的妙
手,凭心说,经典。”
赵青说:“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丁元英为什么不把诉讼前景告诉叶晓明他们?如果他承诺对诉讼结果负责,叶晓明他们还会临阵脱逃吗?他究竟想不想帮他们?”
林雨峰说:“如果是你,你会承诺吗?靠封官许愿捏在一起,你能指望这样的队伍去攻城拔寨?丁元英是明白人,扶不起来的硬扶,到头来会摔得更惨。”
从中我有一极大感悟:作为统帅全局的领袖,必须只让每个人知道他必须知道的,并且只让他知道当下,多出的一点都不能让他知道,否则必然处处掣肘,难以统一
意志和行动,甚至全局崩溃,天下大乱。不是定要愚民,而是民太愚,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难想象,如果一个普通士兵都知道统帅部的作战意
图,那么这个仗还能不能打了?不说泄密问题,单单由于高中低不同智商水平人的认识统一协调就是一个不能克服的问题,更不说什么万众一心了。还有,谁能担保
每个规划都能如期实现,实现不了,则必然折损权威和形象。
叶冯刘三人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典型代表。
4、韩楚风和叶红军:
他们是作者、男主角棋盘上的同一兵种。都是男主角的同学,都是棋盘上鲜有能和男主角对话的级别。他们都是男主角棋盘宏篇规划中的重量级人物。
5、肖亚文、欧阳雪和江薇:
她们是一类。但在《天道》中,可以看出,肖、欧的戏份相对于江薇在《背叛》中明显增重了。《天道》中的这三个女人都不惹人讨厌,其中肖亚文和女主角芮小丹 其实智商在一个档次上,欧阳雪差点,但性格惹人喜欢。譬如,关于格律诗面临诉讼时,肖亚文就作出了和叶冯刘相反的判断和举动,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就如冯 世杰所说的:“没有人家一个女的有种、有脑子呗!”当然,这其中还有一点,就是肖亚文对于丁元英的认识较叶冯刘更深刻,所以,她更敢于认定这场诉讼是整体 计划的一部分,是达成目的的一步棋。
典型的商业案例
《背叛》中男主角规划了两个,主要是后者。
1、策划女主角以真实商业犯罪案例为素材写作小说,到北京请名家点评,然后又对小说中的原型进行变相敲诈,在拍卖会上天价拍卖,最终却皆大欢喜。
2、300万启动资金,调味球噪音问题如期而至,然后名正言顺转移分散到农村生产,借此非法集资,然后把800万集资款挪用打入新州化工厂,作为首批独资
收购资金,再把新州化工厂拆迁于边远郊区进行现代化重建,借助城市开发,而把原化工厂厂址地皮转卖,数亿资金流入个人腰包,这是把国有资产沦变为私有财产
的一个完美计划,但其中最有风险也是最有犯罪嫌疑的是非法挪用800万集资款的执行人,于是他们临时物色了一个海外籍贯的,问题也恰恰出在这个地方,当执
行人拿到800万集资款后并没有按照原计划把这笔钱打入新州化工厂的帐户,而是财迷心窍见钱眼开携款逃之夭夭(这其实不难想象,多数人都会如此),这就导
致了整个大厦的崩溃,一直在和新州化工厂进行马拉松谈判的王海、孙刚将会面临欺诈嫌疑而被捕入狱,而宋一坤、叶红军他们不但得不到计划中的收益,反而尽蚀
300万本金,更面临一旦事情败露的铁窗生涯。所以,这个棋局的关键是选准800万资金的执行人,在这一点上,宋一坤失算了。我觉得,这个执行人必须非常
可靠,也就是说应该有叶红军来担当这个角色,由于集资款挪用2个月即可,所以,这个事情应该不至于暴露,历来收益就和风险成正比,既想有巨大收益,又不想
担当任何风险,天下哪有这等美事?况且,这样的事,多一个人就必然多一分风险,即便成功了,以后也是个麻烦。
《天道》:
关于整体规划,丁元英在和韩楚风去五台山探问合了国法是否合佛法时,曾有过一段高度概括。丁元英说:“乐圣是因为矛的锐利而无需用盾,我这儿是既无矛可攻
也无盾可守,就只能借用乐圣的矛了。我想,在北京摆摊儿,用柏林、伦敦、巴黎三个城市当托儿,让斯雷克公司当打手,让法院、媒体起哄,让伯爵电子公司落井
投石,从乐圣公司碗里化点缘是有可能的,核心在一个小聪明上,小聪明的文章做好了,就能诱导乐圣公司的大聪明,而潜伏在小聪明其中的,是大智若愚。”这其
中最关键的是:必须保证将来的这场官司胜诉,只有这样才能逼迫乐圣公司合作、签约、就范,而怎么保证官司胜诉呢?
