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缩与解压缩:
压缩与解压缩常用的方式有gz, bz2, xz, zip,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种方式:
(1)gzip:
该命令可以将文件压缩为 gz 格式:
[root@localhost~]# gzip file.log
压缩后,当前目录下的 file.log文件会消失,压缩后的文件名为file.log.gz 。
压缩时可以手动指定压缩级别,压缩级别从 1 到 9,数字越大压缩比例越高,默认的压缩级别为 6 ,一般使用默认压缩级别即可,使用如下方式指定压缩级别:
[root@localhost~]# gzip -1 file.log
使用 -d 参数可以将 gz 格式的压缩文件解压缩:
[root@localhost~]# gzip -d file.log.gz
也可以使用 gunzip命令解压缩,效果相同:
[root@localhost~]# gunzip file.log.gz
解压缩后,当前目录下的 file.log.gz 文件会消失,解压缩后的文件名为 file.log 。
如果想指定解压缩后文件的存放路径和文件名,需要使用 -c 参数,结合输出重定向来完成:
[root@localhost~]# gzip -d file.log.gz -c > /tmp/newfile.log
通过这种方式解压缩,不仅可以指定解压缩后文件的存放路径和解压缩后的文件名,同时不会影响file.log.gz 文件,即解压完成后原压缩文件依然存在,
可以在一条命令中对多个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
[root@localhost~]# gzip file1.log file2.log //压缩
[root@localhost~]# gzip -d file1.log.gz file2.log.gz //压缩
这里的压缩不是将两个文件压缩为一个文件,而是分别压缩,即压缩后为两个文件 file1.log.gz 和 file2.log.gz
如果想查看一个 gz 压缩文件中的内容,使用zcat 命令:
[root@localhost~]# zcat file.log.gz
注:gzip 压缩并不能将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压缩为一个,只能使用 -r 参数对目录中的文件分别压缩:
[root@localhost~]# gzip -r newfolder/
这样在newfolder/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都会被单独压缩成 gz 格式。
使用 -l 参数,可以查看 gz 压缩文件的压缩比例等情况:
[root@localhost~]# gzip -l file.gz
compressed uncompressed ratio uncompressed_name
47 19 -10.5% file
(2)bzip2:
和 gzip 用法几乎相同,对应的解压缩命令为bunzip2 。区别是压缩的比例略有不同,相应的参数也少了,没有-l 、 -r 参数,但依然可以使用 -c 参数。
如果想查看一个 bz2压缩文件中的内容,使用bzcat 命令:
[root@localhost~]# bzcat file.log.bz2
bzip2 有一个独有的参数 -k ,使用该参数也能够在压缩后保留原文件:
[root@localhost~]# bzip2 -k file.log
[root@localhost~]# ls
[root@localhost~]# …… file.log …… file.log.bz2 ……
(3)xz:
和 gzip 用法几乎相同,没有对应的解压缩命令,解压缩时使用-d 参数即可。区别是压缩的比例略有不同,相应的参数也少了,没有 -r 、-c 参数,-l 参数基本不使用。
(4)zip:
[root@localhost~]# zip /tmp/learn/file.log.zip file.log
相对于前三种压缩方式来说, zip 方式有些特殊。首先,在 minimal 安装时不会安装zip 和 unzip 命令,需要通过yum 命令安装:
[root@localhost~]# yum install –y zip unzip
其次,zip 命令可以用来压缩目录,需要使用–r 参数:
[root@localhost~]# zip –r etc.zip /etc/
再次,zip 命令可以直接指定压缩后文件的存放目录和名称,不必借助其他参数,且压缩 / 解压缩后原文件依然存在,不受影响(不必像 gzip 和 bzip2 命令一样,想保留原文件还需要使用 -c 结合输出重定向)。
最后,zip 命令可以将多个文件压缩为一个文件:
[root@localhost~]# zip twofile.zip file1 file2
2.打包与解包:
打包不像压缩一样会明显减小文件所占用的空间,打包的意义是方便文件管理和传输。使用 tar 命令进行打包与解包。
将 file1file2 file3 三个文件打包为 file.tar 文件:
[root@localhost~]# tar -cvf file.tar file1 file2 file3
如果在打包时想排除一些文件和目录,需要使用 --exclude 参数:
[root@localhost ~]# tar -cvf lucy.tar --exclude “.sh” --exclude“.i586” --exclude “init3.d” /etc
注:此处 --exclude后直接跟要排除的文件和目录,不用使用等号形式,即 --exclude=”.sh” 。
将 file.tar 文件解包,默认会解包到当前目录,如果想指定解包后文件的目录,使用-C 参数:
[root@localhost~]# tar -xvf file.tar //解包到当前目录
[root@localhost ~]#tar -xvf file.tar -C /tmp/ //目录必须存在,不会自动创建目录
查看打包文件中都包含哪些文件:
[root@localhost ~]# tar -tf test.tar
test1.txt
test2.txt
如果想查看打包文件中所包含文件的详细信息,需要多使用一个 -v 参数:
[root@localhost ~]# tar –tvf test.tar
-rw-r--r-- root/root 1982015-03-28 10:36 test1.txt
-rw-r--r-- root/root 1660322015-03-28 09:08 test2.txt
删除打包文件中的已有文件:
[root@localhost~]# tar --delete test1.txt -f test.tar
更新打包文件中的文件:
[root@localhost~]# tar -uvf test.tar test1.txt
执行上条命令后,无论此时 test.tar 文件中是否包含 test1.txt 文件,都会将其添加进 test.tar 文件中,如果已含有 test1.tar ,查看 test.tar:
[root@localhost~]# tar -tf test.tar
test1.txt
test1.txt
test2.txt
不难看出,更新后打包文件中出现了两个 test1.tar ,但在解压时,新更新进去的文件会覆盖掉原有的同名文件。
3.打包与压缩结合使用:
这是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以与 tar 结合使用的压缩格式有 gz 、 bz2 、 xz ,差别不大,具体来看一下。
2.1 tar 与 gz 结合:
(1)打包 + 压缩:
[root@localhost ~]# tar -zcvf test.tar.gz test1.txt test2.txt
(2)解包 + 解压缩:
[root@localhost ~]# tar -zxvf test.tar.gz //可以使用 -C 参数
2.2 tar 与 bz2 结合:
(1)打包 + 压缩:
[root@localhost ~]# tar -jcvf test.tar.gz test1.txt test2.txt
(2)解包 + 解压缩:
[root@localhost ~]# tar -jxvf test.tar.gz //可以使用 -C 参数
2.3 tar 与 xz 结合:
(1)打包 + 压缩:
[root@localhost ~]# tar -Jcvf test.tar.gz test1.txt test2.txt
(2)解包 + 解压缩:
[root@localhost ~]# tar -Jxvf test.tar.gz //可以使用 -C 参数
打包和压缩的内容可以结合之前的另一篇博客——《权当开篇——Linux学习之路(二)》——一块学习,下面给出博客链接:
http://xitongjiagoushi.blog.51cto.com/9975742/1620232
本文出自 “细桶假狗屎”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xitongjiagoushi.blog.51cto.com/9975742/1627128
原文地址:http://xitongjiagoushi.blog.51cto.com/9975742/1627128