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暗时间 逃出你的肖申克 思考
逃出你的肖申克(四):理智与情感笔记
1、我们知道答案,却往往不知道真正的求解思维过程。
2、真正的理由有时候往往隐藏在意识触及不到的地方,由我们的情绪大脑所掌控,当它引导我们的情绪大脑作出决定之后,才发个红头文件通知我们的理性大脑,我们的理性大脑于是便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实验中描述的那样,迅速而果断地给出各种听上去很合理的解释,让我们的决定和行为看上去无懈可击。
3、只要我们的情绪大脑首先认定了一件事情,我们那点可怜的理性思维便很容易屈从于情绪大脑发下的命令——把事情往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
4、只要一件事情尚存在对自己有利的解释,我们的大脑便会毫不犹豫地掩耳盗铃地认为那就是唯一的解释。
5、只要一种解释是对自己有利的,我们便不想去推敲和反驳,再漏洞百出的事情看上去也不无可能,而且只要一种解释是有可能的,我们就认定其一定是的,强大的情绪大脑会阻止理性大脑去往深入了想。而对于对自己不利的解释,我们或者忽略,或者则会异常仔细去推敲,抓住一个漏洞则相信已完全推翻了该解释。
6、我们每个人大脑中都有思想钢印。这道钢印由经验打造,用自尊来维护,牢不可破,比钻石的硬度还要高。
7、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会对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不加细查,而对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则死抠烂打揪住一点小辫子就不放;同样,我们还会倾向于勤劳收集有利证据,并忽视不利证据。事实是,当我们内心的天平早已经倾斜了之后,看来荒谬无比的理由也变得光辉灿烂,别人很有道理的反驳也能被抠出“致命”漏洞。
8、客观意味着承认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理性意味着能够从对立面的视角去看问题和思考。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与其让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不如自己试着去发现自己的错误。
9、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习惯中跳出来,必然要依赖于外界的力量——对于心理机制的知识。
0、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自制是因为情绪大脑并不知道也并不承认这件事情是错误的。
逃出你的肖申克(五):看不见的牢笼(上)笔记
1、 所谓心理学就是关于人脑如何工作的科学,既然社会是由一个个的人构成,而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又由我们的大脑所支配,那么从这个根本上去理解很多问题便非常深入本质。
2、“克拉克第一定律”:“如果一位有名望的老科学家告诉你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么他很可能是对的。然而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么他极有可能是错的。”
3、为什么说大多数时候换位思考只是个陷阱。因为真正的换位思考,意味着你必须知道对方大脑中所有真正影响他决策和行为的因素,这包含太多的东西:对方的价值系统,习惯,观念,道德观,甚至对方那一刻的情绪。一个人的行为由众多因素来决定,其中绝大多数因素常常隐藏在我们根本觉察不到的潜意识层面(《Strangers to Ourselves》),连当事人自己都未必知道其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更不用说要别人还能够真正的“换位”了。
4、如果你自己没法跳出框框,那么至少找一个跟你拥有不同框框的人对照一下,这样一对比便可以明白自己的框在什么地方。
5、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式对于我们而言就像空气一样,身处其中根本就浑然不觉。
6、我们无法直接洞察大脑中发生了什么,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那样做,是由于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推理“为什么我会那么做”,对于了解自己的人来说,这种推理往往正确,但如果不够了解自己,那么就有可能错误地推断了自己行为的动因。
7、育儿类的书籍用这个故事来告诫父母,毁掉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兴趣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物质奖励。
8、世界上最难以改变的心智模式有两种:
1.自我实现的预言:
2.无法证伪的命题:
9、在事实和情绪之间,潜藏着纷繁复杂而隐蔽的心智模式,他们就像暗物质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你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引力。
逃出你的肖申克(六):看不见的牢笼(下):柏拉图的洞穴笔记
1、 总的来说,牢笼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可避免的,在面对未知信息的时候必须作出的取舍。另一类则是因为进化时滞效应带来的“暂时性”的不适应。但是这两类牢笼的背后,都是同样的一个根源,就是我们首先是适者生存下来的生物,其次才是灵长类,我们虽有普适认知能力,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本能却是为了保护和延续基因的(《The
Selfish Gene》),甚至就连我们的好奇心和普适认知能力也是因为它有助于我们具备更大的生存繁衍优势,而一旦遇到关乎身家性命的不确定、未知、风险面前,进化所偏好的基因几乎总是偏保守的。
2、学习心理疗法(psychotherapy),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自我“治疗”,而是说,心理疗法里面有很多理念,能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最近国内的一本育儿类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其中就有很多地方运用认知疗法的原理(放心,不是“疗”孩子,是“疗”父母内心的种种纠结)。
一个有趣的例子:
某私营公司的文秘小刘有一个坏习惯:什么文件,她都会拖到最后的一刻才会拼命做。譬如,公司周一开了次会议,老总让小刘最迟周四交上整理好的会议记录。无论周一、周二时间多么宽裕,小刘都不会先完成这份记录。她经常是一天十次、二十次地在电脑上打开一个文件,但每写几个字就会停下来,一个字都写不下去。直到周三的下午,她才会在电脑上对着键盘一通狂敲,如果下午完不成———这对小刘是家常便饭,她就会拖到晚上,搞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夜里一两点才下班。周四,她一定会一早来到单位,红着眼睛、带着一脸的疲惫把报告亲自交给老总。小刘下了无数次决心,发誓要改变自己这一作风,但一年年下去,没有任何效果。
袁荣亲说,小刘知道,这是一个恶习。但她一直没有想过的是,这个恶习给她带来了不少好处。譬如,同事们都知道她是“加班大王”,这个称号传到老总耳朵里,老总也从不批评她做事拖沓。这些好处成了奖励,强化了小刘办事拖沓的习惯。这个恶习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小刘的爸爸对小刘要求很高,上学的时候,每次做完作业,她爸爸都要检查一遍,一发现差错,爸爸会狠狠地批她一顿,斥责她不努力不认真。最后,小刘发展出应对办法:熬夜在最后一刻才把作业完成。这样,即便爸爸检查出了错误,但因为知道小刘熬过夜,不仅不斥责她,反而会夸她用功。公司里其实也一样,老总是男性,面对老总就仿佛是面对老爸,小刘害怕老总斥责自己不努力,所以用了以往的应付方法应对老总。
逃出你的肖申克(四)(五)(六)笔记
标签:暗时间 逃出你的肖申克 思考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usstmes318/article/details/4478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