1、此案肯定涉及到不正当竞争,那么,成本合理就是其中一个核心问题;
2、王庙村农民们的生产涉及到环境、童工、老年工等问题,这就决定了虽然客观事实上王庙村是格律诗公司的生产基地,但从法律上又必须排除在格律诗公司之外,使王庙村成为独立的个体工商户法人代表。这些都是需要在一开始就必须设计和规划好的问题。
书中的经典语句
1、丁元英的自嘲诗
自 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我尤其喜欢“坐井说天阔”和“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三句。
2、还有就是丁元英和韩楚风去五台山说佛法的时候,敲门的一首词
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老和尚给他改了半阙 :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3、叶晓明和欧阳雪去乐圣公司求和时,叶晓明给刘冰打电话所说——咱们这次是哈巴狗扎个狼架势,真让人给当狼打了!乐得我笑了好一阵子……
4、冯世杰对叶冯刘他们自己的评价——咱们几个真是他妈的烂泥巴扶不上墙!
5、林雨峰淡淡地说:“撤诉?求和?被人强奸了连呻吟一下都没有,马上提着裤子说:你得娶我。乐圣得多贱哪,这块牌子还值钱吗?”
6、其它诙谐的比较少,哲理意味的比较多,譬如“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等等。
7、芮小丹:“如果我的能力只能使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
8、《背叛》中宋一坤对方子云的评价:入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
关于原著作者豆豆的可靠消息
李雪:笔名豆豆,油田年青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中篇小说处女作《死比活着容易》1993年在天津《小说家》杂志发表,同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后转入中国石油作家协会。2000年《啄木鸟》杂志一至四期连载了她的长篇小说《背叛》,然后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并由北京同乐影视公司拍成同名20集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及各省卫星台连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洛阳纸贵,长篇小说《背叛》甚至出现盗版。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然后由北京天润影视公司拍成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豆豆亲任该剧编剧,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豆豆的创作及创作模式已引起文学界重视,“豆豆现象”值得我们很好的总结。
豆豆是怎样一个女子,能通晓佛理道德,又是如何练得如此逻辑性强,思维清晰的?
答:谢谢你的夸奖,我很普通,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棒。或许我是跟普通的、大多数的女人有些不大一样,我比较喜欢思辨和写作,这跟个人喜好有关系,也跟我的经历和生活、成长环境有关系,但这些在我看来都不重要,说到底我只是做了一件我喜欢做,而且也适合我做的事情。重要的是它有意义,当然这种有意义的判断是在我个人的价值体系下做出的,在我看来它的意义就在于我的作品也许会有人喜欢,也许会有人能从中得到点什么、想到点什么,当然他们得到的越多,我眼中的意义也就越大。按照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观念,幸福的含义就是快乐+有意义,所以要我说豆豆是一个怎样的女人?我会说:她就是一个已经找到了幸福,而且是属于自己的最终极的幸福的女人。
至于你提到的其他的几个疑问,我想是否可以把它们都归结成、转化成另一个问题:你的信息渠道都有哪些?你是怎么萃取和筛选、吸收这些信息的?
