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一、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1、测试用例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并覆盖各种合理的和不合理、合法的和非法的、边界的和越界的、以及极限的输入数据、操作和环境设置等。
2、测试结果的可判定性:即测试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是可判定的,每一个测试用例都应有相应的期望结果。
3、测试结果的可再现性:即对同样的测试用例,系统的执行结果应当是相同的。
不管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公司角度,根据我这几年的经验我觉得case的设计应该符合以下几点:
1、一个case一个功能点:每个case都要有个测点,找准一个测点则可,不能同时覆盖很多功能点,否则执行起来牵连太大;
2、case的易读:从执行者的角度去写case,最好不要有太多的术语在里面,如果要有最好指明具体位置;
3、case的执行粒度:粒度越小越好;
4、步骤清晰:一个case多个步骤,可一个重点,步骤指名人们怎么去操作,expect则指明这样操作之后应该看到什么结果---最好不要用正确,正常,错误之类的含糊主观的字眼。
5、总体设计:先正常,后异常,这样可以确保正常情况下功能能够走通。
总之:对于一个新来的tester,给他个case和我们的软件,他就能顺利取执行case,这是最佳状态,也是我们case设计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我想出了以上几点要求。
这样做的好处是:
1、执行者不会因为case看不懂再三的去烦扰你,你也不会因为时间长了,业务忘了,看不懂case;
2、如果原来的designer有事,公司可以很快请人顶上,测试可以继续进行,不会被block住;
3、执行case的人能更快的去掌握业务系统流程,不会因为要看懂一个case而大伤脑筋,更别说去真正的执行它了。
重点考虑修改点对其他模块的影响,包括代码的影响和操作数据引起的影响。
比如新增加的功能增加了数据库表的字段,必须关联的验证每个使用该表的该字段的模块是否正常工作。难点在于需要分析出已知和未知的影响模块,考虑的越多,往往遗漏的问题就越少。
比如:对边界值设计测试用例,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则应取刚达到这个范围的边界的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
2、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用最大个数、最小个数、比最小个数少一、比最大个数多一的数作为测试数据。
3、根据规格说明的每个输出条件,使用前面的原则1。
4、根据规格说明的每个输出条件,应用前面的原则2。
5、如果程序的规格说明给出的输入域或输出域是有序集合,则应选取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6、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个内部数据结构,则应当选择这个内部数据结构的边界上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比如: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的原则
1、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2、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3、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4、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5、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6、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地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三、测试用例必要元素描述
测试用例编号:用来唯一标识测试用例的编号,由测试组根据具体情况统一管理。
测试用例级别:用来衡量测试用例的重要性,测试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统一标准。
测试需求或者测试需求编号:描述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前置条件:运行测试用例必须的条件
测试用列的输入:简单的讲就是用来测试的数据
操作:就是在输入数据之后用户的操作,将会影响到测试的输出
输出:相应的期望结果。
用于黑盒的测试用例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libin_1/article/details/4470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