我的信息来源大概有这么几类,第一是文字信息,报纸、杂志、书籍,还有少量的社会科学类的学术性刊物,说它少量,是因为国内的学术刊物真能让人看懂的的确是不太多,呵呵。第二类是交流,我有许多的朋友,他们也爱观察、思考和研究,而且其中有不少人的观点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这样的人在相互的交流、沟通中碰发出火花是很正常的事,有时星火还会燎原,你比如有的朋友吃斋念佛,有的朋友对此不屑一顾,见了面就会互相盘道、说理和质疑,此时的理就会变形成为某种信念的新衣—皇帝的新衣,这也有点像炼钢,淬火、浇水、敲打、去杂质,百炼百辩的结果是使得我们每个参与之中都会有所觉、有所悟。第三是思考,无论是文字,还是话语,它所能承载的信息只会让我们有所觉,你必须还得再思考和加工,把它彻底的内化和并入到自己的认知体系当中去,之后还需不断的去用,在实践中去改良和验证它。前者有点像反刍,听到了、知道了、明白了,不代表它就会成了你身体中的一个部分;后者有点像是挖宝藏,你有了藏宝图,未必就一定能挖到宝藏,图错了或是你看不懂图,你一样是找不到宝藏的。
至于该如何吸收?这个大体上无非也就是那么几种,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验证、多交流。这里可以谈的问题很多,比如选什么样的书,怎么做笔记,怎么去观察和验证,与谁去交流,怎么样去说理辩论,等等。就拿你所问到这几个具体的东西来说,道德,佛理,逻辑性和思维。常人看起来很神秘,实则它们也都很实在啊,社会科学原本就有很多的分类啊,宗教学、伦理学、逻辑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文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等等。很多啊,你有没有去寻几本拿来瞧瞧、翻翻?先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去读人物传记、回忆录、史料、民俗风情等相关的资料,然后再用自己的知识体系、眼力、思考力去拆解跟剥离那些现象以及潜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事实上,我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所罗列的那些闪光点,也都不是我原创的,它们原本就有,我只不过是用一根线把它们都穿了起来,同时又往里面加了些其他的元素跟单元。你比如王庙村扶贫,公司加农户的机制,这个在2003年前后学术界、新闻界都是热点啊,蓝田股份当时搞的很红火啊。再比如村民自管自洽,只收取每道工序的加工费,以小民经济治小农意识,这也是早就上了北大mba组织学的案例书了,楼百金制衣厂案例。再有格律诗与乐圣的这场战斗,不也早就登上过银幕了吗?《大染坊》中的宏巨与上海的虞美人。价格战、倾销、反倾销、做霸盘、作秀、山寨机,这样的新闻不是经常会看到的嘛。这有点像做菜,我只不过是把材料都搜集在一起,然后再用不同的手法把它们煲层一锅汤、一道菜而矣,有时为了加重戏剧效果、突出个人风格,我还会多加些佐料、夸大一下。
这些都是鱼,不算什么,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渔,捕鱼的能力。说它重要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不容易获得,少则金贵嘛;二是一旦获得,作用明显。我在小说中也说过,靠的文化当然是弱势文化,可不靠别人只靠自己就果真是强势文化了吗?NO!我在林雨峰与丁元英见面的那场戏中提过,“救主的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可如何才能觉悟呢?在我看来,那只能是靠自己来参、来思考、来体会。可觉悟这东西的确是真不容易,否则我也不会非要在小说的书名‘救世主’的前加上‘遥远的’修饰词了。套用物理科学中有关原子的理论,原子周围的电子要想能级跃迁是需要能量的,书、信息、知识对于我们的思维来说就是能量,但这里有一个转换率的问题,思考力强的人相对来说转换率就会高一些。量变不难,慢慢积累就可以了,难的是质变,你得有天赋、灵性、洞察力、想象力、严谨性,同时也需还需要有良好的心态、高EQ和韧性。而且这里还有一个时间、经历、阅历的问题,年龄太小,没有经验也就没有觉,年龄太大,处处都是烙印,想要再融汇出新就难了。信息、知识、规律这些都是鱼,洞察力、分辨力、适应力、思考力、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感受力,那些才是渔啊,有了它们,救世主也就离我们不再那么远了。
豆豆:女,1970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作者十七岁时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李红英(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给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990年,李到欧洲定居,此后李不断寄给豆豆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回国都给作者讲述一些作者所陌生的社会生活。作者于1995年6月动笔创作长篇小说《背叛》,1997年8月完稿。《背叛》一书在杂志《啄木鸟》2000年1—4期连载。2000年作者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个可以长相思守的丈夫。
声明:以上资料均来源于杂志《啄木鸟》2000年第6期第132页。
关于豆豆为什么要写《背叛》?——《背叛》作者与责任编辑的对话
原载于《啄木鸟》2000.6
【长篇小说《背叛》在本刊1-4期作为特别推荐作品连载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反响,20多家影视单位争购改编权。有读者感言:“很多年没读过这么好的小说了。”但同时也有读者质问:“用如此多的版面,发这种不入圈的小说,是不是浪费?”而更多的读者关注的核心则是:《背叛》是怎样浮出水面的?作者何许人也?
在此,责任编辑张西、易孟林与作者豆豆作过一次谈话,他们之间的坦诚对话,也许能对读者的疑问作出某种解答。】
易——易孟林
张——张西
豆——豆豆
易: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
豆:任何人,只要一动笔就说明他有了表达思想、观点或意图的冲动,我也一样。另一方面,写作可以使我较为自觉地关注社会、关注人,进而增加知识、充实生活,并且有可能通过这个过程得到一点成就感。
张:以你的年龄、资历怎么会写出这样的作品?
豆:我想,你指的是作品的主题、题材与我的实际生活环境距离较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我的一个女朋友李红英。
我从十七岁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李姐,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她的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对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990年她到欧洲定居后,不断给我寄回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回国都给我讲述一些我所陌生的社会生活,这使我有可能用另一种非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关注事物和评价事物。
易:主人公是否确有其人?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男主人公?
豆:主人公当然是虚构的,是根据生活和个人的理解想像出来的人物,是出于故事和主题的需要。塑造这样的男主人公,肯定要涉及到女人对男人的评价和要求,涉及到男人的社会定位和女人的社会定位,不是一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塑造这样的男主人公,至少表达了我对“男人形象”的一种理解。
张:谈谈你对女主人公的理解?
豆:女人的社会角色是一个老话题了,理论有理论的说法,生活有生活的说法。我曾试图让女主人公有完全的自主意识和自主权利,但生活不答应,可能女主人公自己也不会答应。例如女主人公的结局,很难抛开男主人公的命运而独立存在,这里面有一个生命支撑点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她离开了那个男人就不能生存,而是有更深层、更复杂的原因,包括情感的、价值观的等等。从我个人的理解,如果不打碎一些东西给人看,会不会影响作品的主题思想呢?我担心这一点。
易:写这部作品是否有什么背景?
豆:这部作品是从1995年6月开始动笔的,写了两年多,到1997年8月完稿,除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使我想表达一些东西之外,没有其它的个人背景,有了一种写作冲动,就写了。
张:相对传统小说而言,这部作品是不是一种背叛?
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包括写作的方法和格式也比较传统,没有半点背叛的动机,所以我不认为这部作品是对传统小说的一种背叛。
易:你是否在女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思想?
豆:我想,自觉或不自觉地会有一些,但不能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女主人公有她特定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内涵,她的行为和思想有独属于她的轨迹,虽然我以我的理解去假设她应该怎样,虽然这里面有我无意识地强加给她的东西,但出发点还是要建立在女主人公的生存基础上。
易:男主人公如果有其它的结局是否更让人容易接受一些?
豆:关于作品的结局是否应该让男主人公死去,这个问题自始至终一直困扰着我。从我个人的愿望出发,我喜欢男主人公这个人物,不想让他死,但是,又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似乎怎么处理都不行。抛开这个人物的个人心理承受力不言,仅从法律方面讲,他犯的罪不是坐牢的问题,而是杀头的问题。我个人除了对这个人物的结局很难过之外,确实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张:你认为作品中存在着哪些不足?
豆:应该把“不足”换成“失败”更确切一些。现在再来看这个作品,正面展示较少,侧笔、曲笔、插空引出的东西太多。除此之外,作品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切取生活面还是不太得当等。
关于创作这部作品的一些基本指导思想,这里就不敢妄言了,愿望肯定是好的。
我希望在以后的作品里能够逐步克服这些问题,有一个进步。
易:可以透露一下你个人的情况吗?
豆:我是1970年生人,高中文化程度,现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个可以长相厮守的丈夫。我开始写《背叛》时是25岁。
张:你的身后是否站着一位高人?
豆:这个问题还是不回答吧。
易:你现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豆:我感谢《啄木鸟》杂志和群众出版社给我的这次机会和支持,这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感受。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edwardsun/p/434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